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 斌
近年,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了力度大于往年、资金多于往年、各项措施优于往年、综合效益好于往年的总目标。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7年将其写进省委一号文件,列入省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由省政府进行评比表彰奖励。今年8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意见》,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预算内资金2亿元用于“以奖代补”,调配2.7亿元资金用于23个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水利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良性机制。孝感市及其各县(市、区)均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武汉、荆门、黄冈等地建立联合责任制,将防汛抗旱与水利建设同部署、同考核;襄樊、十堰、宜昌、荆州等地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的分级管理制度,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以系统、科学的规划引导并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9年8月,湖北省100多个县(市)均编制完成了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并通过了人大审议或政府审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蓬勃开展。各地还针对防汛抗旱暴露出的水利设施薄弱环节,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把塘堰建设、小流域治理、灌区渠系疏浚等作为重点予以解决。
建立健全了中央、地方、部门、社会、群众共同投入的长效机制。去冬今春,全省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入达170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近100亿元,所有项目全部按照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付诸实施。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省级安排财政资金或贷款近40亿元,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近10亿元,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投工投劳近3亿个工日。
近两年,湖北省在全面启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堤防、水库、大型泵站等防汛抗旱骨干工程建设,确保了今年防大汛、抗大灾的全面胜利;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530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泵站等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确保了大灾之年全省农业生产大丰收;突出抓好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百湖(河)保护行动”,通过截污治污、江湖连通、河湖清淤、生态调水等措施,开创了人水和谐的新局面;突出抓好农村水系治理和水利血防工作,取得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新成效。
严格执行重点水利工程 “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督查、工程稽查、审计检查、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省市县三级监督体系,对于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水利项目,如安全饮水、水利灭螺、小型农田水利等,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项目建设全过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农村水利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实行“政府承担、财政保障、竞争择优、购买服务、合同管理、考核兑现”,积极探索推行“以库养会”(通过将水库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经营,保障协会正常运转和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维护),“以林养渠”“以鱼养塘”等各类管护新经验,有效解决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难题。
今冬明春,我们将突出防汛抗灾这个中心,突出粮食安全这个大局,突出民生水利这个重点,突出生态水利这个方向,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着力抓好水毁工程修复,确保明年汛前完成;二是着力抓好防洪薄弱环节整治,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三是着力抓好饮水安全和水利血防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四是着力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用水效益;五是着力抓好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