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治淮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0-02-13 09:34胡志道
治淮 2010年4期
关键词:入海淮北水道

胡志道

200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把治淮作为全国水利工作的重点,要求进一步推进治淮工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淮事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流域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2000年统计数字,治淮总计投入924亿元,直接收益达5600多亿元,增产粮食7500亿公斤。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当前新的治淮形势下如何尽快实现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目标,还需要我们治淮人做大量的工作。为此,笔者提出几点想法供大家研究和探讨,作为一种观点,希望它能引起新一代治淮人更广泛的思考。

淮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夏季多发性暴雨是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这是淮河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因素目前我们无法改变,也就是说流域洪灾的内在因素无法回避,只能主动去面对,主动去寻找一条处理洪水的措施,让灾害性洪水得到较好的控制,争取将灾情减少到最低。什么样的措施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这就是六十年前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这是对淮河治理至为经典的阐述!根据淮河的特点,只要继续认真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就抓住了淮河治理的牛耳,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过去虽然治淮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相当的成效,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新的历史时期,治淮“蓄泄兼筹”的方针具有新的内涵,更具很强的现实意义,本人就这方面谈几点想法。

一、要狠抓上游的蓄水工程

淮河上中游山区洪水是淮河洪水的主要来源,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把它控制起来,特别是那些对淮河干流影响较大的山区洪水,像淮干上游出山店以上的洪水对干流影响尤为显著。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经规划兴建出山店水库,该工程几度上马,又几度下马,数十年没有实现。现在是时候了,希望尽快上马。出山店水库建成后,对调控淮干洪水来说,将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出山店水库应建的大一些,它的设计除为当地除害兴利服务外,还应该为下游拦蓄一部分超额洪水,增加一部分超额防洪库容。笔者认为,出山店水库因为干流拦洪增加的一部分超额防洪库容而扩大的淹没损失应该得到补偿。补偿的办法可以采取两种:一是采用防洪保险的办法,其费用由中下游地区按受益程度大小分别负担,二是由中央采取特殊政策补偿。使库区群众得到应有的补偿,中下游地区承担一点防洪减灾的费用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这是治淮的大局,是淮河流域人民的责任和义务。按照出山店的模式,上游山丘区已建的和拟建的水库应尽量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加快这方面的步伐,这应该是近期治淮的重点之一。

二、要综合运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早在治淮初期就制定了淮河中游控制规划,1958年8月临淮岗水库上马,后因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1962年被迫下马。这一点充分说明了老一代治淮人早就想到了兴建淮河中游控制的重要性。现在的情况比当年好多了,山丘区水库工程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这就为中游拦洪控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果我们把上游山区各水库拦洪看作淮河洪水的一级控制,那么水库以下到临淮岗区间的洪水就可以交由临淮岗来拦蓄,形成梯级二级控制。有了这样两级控制,淮河上中游的洪水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所以,目前兴建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不仅只是特大洪水偶尔用一次的晒太阳工程,应赋予它新的使命,除多功能以外(防洪、灌溉、低水头发电、局部航运),应把拦蓄淮河干流洪水作为第一要务。现在应该认真研究,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控制运用办法,充分发挥临淮岗工程的作用。

三、加快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

上中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下游如何能让洪水顺利的排出,使淮河洪水达到该蓄的能蓄,该排的能排。洪水得到合理处理,灾害就能降到最低。如何让淮河洪水能尽快地排走,目前最好的措施,就是开辟入海水道。现在,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在竣工当年发挥了良好的效益,这就充分证明了开辟入海水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一期工程规模太小,不能满足大洪水宣泄的要求,必须尽快启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笔者认为淮河的主要矛盾是洪水,而处理洪水的主要手段是抓两头,一头是抓上游的拦洪,做到该拦的能拦住;一头是抓下游的排洪,做到该排的能排走。目前它的代表项目就是上游的出山店水库和下游的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偏偏这两个主要项目进展似乎不快,希望尽快提速。只要抓住这个关键,深入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治淮的各项建设都将带动起来,可以说“纲举目张”。关于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议技术部门研究是否可以采用深槽式开挖,以提高入海水道的排洪效率,这也许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排水出路得到解决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是否可以适当降低洪泽湖的水位,改善洪泽湖以上的排洪比降,让淮河中游的洪水有一个较好的排水条件。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有些同志不予认同,但作为技术问题,探讨一下也无不可。只要从治淮的全局出发,坚持理性科学务实的态度,总能找到共识。在目前没有取得共识之前,先把能办的事办好,尽快启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当务之急。

四、淮北平原地区除涝问题

淮北平原除涝是个老大难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淮委的技术职能部门就成立一个科,安排了很强的力量进行专门研究,但研究了数年,也治理了数年,淮北地区的涝情并未得到很大的改善,淮北除涝走什么路,并未找出明确的出路,甚至一度违反科学原则,提出“一块天对一块地”,企图把天上降水全部蓄起来,号召大搞河网化。打乱了水系,破坏了地貌,结果不仅没有解决淮北涝情,反而又加重了部分地区的涝灾,大大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把淮北除涝的路子带进了“死胡同”,可以说是教训深刻。治病要找根,什么是淮北涝情的主要根源呢?本人经过研究和实地勘查,发现淮北涝灾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关门淹的情况下形成的,外水高,内水出不去,是淮北平原地区形成涝灾的重要原因,因此首先解决外水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笔者借用一句医学术语“内病外治”,只有外水降低了,内水才能外排,内涝才能减轻,除涝才具备了必要条件。因此当前应当着重研究淮河中小洪水出路的问题,否则淮北除涝将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几十年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而已经建成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将给这个无解的“方程”一个解决途径。只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实现科学控制,就完全有可能在特定的时间里降低其下游水位,为淮北支流创造抢排条件,就能解除或缓解淮北的涝灾。因此笔者认为临淮岗工程不应只是特大洪水时应用,必须赋予它更多的功能,它要成为淮河干流洪水二级控制工程,既有拦洪功能,为淮河全局服务,又要成为打开中游行洪通道的枢纽,有择机相继降低中游河道水位的功能,为淮北支流排水服务。

五、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淮河的治理与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工程都是治淮大局上的一个棋子,在决策与管理中都应该科学化,发挥每一粒棋子的最大功能。回归历史,可以把历史上的多次洪水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演绎验算,必要时可以做一些模型实验,以求得最优的决策方案和运用方案。现在我们已有了良好的工作条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六、继续强化流域协调工作

淮河流域地跨四省,水事矛盾较多,什么时候协调工作抓好了,什么时候治淮就比较顺利。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治淮事业之所以那么兴旺发达,重要的一条就是流域的协调工作做的很好,四省的配合也很理想。当治淮委撤消后,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治淮事业受到一定冲击。虽然后来恢复了流域机构(即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也做了大量的流域协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目前淮委本身条件的限制,协调工作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想出更多的办法,争取协调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鉴于淮河的特点,可以说做好流域协调工作是做好治淮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必须贯彻到整个治淮工作中去,丝毫不能放松。为此,希望淮委克服各种困难,始终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流域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希望流域四省继续发扬团结治淮的光荣传统,在今后的治淮工作中,努力提高治淮效率,加快治淮速度,争取早日实现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入海淮北水道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黄河入海见奇观》 中国画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奇怪的封闭水道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淮北 去产能的黑色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