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关于“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0-02-13 08:53:28王显政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十二五煤层气

王显政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煤炭工业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超强度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不断加大,给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从我国煤炭产需形势看,将继续保持供求平衡,相对宽松的态势。从煤炭产能建设情况看,初步统计全国在建规模超过10亿吨,其中国有企业在建规模7.5亿吨,短期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加大。随着国家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控制高耗能产业无序发展,以及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煤炭需求增幅将逐步趋缓。相对宽松的供需形势为煤炭工业“十二五”期间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提供了有利时机。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做好“十二五”开局准备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二五”及以后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大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提高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推进“先抽后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煤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一、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十五”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需求大幅增加。全国煤炭消费量由2001年的12.6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31.5亿吨左右,年均增加2.36亿吨。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集中。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仍占76%以上。我国经济高增长、高能耗的发展方式仍十分明显。因此,亟待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有效控制煤炭消费强度。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加大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四大耗煤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小高炉、小窑炉、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支持发展大型、低煤耗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推广干熄焦、余热、废气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转化技术;鼓励按煤炭品种、用途对口消费,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优质化工用煤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和资源利用潜力,促进煤炭高效利用。

二、着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近年来,通过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炭行业开始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全国煤矿平均单井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煤炭结构调整方向,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要有序推进煤炭产业布局战略西移,稳定东部、巩固中部、适度加大西部开发强度。稳定东部地区煤炭产量,提高中部地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三是要进一步推动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更新煤矿设计理念,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要在有条件的矿区,加快千万吨级现代化煤矿建设。四是要鼓励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依托,发展煤炭产业集群,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五是要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积极促进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政策的实施,研究建立以商品煤计量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和煤矿安全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三、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煤战略,加大煤炭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组织煤炭科研机构、煤炭企业和大专院校,编制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针对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设立攻关课题和重大专项,组织开展攻关。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在煤炭重大基础理论和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要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支持中青年科技骨干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和攻关项目,培养一批行业科技领军人才。三是要加快煤炭装备国产化进程,积极推进年产1000万吨综采成套装备研发与实验,在实施工业性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产品定型和推广。四是要开展重大科技成果集成创新,促进煤炭科技系统化、科学化。重点围绕煤矿高效现代化开采技术、建井技术、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与综合利用技术、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和煤炭循环经济技术等,开展研究,形成完整、系统的煤炭重大科技体系,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

四、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推进煤矿先抽后采

近年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煤矿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2009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892,首次降至1.0以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重特大瓦斯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着力推进煤矿先抽后采,保障煤矿安全。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加强全国煤层气抽采利用规划,做到地面抽采与井下抽放相结合,煤层气开发与煤矿生产相结合,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二是要加强煤层气勘查,开展全国煤层气资源分布与储量预测与评价,为煤层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推广低透气性煤层气抽采的装备与技术,努力提高煤层气抽采利用率。四是推进煤矿先抽后采,有效降低煤矿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

五、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

煤炭工业是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是充分挖掘资源利用价值,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建成了一批以大同塔山煤矿循环经济园区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些园区发展模式代表了煤炭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的成功案例,引领了煤炭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统筹考虑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建设、煤焦化工产业发展,建立具有产业链发展特点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二是煤炭生产规划要与下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布局,促进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鼓励煤气共采、煤矸石和矿井水利用,实现煤与共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促进节能减排。

六、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煤炭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逐步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准确驾驭市场的企业管理人员,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把握技术前沿的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熟练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先进煤矿技术装备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十二五”期间,要根据我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实际,合理调整大专院校煤炭主体专业招生人数和培养方向,满足煤炭行业发展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煤炭主体专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青年学生毕业后到煤矿基层工作;主要产煤地区政府要加强农民工就业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煤炭企业要建立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变招工为招生,确保煤炭从业人员全部实现岗前培训。加强煤炭教育体系建设,为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十二五煤层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2019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中国煤层气(2019年2期)2019-08-27 00:59:38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中国煤层气(2019年2期)2019-08-27 00:59:30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DFS-C02V煤层气井高产因素简析
中国煤层气(2015年6期)2015-08-22 03:25:29
解堵性二次压裂在樊庄煤层气井的应用
中国煤层气(2014年6期)2014-08-07 03: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