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杰
(作者系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县长,中国矿业大学在职研究生)
山西省朔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整体推进”的方针,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了煤炭经济的安全发展、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09年,朔州煤炭工业面对金融危机,狠抓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复工复产验收、安全整治等重点工作,为朔州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朔州市地方煤矿累计生产煤炭3264.14万吨,同比增长0.77%;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5,同比减少0.16。
随着朔州市中小煤炭企业在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全力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变得就更为突出。
一是煤矿基础规模较低。朔州市煤炭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乡镇及村办个体煤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生产规模有些只有几万吨,经过两次资源整合,平均单井生产规模提高到了45万吨,但30万吨/年及以下小煤矿仍占朔州市矿井总数的33%。
二是煤矿科技装备及采煤工艺较差。资源整合前,大部分煤矿采用炮采开采工艺,推行采煤方法改造后,采煤技术、采煤方法、采掘装备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受地质条件、经济实力、煤矿业主的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朔州市煤炭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朔州市整合前的135座矿井中,有22座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有9座矿井实现了高档普采,其余煤矿仍为落后的炮采。
三是煤矿人员基本素质亟待提高。中小煤矿采掘一线的职工80%以上是临时工,未经过专业的正规培训,职工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准入门槛低,无证上岗现象突出,给违章违规操作等安全隐患留下了可乘之机。
朔州市煤炭工业按照朔州市委制定的“在新起点上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围绕“抓基础,强监管,即夯实安全基础,实现煤炭行业由高危行业向本质安全型转变;搞建设,提素质,即以抓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严格按照程序和相关规定,加快矿井建设步伐,推进煤炭产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煤炭大市向绿色能源强市转变。2010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4500万吨,力争达到5000万吨,完成山西省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确保朔州市中小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山西省和朔州市政府控制指标以内,进一步推进朔州市地方煤矿健康稳定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作风建设,做到更严更细更实,紧紧围绕煤矿安全控制指标,狠抓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抓好煤矿工程的基本建设、复工复产和关闭整合工作。
一是深化重组整合工作,巩固提高整合成果。认真、及时解决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已经签约的煤矿,加快兼并主体对接到位;对于兼并主体到位的,要加快复工复产步伐,尽快进入生产和建设程序。同时加快被兼并整合矿井技术改造,提高科技生产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使整合效应尽快显现。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果。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基础上,出台了“四三二一”煤矿安全监管新方式,即发挥好“四支队伍”,开展好“三会两活动”,建设好“一个平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绩效水平。
三是强化整合煤矿的监督管理。朔州市扎实引导和服务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增强基础管理能力,配齐配强管理和技术人员。各兼并主体加强日常的基础管理,做到机构健全、六长到位、全员培训合格、各种制度完备、技术资料台账详实。进一步做好生产技术管理、现场管理、隐患排查管理、劳动用工管理,全方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县(区)乡(镇)政府严密监督本辖区内煤矿的生产和建设,发现有非法违法煤矿时立即制止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市(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加强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指导,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违法煤矿的打击查处力度和关闭矿井、停产整顿矿井的监控力度。加强煤炭行业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水平,加强考核和管理,确实做到持证上岗,凡未经正规培训的员工一律不得下井。
同时,突出本质安全,依靠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对生产矿井的各个系统、各个环节都做到安全可控。不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面系统的基础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由人治到法治、由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由集中专项整治向经常化规范化、由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管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预防、由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本质安全转变。
四是严格规范标准,强化基建项目的管理。朔州市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按照“两型六化“(本质安全型、安全高效型,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建设规范化、基础管理精细化、监察监控信息化、人员培训制度化、地面建设园区化)的标准,引导和督促各煤矿有计划、按程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到2010年底,60%的矿井建成综采矿井,30%的矿井建成本质安全型标准化矿井,以高标准铸就大安全。
五是实施技术装备现代化。朔州市广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井下采、掘、机、运、通各系统实现全面质量标准化,其中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不低于90%、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100%、运输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推广使用大采高综采和钻、装、锚一体化掘进工艺,推广“一矿一井一面”模式;有合理可靠,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有健全的防治水措施,杜绝透水事故和重大井巷工程及透巷伤亡事故;实施矿井提升系统数字化改造和主扇风机安全节能改造,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六是推进监测监控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所有的矿井全部安装使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产量监控、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煤矿远程视频监控、作业规程管理、顶板在线监测等安全监控系统。在调度、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同时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和升级。实现监测监控数字化、洒水除尘自动化、调度信息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