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平(湖南省衡阳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湖南 衡阳421000)
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常常发生水泥铺贴瓷砖出现空鼓、脱落的问题,我们接到的质量投诉案例也比较多。一般来说,水泥铺贴瓷砖产生空鼓、脱落与施工操作不当有很大关系,如瓷砖未充分浸透、基层未处理好、未预留足够收缩缝等。但我们也遇到过一些案例,在施工操作较为规范,瓷砖本身质量合格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品牌水泥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铺贴效果。本人结合多年质检经验,排除施工操作、瓷砖质量等因素影响,仅就水泥的本身使用性能导致瓷砖空鼓、脱落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水泥的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加水拌和的砂浆,保证质地均匀、各组分不离析的条件下,适合施工操作要求的综合性能。和易性好的砂浆,可以比较容易在基层表面上铺成均匀连续的薄层,与瓷砖底面紧密地进行粘结,其指标主要包括水泥的流动性、泌水性、保水性。流动性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能,流动性过大砂浆易分层析水;流动性过小,不易抹灰,不便于施工操作。流动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用水量。因此,施工中常调整用水量来改变砂浆的稠度。泌水性是指水泥浆所含的水分从浆体中析出的难易程度。对于泌水性较高的水泥,会使砂浆中的水分泌出而聚集在瓷砖与混凝土或混凝土与基层的接触面,使砂浆与瓷砖或砂浆与基层之间产生一层含水较高的间层,会妨碍砂浆与瓷砖或基层之间的粘结力,水分蒸发后瓷砖易空鼓、脱落。保水性是指水泥浆在静置条件下保持水分的能力。如果水泥的保水性不好,砂浆水分容易流失,胶结材料不能正常水化,则拌成的混凝土或净浆在进行镶贴瓷砖施工时,很容易被基层或瓷砖吸去水分,从而降低可塑性和粘结性,粘结不牢固而导致瓷砖空鼓、脱落。由于保持水分是颗粒表面吸附的结果,一般在现实生活中,加大胶结材料的数量,掺入适量的掺合料,采用较细砂并加大掺量等办法来有效改善水泥的泌水性、保水性。
水泥强度系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紧实程度,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评价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水泥将瓷砖粘结成整体,起传递荷载作用,并经受环境介质作用,砂浆应对瓷砖有足够的粘结力,以便于将两者结成坚固的一体。水泥强度不够,粘结就不牢,在外力的作用下,瓷砖易空鼓、脱落。由于砂浆强度要求不高,所以水泥一般选用PC32.5MPa等级就可以了。但注意不要使用早强型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凝结时间较短,会过早失去流动性,水泥砂浆不能和瓷砖完全结合,瓷砖铺贴一段时间后也易发生空鼓、脱落。
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是否均匀变化的性质。通常,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略有收缩。如果水泥中某些成分含量超出某一限度,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会发生体积变化不均匀,水泥石与瓷砖交界面就会出现翘曲变形,导致瓷砖开裂。水泥游离CaO、游离MgO过高,或是石膏掺量过大,这些因素都将会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致使砂浆膨胀引起瓷砖起拱炸裂。水泥游离CaO、游离MgO过高,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水化速度很慢,生成体积膨胀物质Ca(OH)2和Mg(OH)2,在水泥石中产生膨胀应力,引起瓷砖起拱炸裂。石膏掺量过大,水泥在硬化后多余的石膏还会继续与水泥石中的水化产生反应,体积增大1.5倍,致使瓷砖空鼓、脱落。
在砂浆硬化早期,如果水泥干缩性能较差,砂浆收缩的剪应力大于与瓷砖的粘结力,也会影响与瓷砖的粘结,引起空鼓、脱落。水泥干缩性能主要与水泥中C3A有关,减缩量的大小常与C3A的含量成线性关系。如C3A过高,将导致砂浆干缩性增大引起瓷砖空鼓、脱落。对于干缩性较大的水泥砂浆,因气候变化引起温差较大而造成的热胀冷缩作用也较大。如果在施工中镶贴瓷砖的接缝过小或在大面积施工时未留膨胀缝也易造成瓷砖起拱炸裂。
由于造成瓷砖空鼓脱落的成因比较复杂,往往与铺贴过程、瓷砖质量、水泥本身使用性能多方面原因有关。对于已经发生的瓷砖空鼓、脱落现象,一定要仔细分析缺陷发生的规律,认真观察缺陷的形状,从而找出发生空鼓、脱落的根本原因,公正处理好质量投诉问题。本文针对水泥本身的使用性能进行分析,一方面旨在为该类质量纠纷和鉴定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另一方面便于水泥用户选择水泥品种,在施工过程中调整配比,改善水泥的使用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1]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3]傅刚斌,建筑材料,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汪澜,水泥工程师手册,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5]丁美荣,水泥质量及化验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6]李富强,建筑材料检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