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健 张求慧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083)
“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制品成型技术,目的是为正确选择商品包装材料和制品成型技术打下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包装材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还有不断涌现的新型包装材料和制品成型技术等知识需要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经常遇到课程内容广泛、知识点多、难以对整体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等困难。例如,对多种包装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如何正确评价材料及制品的性能方面难以把握;不知从何下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在这些困难面前,部分学生选择了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求甚解,仅仅追求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了。为了提高“包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真正学有所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包装材料学”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3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1]。长期以来,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学习,受制于教师,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很少有机会表述自己的见解。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师生互动、形式活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勇于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包装材料学”是与包装行业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问,利用生活中的包装实例进行互动式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在已有知识点上的共鸣,也有利于新知识的继续渗透和加强。
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2]。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3],授课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是从教材入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4]。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对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提出独到的见解,做出正确的判断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和学双方互动,而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综合运用理论精讲、解析、点评、讨论、质疑等方式,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双向交流来强化实践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6]。实践教学法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师生互动。传统教学理念注重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信息的交流方式是由教师到学生。互动式教学理念则是把知识作为课堂上师生交流的基础,它强调师生进行知识交流时的平等地位以及探讨知识后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升华。信息的交流方式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使信息的反馈更加及时、准确。
2.注重情感交流。知识的交流首先表现为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情感交流,教师只是机械地传递现成的知识概念和理论,学生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当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时,学生就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精神上的分享感。情感交流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注重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课堂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通过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学习方式参与教学,在参与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避免“一言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比如精心设计一些能够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教师自问自答;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由一个学生问、众多学生回答。例如,瓦楞纸板生产工艺是“包装材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讲课前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接受起来感到吃力。所以,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尝试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开始时,以问题“瓦楞纸板中的瓦楞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作为开头,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再由学生回答问题。这比简单地介绍瓦楞加工过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课堂上许多学生都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通过箱纸板和瓦楞原纸不同的运行速度形成瓦楞”,“将瓦楞原纸从类似搓衣板状的模具中压出而形成瓦楞”等。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引导,鼓励学生。例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同学们提出的平板状压楞设备可以如何改进呢?”有学生想到“将其改成类似齿轮的结构,就可以连续生产了”。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在解答中逐步深入思考,瓦楞的加工方式就慢慢呈现出来了,再配以教师课件中瓦楞辊的实例,学生便能清晰地理解瓦楞加工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也是由师生共同讨论而得到解决的。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点评时,要注意多鼓励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样,课堂氛围和谐活泼,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明白,学生易于接受。
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是全班性的大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这种方法在“包装材料学”中的应用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授课,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分别讨论;另一种是学生小组备课,学生代表授课,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总结点评。
这里以第二种方法为例,介绍讨论式教学法在“包装材料学”中的运用。首先,教师确定课程中适合讨论的章节。这些章节一般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又有大量的资料可以参考,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提前列出纲目,由学生课下做准备,比如,选择功能型瓦楞纸板这一节作为讨论课的内容。接着,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7人,一般以宿舍为单位分组,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资料。根据讨论内容,也可以男女生混合分组,使不同类型的观点相互补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准备,通常为1周左右。然后,上课时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分别讲课,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提出问题,讲课小组的学生回答问题。还可由讲课小组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小组的学生回答问题。最后,针对讨论的情况,教师做出点评,并将讨论中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做补充说明。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分析实际案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中需要讲解包装材料的供货水分,使学生理解如果供货水分不能满足要求,会对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以往的讲课中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外观、强度等指标比较重要,而供货水分似乎无足轻重。教学改革中,教师在讲解供货水分这个知识点时引入典型案例:中外运上海集团承运了装有出口小五金的4个集装箱,当箱子经过海上漫长的航行,最终交到收货人手中时,收货人发现仅有1个集装箱的货物良好无损,其他箱子中的货物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霉点和锈蚀,货物受损最严重的集装箱被收货人退还,致使供货人直接损失40多万元。事后对退还的箱子进行检验时,未发现箱外水份侵入箱内的证据,但箱内确有大量水汽。装箱时货物都是好好的,密封集装箱内的大量水份是从哪里来的?为何同一工厂生产的同类货物,同一批发运会有的货完好无损,有的严重受损呢[7]?将此案例下发,学生阅读并撰写个人分析报告,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案例有深刻的印象,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
“包装材料学”是与实际应用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从以往的教学中发现,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许多学生不能将书本上的材料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材料对应起来。例如,学生在学习塑料薄膜的应用时,常常会混淆不同树脂制备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各种膜材料,对不同塑料膜的鉴别也经常出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求学生先在生活环境中找到身边的塑料膜(保鲜膜、牛奶袋、垃圾袋、购物袋等)制品,将其带到教室,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析这些包装膜的共性和个性,并从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入手,逐步深入分析各种塑料膜材料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应用规律等。同时,通过分析现有材料存在的缺陷,引出新型包装膜材料的研发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程内容,并使他们具有正确选择包装材料的能力。另外,教师还专门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利用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到相关的生产企业和销售部门(包括材料生产企业、材料销售企业、容器加工企业、市场等)去参观、调查,加强对各种包装材料的感性认识。通过在实际环境中的互动,学生对多种包装材料获得了正确、鲜明、真实的印象,为今后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包装材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以前,更多的是依靠点名等强制手段督促学生上课,课堂气氛较为低迷,而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后,基本不用点名也能保证高出勤率,学生课堂发言踊跃。课程结束后,有的学生由于课堂教学引发的兴趣,主动要求跟教师做相关的研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熟练掌握授课内容,而且要增加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因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本身必须有一桶水才行。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知识,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给学生做出恰当的指导和点评;才能坚定学生的信心,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另外,学校也应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比如,组织教师观摩相关的课程、请国内外同行介绍相关的经验、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平台等,使教学少走弯路,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如何使学生动起来,让教和学真正产生共鸣,则成为教师今后为之努力奋斗的明确目标。任重而道远,教师须长期乐此不疲,坚持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方能实现。
[1]马云燕.市场营销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89-92.
[2]林鹏.“生物化学”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6):125-127.
[3]粱红军,吴多芬,李晓辉,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6(3):67.
[4]时长江.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5(7):73.
[5]刘永强,廖天虎.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4):47-50.
[6]赵晓杰.实践性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0):121-122.
[7]许伯年.元凶:包装材料中的游离水份集装箱货损案例剖析[J].集装箱化,2003(2):18.
[8]符文品.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5(11):21-22.
[9]郭志荣,王晨,李永平.“理论力学”课程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6):58-59.
[10]黄亚雄.互动式教学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