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峰 吴承义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动员一直都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现象,但“动员”一词却是个地道的舶来品。随着中国战争动员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动员”这一战争动员学核心学术概念的“身世”问题:“动员”一词源头在哪里?在何种时空环境下首次被赋予了军事意义?进入中国军语词典的时空环境和传播路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
那么,表示“动员”之意的法文军语mobiliser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据考证,1838年,法文动词mobiliser被英语借用,演变为英文动词mobilize,并于1853年首次被用于军事领域,赋予“征召部队”之意。
与此同时,法语表示“动员”的军语mobiliser对德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50年代,普鲁士军语中正式出现了mobilmachung一词,用来描述军队在临战阶段的“集结、装备和展开”,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军事领域的“动员”之意。德文表示“动员”的mobilmachung是个合成词,由mobil(【形容词】移动的)和machung(【动名词】使得)两部分组成,其中mobil与法文形容词mobile均表“移动的”之意,形式极为相似,属于“近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