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杂说

2010-02-11 10:41居欣如
杂文选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照镜之士齐宣王

居欣如

儿时猜谜:“象喜亦喜,象忧亦忧”。谜底是镜子。确实,镜子浅显、直白、真实,没有一点掩饰。“瞧不尽,镜里花容瘦”,这是美人对镜时的悲叹;“高堂明镜悲白发”,这是因老母鬓边的银丝引出的感慨。镜子一概如实反映,一览无遗。

然而,镜子只能帮人看到自己的外貌。墨子有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这说明把人当“镜子”,从别人的反映中看出自己的尊容,是个好办法。所以,人镜之说,流传至今。

但人镜有时也靠不住。这往往取决于充当“人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是正直之士,还是阿谀之徒。《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个听得熟烂的故事。邹忌就比较聪明,他并不“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再三照镜后,自叹不如徐公。于是悟出:“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是有自知之明的,并以此为例,说服齐王如何对待臣下的诤谏。

齐宣王则不然,《吕氏春秋》载:“齐宣王好射,说(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试引之,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孰能用是!于是齐宣王“终身自以为用九石”,糊涂了一世。宣王做此错误估计,问题出在“左右”这面人镜原来是面“哈哈镜”。当然,左右之敢于当面撒谎,也是摸透了宣王的脾性,投其所好而已。生活中的“哈哈镜”,是一种变了形的镜子,可以取悦于人,笑过算数;而“人镜”中的“哈哈镜”就会误事,不足为镜。凡是有地位、权势、财富和声望的人,在照人镜时,倒要常常想一想,“周围人”对自己的反映,是不是掺杂了“私”、“畏”、“求”的因素。

古人又云:“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这又进了一层。历史的发展,无非是兴衰沉浮,成败得失,随着时代更替和权力的转换,就能让人看清世间百态,看出许多稀奇景象来。“大跃进”年代,讲真话的“插白旗”,吹牛的升官晋级;十年浩劫,大“革”文化的命,昨日的亲友可以变成仇敌,溜须拍马者可以“变脸”成为疾言厉色的打手;而今,在“一切向钱看”的浪潮前,自诩高雅之士,竟不惜为“孔方兄”折腰,甚至出卖灵魂与人格。历史在这里就成了一面“折光镜”,不仅照出众生相,也折射出各个时代的是非功过。

还有各式各样的镜子呢,《西游记》中孙悟空手中的照妖镜,让白骨精原形毕露,由如花美女变成一堆骷髅。《红楼梦》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章,一面“风月宝鉴”竟将贾瑞的魂直勾勾地给勾了去!“明镜高悬”的挂匾设在公堂之上,但历代瘟官们贪赃枉法之事,照干不误。至于唐朝诗人刘禹锡作《昏镜词》有云:“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研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更是讥斥了昏聩权贵喜照“昏镜”、自欺欺人的丑态。如今,有干部搞调查研究,竟制造“假民意”,亦属喜照“昏镜”之辈。镜子不同,各有用處。看来,从照镜人所喜欢的镜子中,也可以见出各人的特性吧。

【原载2009年11月17日《文

汇报·笔会》】

题图 / 哈哈镜 / 斯特凡

猜你喜欢
照镜之士齐宣王
浣溪沙·故乡晨曲
古代音乐典故
齐宣王好射
战“疫”之士
齐宣王好射
不说,也不会有人当你是哑巴
美庐
滥竽充数
数字化镜子照出十年后的你
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