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sonographic misdiagnosis of plunge ranula:report of one case
薛 勤,陶江丰,邹大中(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病例 男,42岁。因右侧颌下区无痛性肿块2个月余入院。双合诊检查发现右侧颌下区有一大小约2cm×1cm肿块,质地较软,边界清晰,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皮色不红,无张口受限,口内舌下区未见隆起。超声检查:右侧颌下区可见一2.2cm×1.1cm的囊性暗区,包膜感不强,形态欠规,暗区内透声较差,并可见多条分隔(图1)。超声诊断:右侧颌下腺囊肿。该患者在超声导向下穿刺抽出淡黄色蛋清样黏稠液体,诊断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后经手术证实该囊性包块有一上皮索与右侧舌下腺相连,术中连同舌下腺、囊性包块及上皮索一起切除。
讨论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发生率较低,由于下颌舌骨肌局部解剖异常,如肌肉断裂、缺失,并使组织团块经裂口处脱垂为下颌舌骨肌疝,在重力作用下舌下腺囊肿易经口底潜在通道疝入颌下区或颏下区称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位于颌下区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易误诊为颌下腺囊肿。颌下腺腺导管壁厚不易破损,形成囊肿的几率极低,且颌下腺腺体分泌物以浆液为主,若无合并感染等因素,二维显像囊肿内透声较好。该病例为颌下区无痛性肿块,回放其声像图囊肿与颌下腺分界清晰,与舌下腺间可见一条索带相连,囊肿内透声差并见纤维样分隔,可能因舌下腺分泌液黏稠且病史较长所致。本例误诊原因可能为超声医生对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发病机理认识不足,因此,超声显示颌下囊性包块不能简单视为颌下腺来源,应注意观察与颌下腺的分界并结合囊肿内部回声结构来综合判断,以免引起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