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雁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
小儿推拿以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也是临床小儿推拿治病中的根本原则。“标”、“本”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人体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对疾病而言,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一般认为疾病表现于临床的现象和所出现的症候为“标”;疾病发生的机理,即疾病的本质为“本”,或者相对地指先病的脏腑及其病理表现。由于病证有先后主次,病情有轻重缓急,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必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灵活处置。在病情变化过程中,一般标病甚急,将要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时,或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重要矛盾时,应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治疗原则进行施治。笔者在小儿推拿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辨标本,进行不同的处方取穴,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以临床常见的婴幼儿病毒性肠炎为例,总结如下。
在临床中,病证属纯阴纯阳、纯虚纯实者较少,而虚实夹杂、表里相兼者居多。具体到婴幼儿病毒性肠炎也是如此。临床中医分型可分为纯实证(湿热泻、伤食泻)、本虚标实证、纯虚证(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临床可见:低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大便日泻 6~10次,大便呈蛋花样水便,或兼有黏液便,气味酸臭或腥臭,或有便前哭闹腹痛,大便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脓细胞或红细胞。对于小儿素体营养状况良好,体格强壮,指纹紫红,肛周红的肠炎患儿,辨证属纯实证。治疗上也比较简单,根据中医“通因通用”的原则,以通利脏腑为主。基本组穴以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顺摩腹、推下七节骨为主穴,治疗1~3次即可痊愈。而对于久泻不止,或先天脾胃虚弱复感邪毒的患儿,临证表现:腹泻1个月以上,面色苍白,神疲烦躁,食后即泻,便前哭闹,纳差,腹胀如鼓,便酸臭,呈水样黄绿色便,日泻 10余次,小便溲黄,指纹淡,肛周红。大便镜检显示有:白细胞或脓细胞、脂肪球等。辨证属本虚表实证。治疗上应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通利脏腑之气,后补其本虚,或通利腑气与补先后天之本同时并取。若反之则极易造成病邪滞留脏腑,使病程延长,病情反复不愈。取穴: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清小肠、运八卦、运土入水、清心平肝、揉一窝蜂、推六腑、推三关、顺摩腹、推下七节骨、捏脊,揉足三里。一般治疗3~4次即可痊愈。要注意治疗后1~2天大便次数可有所增加,但便质变稠,小便增多,精神、食欲见好,第 3、4天待余邪除尽时便可重补其虚,将顺摩腹、推下七节骨改为逆摩腹,推上七节骨,加揉龟尾。对于其他疾病,均可举一反三,辨证施治,手法上切忌拘泥,即所谓“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总之,在临床治疗小儿疾病中,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首先必须依循中医理论辨证施治,辨明“标本”,否则盲目治疗势必会影响治疗效果。其次还要注意主、配穴的搭配,手法的频率、渗透力,是否得气,操作时间是否得当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