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

2010-02-10 06:32熊善丽
财经问题研究 2010年7期
关键词:传统型测度可行性

熊善丽,王 昊

(1.湖南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通过模块/构件分工、服务技术标准共享等手段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共同成长的新型竞合关系,这种新型的企业间耦合关系被称为虚拟经营[1]。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外部借力与契约经营为特征的虚拟经营战略已然成为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2-3]。但是从理论学术研究和企业实务运作的情况来看,目前所探讨的企业虚拟经营模式基本是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有关于服务企业虚拟经营问题的探讨还较为少见[4-5-6]。而想要探讨服务企业虚拟经营的整体运作范式,其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测评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服务企业虚拟经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在定性分析方面构建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模型,在定量分析方面选择样本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问题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至Nagal和Dove等学者1991年的相关研究[7]。

Nagal和Dove认为,自进入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以来,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企业越来越感到仅仅依靠自己内部资源的整合已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就开始实施虚拟经营策略,它是一种以虚拟组织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即以竞争能力和信誉为依据选择合作伙伴,采用动态联盟的形式,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7]。

Goldman,Nagel和Preiss从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角度对企业虚拟经营的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他们认为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成本化机制,因此当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出现降低了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会倾向于纵向一体化以消除机会主义行为,企业虚拟经营方式的产生就将成为必然[8]。

Preiss,Goldman和 Nagel以及 Merkl和Middendorf从组织范式原理的角度对企业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他们认为企业实施虚拟经营范式可以借助元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依靠IT技术作为支撑,追求竞争优势和响应电子商务需要,达成分析和追踪需求、满足定位需求和调节最佳准则三个方面的功能[9-10]。

国内学者针对企业虚拟经营问题也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伊淑彪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继续深入研究,从企业边界角度对企业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虚拟企业的效率边界问题[11]。王国安等从国际化经营、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交易费用和企业经营等视角论述了信用环境对虚拟经营的支持性作用[12]。

冯蔚东和柯青认为,虚拟企业知识结点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本身的流动性会导致虚拟企业知识网络的动态性,因此,能力整合、运行平台和管理理念三个研究视角可以用于探讨企业虚拟经营的运作原理[13-14]。

吕锋等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虚拟企业系统模型,探讨了虚拟企业经营流程的具体运作模式[15]。苏平等以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企业虚拟经营合作伙伴选择与优化问题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 (染色体过滤法),对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方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16]。

在上述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以制造企业为样本所进行的相关分析,少有针对服务企业的相关探讨。既然虚拟经营能够帮助制造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依存、共同成长的新型竞合关系,以切实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虚拟经营模式对服务企业这个“内核”是否也有着同样的绩效呢?这一问题自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

常广庶、张志平、张群、赵冰等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服务企业需要提供并优化E-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7]-[20]。陈红认为服务企业可以利用网络经济所创造的先进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形成虚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相同的成本、相同的渠道和相同的方式进入同一目标市场,加强区域经济中虚拟产业集群与其它集群和企业的抗衡机会和能力[21]。栾晓平等认为在由网络和信息技术掀起的数字化革命条件下,服务企业产品被赋予了数字化的特征,从而具有了可贸易性,服务企业可以跨地域、跨时间进行虚拟化经营[22]。

结合前面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

(1)这些学术探讨尚未从全局性的角度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问题进行研究,而就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这一首要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则基本未出现。

(2)在当前的竞争格局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将会逐渐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虚拟企业系统”之争。在这个演进过程中,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将同时取决于其自身的经营特征及其在其众多外部协作伙伴之中的兼容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企业虚拟经营是应对系统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其运作机理必然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因此,上述有关于企业虚拟经营运作模式的研究思想均能够以服务企业为“内核”进行相关研究。

故此,本文选择了“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这两个测评维度作为衡量标准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工作提供适用性测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模型和进行样本调研和数据分析。

二、理论模型与假设

根据相关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出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测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2)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因此,我们将首先构建出如下理论假设:

H1:单个服务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特征对于其虚拟经营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具有直接影响。

H2: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特征的相容性对于其虚拟经营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具有直接影响。

我们在前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归纳出上述两个理论假设的测度指标,共34个,然后以部分服务企业中高层经理和从事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的资深人士为访谈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访谈内容为他们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认知程度以及服务企业虚拟经营所需运作平台构成要素的看法,访谈对象样本量为12个,行业分布于金融、法律、教育、咨询、零售、餐饮、旅游、运输等,接着采用定量调研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最后甄选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两个理论假设的20个量化测度指标,具体归纳见表1所示。

表1 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测评理论假设的量化测度指标

三、研究方法

1.调研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确定了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理论假设量化测度指标的基础上,设计出本次的调研问卷;然后选择调研对象进行问卷发放,此处为了对服务企业进行细化研究,我们将服务企业区分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两个类别;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是指以专业技术人员的智力劳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企业,如金融、法律、教育、咨询等;传统服务业:主要是指以一般技术人员的重复劳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企业,如零售、餐饮、旅游、运输等。最后回收调研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问卷设计

由于本文的研究属于探索性分析,目前尚无成型的调查问卷借鉴,因此我们在此处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文献综述的结论,自行设计出服务企业能否实施虚拟经营的调研量表,量表共分为3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来描述单个服务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特征,包括10个问句。第二部分用来描述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特征比较,包括10个问句。这两个部分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测量。第三部分用来描述被调研服务实施虚拟经营模型的可行性,为避免访问对象由于涉及敏感话题而拒绝回答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现象出现,该部分的测量采用访问对象主观评价的方法进行,即由被调研企业高级管理者通过对企业表现各个方面以及与竞合伙伴企业进行比较来完成。

3.样本描述

为了调研服务行业虚拟经营的情况,我们采用四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1)通过作者联系管理咨询公司中的熟人,在这些管理咨询公司的客户资料库中选择服务企业发放问卷,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120份。(2)通过作者联系自己在服务企业中供职的亲戚、同学、朋友、校友发放问卷,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110份。(3)选择湖南、湖北两个省份部分城市的电话黄页搜索服务企业,先通过电话联系询问是否愿意接受文卷调查,然后通过邮寄问卷和发送E-mail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300份。(4)选择湖南省某高校经济管理系大二学生为访问员,经过系统的调研培训后,由访问员利用假期回家的时间完成调研,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470份。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在上述四种调研途径中发放调查问卷的数量和回收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汇总

四、分析与研究结果

1.模型的信度检验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两个组别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两个理论假设的各个维度做信度检验。Cronbach α系数均高于0.6,尤其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测度值中Cronbach α系数平均高于0.75,表明本次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模型的效度检验

(1)“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

①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将所获得的196份文件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探测性因子分析,另一部分用来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对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测评量化测度指标进行的KMO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853;Bartlett值为453.697;相伴概率为0.011,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和正交旋转法。选取特征值较高的因子,萃取后得到三个因子,调整后所得的三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70.841%,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用另一部分的样本数据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相似结果,除了因子载荷有较小出入外,因子结构稳定,再次表明本模型效度较高。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完备程度、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程度、Internet/Intranet使用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信息系统设置,故此以信息系统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四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程度、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核心能力集中企业资源的程度、企业对合作伙伴的选择能力这四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核心能力要素,故此以核心能力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企业服务业务外包程度、对外联系依赖信息技术的程度、合作企业联系的组建速度及频率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对外联系因素,故此以对外联系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

以下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组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以及“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同理可得。

②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KMO系数为0.821;Bartlett值为443.925;相伴概率为0.012,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调整后所得的三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67.786%,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括五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完备程度、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程度、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程度、Internet/Intranet使用程度、对外联系依赖信息技术的程度这五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信息系统设置,故此以信息系统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核心能力集中企业资源的程度、企业服务业务外包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核心能力要素,故此以核心能力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两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企业对合作伙伴的选择能力、合作企业联系的组建速度及频率这两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合作伙伴因素,故此以合作伙伴为第三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

(2) “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

①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KMO系数为0.804;Bartlett值为446.471;相伴概率为0.007,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调整后所得的四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75.353%,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之间服务经营战略的相关程度、双方企业对产业理解与企业发展思路的相似性、双方企业短期发展目标的相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长短期发展目标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四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管理机制相容程度、双方企业管理水平近似程度、双方企业文化观念共识程度、双方企业群体伦理标准相似程度这四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管理模式相容性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两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管理机构相似程度、双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相通程度这两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经营理念相容性为第三个主因子命名。第四个主因子包括一个测度指标,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经营规模 (如员工人数)大小的相似性维度,由于这个测度指标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经营规模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经营规模相容性为第四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因子分析

②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KMO系数为0.809;Bartlett值为456.356;相伴概率为0.009,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调整后所得的四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74.154%,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之间服务经营战略的相关程度、双方企业对产业理解与企业发展思路的相似性、双方企业管理机构相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宏观战略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宏观战略相容性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经营规模 (如员工人数)大小的相似性、双方企业管理机制相容程度、双方企业管理水平近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管理模式相容性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文化观念共识程度、双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相通程度、双方企业群体伦理标准相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软性经营文化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为第三个主因子命名。第四个主因子包括一个测度指标,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短期发展目标的相似程度维度。由于这个测度指标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短期发展目标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为第四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6所示。

表6 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因子分析

3.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与测评指标间的关系分析

我们所设计的调研问卷中第三部分专门用于测量被调研服务实施虚拟经营模型的可行性,并采用访问对象主观评价的方法完成调查,我们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上述四个因子分析组过程中所萃取出的主因子作为自变量,将此处所测量得到的“被调研服务实施虚拟经营模型的可行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选择预测变量的程序采用逐步选择法来做分析。

(1)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7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信息系统、核心能力、对外联系三个自变量全部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2系数为0.658,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内部结构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核心能力、对外联系、信息系统,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表7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2)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8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信息系统、核心能力、合作伙伴三个自变量全部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2系数为0.578,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传统型服务企业内部结构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核心能力、合作伙伴、信息系统,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表8 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3)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9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经营理念相容性、经营规模相容性四个自变量全部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2系数为0.725,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之间组织结构相容性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经营理念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经营规模相容性,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表9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4)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10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宏观战略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四个自变量全部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2系数为0.652,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传统型服务企业之间组织结构相容性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宏观战略相容性、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表10 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多元回归分析

五、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构建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的理论模型,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模型

图2 传统型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模型

六、研究结论

本文讨论了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战略的可行性,指出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服务企业需要通过模块/构件分工、服务技术标准共享等手段形成一种互相依存、共同成长的虚拟化经营模式,以构建新经济环境下的新型核心竞争力。

我们首先提出了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途径,然后通过深度访谈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出了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测评模型的主要因子,并对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接着我们利用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程度的因子和前面提取出的服务企业测评模型主要因子做回归分析,找出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

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分析表明,核心能力、对外联系、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经营理念相容性四个测度指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影响更大;针对传统型服务企业的分析表明,核心能力、合作伙伴、宏观战略相容性、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四个测度指标对传统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影响更大。

最后我们在前面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了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战略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本文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尚存在一些缺陷:本文的问卷属于我们初次设计和应用,问卷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本文进行实证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容量不足,尚不足以反映出我国服务企业的整体状况。

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将增大实证研究的样本容量,力争使调研样本覆盖更多企业、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类别的感知信息来验证和完善本文构建出的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模型,同时也需要将该测评模型在服务企业虚拟经营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完善。

[1]Drucker,P.F.The Coming of New Organizations [J].Harvard Businesss Review,1988,66(1/2):45 -55.

[2]薛承会.虚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模式[J].科学学研究,2001,(l):84 -88.

[3]王成瑞.虚拟企业:未来企业管理新模式[J].学习与探索,2007,(6):170-172.

[4]舒伯阳,等.服务创新的价值贡献与方向选择[J].经济管理,2006,(9):79 -83.

[5]刘顺忠,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政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8):793 -797,755.

[6]Vonk,J.,P.Grefen.GREFEN P.Cross-Organizationa1 Transaction Support for E-Services in Virtual Enterprises [J].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Databases,2003,14(2):137 -172.

[7]Nagal, R.,R.Dove.21st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trategy.An Industry Led View [M].Iacocca Institute,Lehigh University,1991.154 -168.

[8]Goldman, S.L., R.N.Nagel, K.Preiss. Agile Competitor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 [J].VanNostr and Renhold,1994,(32):47 -48.

[9]Preiss,K.,S.L.,Goldman,R.N.Nagel.Cooperate to Compete:Building Agile Business Relationships[M].Van Nostrand Reinhold,1996.250 -254.

[10]Merkl,E.D.,M.Middendorf.Ant Colony Optimization with Global Pheromone Evaluation for Scheduling a Single Machine [J].Applied Intelligence,2003,18(1):105-111.

[11]伊淑彪.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虚拟企业产生机制[J]. 财经科学,2007,(3):90 -96.

[12]王国安,吴诗启.关于信用环境对虚拟经营的支持性研究[J]. 经济经纬,2007,(3):31 -33.

[13]Feng,W.Partners Selection Process and Optimization Model for Virtual Corporation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J].JournalofQinghua University(Sci&Tech),2000,40(10):120 -124.

[14]柯青.论虚拟企业知识网络的三大研究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6,(8):197 -203.

[15]吕锋,王秉.基于Multi-Agent的虚拟企业系统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95-98.

[16]苏平,等.改进遗传算法在虚拟企业伙伴选择与优化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12):85-92.

[17]常广庶.电子商务环境中的服务质量[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28-30.

[18]张志平,陈惠春.服务质量的感知与期望分析[J].中国质量,2004,(8):21 -23.

[19]张群,王阳.E-服务质量及其测量要素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35.

[20]赵冰.电子服务领域如何达到消费者满意[J].经济论坛,2005,(5):131 -132.

[21]陈红.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分析[J].商业时代,2007,(36):13 -14.

[22]栾晓平,李饶生,刘晓宁.服务产品数字化对服务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1):62 -66.

(责任编辑:于振荣)

猜你喜欢
传统型测度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研究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