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露,周 英
(重庆市西郊医院妇产科 400050)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陈露露,周 英
(重庆市西郊医院妇产科 400050)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性,进而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方法采用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提出的诊断标准及自编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产后抑郁症与产妇的文化程度、定期产检及健康教育情况、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不良孕史及是否有亲人陪护都有一定相关性,而与孕妇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更加重要,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预防措施,提高孕产妇心理素质,减少不必要的精神疾病的发生。
产后抑郁;文化程度;定期产检;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不良孕史;陪护人员
产后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时期,目前产后抑郁症已逐渐成为妇产科常见的疾患,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产后抑郁症由Pitt(1986年)首次提出,根据DSMIV诊断标准,现指产后4周内发生的抑郁发作,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分3种状态:(1)第3日抑郁:最常见,发病于分娩后的3 d内,症状轻,持续数日可自愈;(2)内因性抑郁:较常见,发病于分娩后2周内,除一般表现外,会有罪恶感,担心养不活婴儿,严重时出现杀婴行为,甚至自杀;(3)神经性抑郁:较少见,多有神经病的病史,分娩后病情加重。产后抑郁是产妇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婴幼儿的发育。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632例产妇社会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增加对产后抑郁症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探讨、临床识别和治疗。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后6周的632例产妇,既往均无重大器质性及内分泌、免疫性疾病史,产妇本人及其3代以内亲属均无精神病史。年龄22~43岁,平均(26±3)岁;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 178例,高中188例,大专以上266例;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1 000元211例,1 000~3 000元278例,大于3 000元143例。
1.2 方法 采用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提出的诊断标准: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症状中的5条或以上者可诊断:(1)情绪抑郁;(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3)体质量显著下降或增加;(4)失眠或睡眠过度;(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6)疲劳或乏力;(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溃散;(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1]。另外还采用自编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产检次数、孕期健康教育次数、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夫妻感情、坐月子期间护理满意度共10项调查项目)。所有问卷均由产妇在产后42 d内独立完成(采用家访及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产妇学历越高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越低(P<0.05);产妇年龄与产后抑郁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产检及接受健康教育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P<0.05);阴道分娩比剖宫产更能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P<0.05);母乳喂养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P<0.05);有过不良妊娠史的产妇,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P<0.05);产后有亲人护理的产妇其抑郁症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1。
表1 多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涉及生物、躯体、心理、社会、遗传等多方面,常常被忽视,是影响婴儿发育的一个危险因素,可造成婴儿认知能力、情感行为及社会能力等发育障碍;并可影响母乳喂养及家庭关系。本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及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组结果显示,学历越高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越低(P<0.05)。高学历者对妊娠分娩的知识通过多渠道了解较多,更愿意与医务人员沟通,可以更科学直观的看待问题。这有助于她们理性对待妊娠分娩,顺利过渡,转换至新的角色,避免不良情绪反应的发生。
定期产前检查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P<0.05)。本院有较成熟完善的孕妇学校,向广大孕产妇传授孕期营养、分娩、喂养、坐月子等知识,并带领产妇熟悉医院环境。科学、正规的定期产前检查有助于解除孕妇对胎儿情况的担心。这些均有助于提高孕妇的应对适应能力,有效降低孕妇对妊娠分娩的应激程度,防止妊娠分娩期间应激原对情绪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2]。孕期宣教应从准备怀孕就开始,而且督促孕妇定期参加,从而有效控制不利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本组结果显示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更易有产后抑郁的趋向(P<0.05)。人类繁衍的漫长历史已经证明了阴道分娩是基本途径,有利于产妇情绪稳定、精神健康;而剖宫产给产妇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术前谈话更让产妇对分娩产生恐惧感,同时术后行动不便、喂养困难、无法正常饮食等一系列手术后带来的问题均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3]。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直线上升,居高不下,需要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临床工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严禁社会因素剖宫产,积极开展导乐分娩及无痛分娩,加强助产技术。
母乳喂养是产后抑郁症的保护因子(P<0.05)。母乳是一种优质营养素,含婴儿需要的所有基本营养成分,尤其是初乳,含有多种抗体和免疫因子,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母乳喂养对母亲康复有利,可促进子宫复旧及减少产后出血,更会增进母婴感情。而代乳品的喂养不仅不利于母婴感情的增进及产妇的康复,而且会增加经济负担,对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家庭影响更大[4]。
有不良妊娠史的产妇,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远较无不良妊娠史者高(P<0.05)。这可能与她们过多担心胎儿是否正常以及对既往不良结局留下的阴影而产生的分娩恐惧症有关。建议医护人员对有不良妊娠史的孕产妇在孕期就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家人的支持及配合会明显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对家属进行疾病宣教,讲解相关知识,耐心劝导配偶多关心患者,改善家庭生活环境,使患者感到家庭温暖,提高自信心,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病因未明、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疾病,而且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所以,预防更加重要。开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是有必要的。大力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多方面信息指导和帮助产妇,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确保母婴健康平安。
[1] 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0.
[2] 陈焱,陆雯.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7,30(12):907.
[3] 林兰,杨文庆.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抑郁发病状况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25.
[4] 江露,郑世菊.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4,33(5):682.
R749.4;R714.69
B
1671-8348(2010)08-0982-02
2009-08-17
2009-09-08)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