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勤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铁路医院耳鼻咽喉科 内蒙古通辽 028000)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该病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为常见,是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闷塞感,耳鸣,听力下降鼓室积液。进一步发展可以形成鼓室内陷袋,成人后发展为胆脂瘤。以往大多数患者反复穿刺后反复发作。而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大多数由于咽鼓管堵塞所致。而儿童咽鼓管阻塞多数是腺样体肥大造成的,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我科收治了反复发作38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全麻鼻内镜下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同时行鼓膜穿刺置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8例儿童患者,耳闷,耳鸣听力下降6个月以上,经抗生素和点鼻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有些患者曾经在其它医院多次行鼓膜穿刺治疗,38例患者行电耳镜检查鼓室内均有积液,鼓膜内陷明显,纯音听力检查均为传导性耳聋,确诊分泌性中耳炎,并行鼻咽部CT冠扫提示腺样体肥大,其中男23例,女15例;最大患者17岁,最小患者3.5岁,平均年龄7岁,临床症状为除了耳闷,听力下降外,32例患儿有夜眠时打鼾,趴着睡觉,睡眠不安症状,反复咳嗽6例。
全部患者均采用全麻,垂头仰卧位,上开口器,并在鼻腔置入0°鼻窦内窥镜,鼻内窥镜切割钻自口腔进入到鼻咽部,在直视下切除腺样体。并在内窥镜直视下,在鼓膜紧张部的前下象限穿刺抽出鼓室内积液,并用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混合液反复冲洗鼓室,并用16号无针尖的平针头,针头内置入腰麻管后行鼓膜穿刺,退出针头腰麻管留合适长度,保持置管和外界相同,术后给5d抗生素治疗,鼻腔上药,并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后4~6个月取管。取管后观察患儿鼓膜无内陷,并行纯音听力检查。
术后患者听力明显提高,耳闷耳鸣症状消失。4~6个月取管,鼓膜标志正常者32例,6例患者稍有内陷,鼓室内积液全部消失,纯音听力检查患儿听力29例正常,9例仍有轻度的传导性耳聋。但6个月后在检查听力均在正常范围。检查咽鼓管通气良好。
分泌性中耳炎是鼓室负压所引起的,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与咽鼓管阻塞有关,而儿童咽鼓管阻塞是腺样体肥大所致,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鼓室长期处于负压状态,鼓室积液反复发作,腺样体切除后,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因素解除,咽鼓管功能正常,穿刺置管后,鼓室气体可以直接和外界相通,解除了鼓室负压状态,改善了鼓膜内陷状态,手术6个月患儿的咽鼓管功能基本恢复,取管后不在存在鼓室负压情况,听力恢复正常。
本组病例治疗上均采取腺样体切除加置管术。鼓室置管有利于积液引流,平衡鼓室压力,有利于病变组织的恢复,防止鼓室粘连,置管是短期有效减轻鼓室负压的方法,而腺样体切除是解除咽鼓管机械性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所以腺样体切除加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愈率100%。
[1]蔡小剑,郑亿庆.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鼓膜内陷袋伴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9:617~618.
[2]方洪兴,方明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疗效观察[J].听力及语言疾病杂志,2006,14(3):223~224.
[3]李幼瑾,陈洁,陶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9:154~155.
[4]张亚梅.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962~965.
[5]陈平,王智楠,徐忠强,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9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