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虹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30)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蕺菜、蕺耳根,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其多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尤以云、贵、川地区较多[1]。因鱼腥草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目前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本草纲目》记载,鱼腥草味辛,微温,有小毒,主治蠼螋尿疮、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疾,解硇毒。中医理论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肿痈吐脓、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疾病的治疗。历代医药书籍和文献,如《吴越春秋》、《唐本草》、《救急易方》等对其功效都有记载。在临床上,鱼腥草煎剂、注射液广泛用于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鼻炎、肠炎、胃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细菌性腹泻、外科手术感染以及妇科疾病等,同时对治疗喉癌、肺癌、鼻炎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肝癌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在我国民间也流行着许多利用鱼腥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单方,如用鱼腥草治肺热咳嗽、暑热泻痢、中暑、火眼病、热淋,治热毒疮疡、肺痈吐脓、偏头痛、肺炎、肝炎,治疗慢性鼻窦炎、痈疽、蚊虫叮咬、腮腺炎、流感等[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5],鱼腥草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辐射以及镇咳等作用。此外,鱼腥草还有镇静、镇痛、止血作用,在冠心病合并感染时具有抗感染及缓解冠脉痉挛的作用[6]。鱼腥草煎剂在试管内对钩端螺旋体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7]。
长期的临床实践资料和现代药理研究证据表明,鱼腥草对多种病原菌,特别是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鱼腥草鲜汁对强毒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8]。鱼腥草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抑菌作用,对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他革兰阴性菌作用不显著[9]。鱼腥草注射液还对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0]。但也有报道[11]认为,鱼腥草注射液中癸酰乙醛含量甚微,体外及小鼠体内并无抗菌活性。
鱼腥草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中华本草》记载,鱼腥草煎剂(1∶10)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京科68-1株以及出血热病毒(EHFV)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朱宇同等[12]发现,鱼腥草及挥发成分(1∶4)腹腔注射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有预防保护作用,乙醚提取的非挥发性成分也有抗病毒作用。Hayashi和Kamiya[13]研究认为,鱼腥草精馏物可以抑制单疱疹病毒(HSV-l)、流感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而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无直接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疗程有关;灭毒作用主要是影响病毒胞膜功能。郭惠等[14]研究发现,鱼腥草注射液有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H3N2)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鱼腥草所含的槲皮苷也有抗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疮病毒的作用。鱼腥草滴眼液[15](生药2 g/mL)对腺病毒(Adv)3型、7型和单疱病毒I型(HSV-I)均有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在细胞系MTT-23中的研究发现[16],五羟基黄酮可抑制Vpr的功能而不影响其表达,从而抑制Vpr介导的异常细胞周期所导致的HIV复制活性。Yu等[17]在抗HIV-1逆转录酶试验中发现,鱼腥草挥发成分可抑制79%以上的逆转录酶活性。现代中药药理学认为[18],鱼腥草抗病毒的机制是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以及脾脏特异抗体形成细胞率,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单方和复方中药。现代免疫技术证明[19-20],鱼腥草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率,促进IgM的生成,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用化学发光法对鱼腥草进行研究[21],发现其可增加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值,而对单核细胞无显著影响,表明鱼腥草可能参与调整中性粒细胞氧化过程(呼吸爆发),并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用X射线照射口服鱼腥草营养液0.4 mL和0.2 mL/只·d的小鼠,1月后发现,试验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2]。雾化吸入鱼腥草提取液,可使试验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率、肺泡冲洗液中ANAE阳性细胞的比例和外周血ANAE阳性细胞比例显著提高,而外周白细胞移动性指数明显降低,提示雾化吸入鱼腥草提取液可显著增强呼吸道局部的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全身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3]。通过体外试验来研究26种中药制剂对牛血和牛奶中分离的中性粒细胞吞噬32P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的影响,发现鱼腥草制剂在适当的浓度能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高浓度时可抑制其吞噬作用[24]。
《本草纲目》和《食物本草》中有“江左人好生食之”的记载。由此可见,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野菜,鱼腥草的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25]。近年来,由于市场对鱼腥草需求的增加,许多地方开始人工栽培鱼腥草。鱼腥草全株可以食用,可生食也可熟食。在民间鱼腥草的主要食用方法有凉拌、炖肉、煮粥、熬汤、炒菜、泡茶等[26]。人工栽培的鱼腥草其可溶性淀粉和纤维比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相对要高,食用时口感更佳,更便于制成含可溶性纤维饮料[27]。
鱼腥草既可作为野生蔬菜进行产业化生产,深入开发利用,也可作为医药原材料,加工成西药针剂或中成药,因此具有较为理想的市场前景。贵州、云南和四川已经开始规模化种植鱼腥草,但产品开发却很薄弱,主要还是作为中药原料。目前有关鱼腥草产品开发研究的资料很少,内容也单一,主要有鱼腥草饮料,包括茶、营养液等[28-33]和鱼腥草糖果[34](含片)及方便食品[35]。虽然鱼腥草作为重要的食药两用植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还应该加大产品开发研究的力度,拓宽其用途,使这一重要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
[1]魏秀俭,郭 彦,时明芝.绿色食药明珠——鱼腥草[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1):56-57.
[2]田代华.实用中草药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2.
[3]曹郡双,秦荣和.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6):572-573.
[4]李 爽,于庆海.鱼腥草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2(14):144-147.
[5]闫双银 .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03,1(15):8-9.
[6]赵彩云 . 中药鱼腥草的研究概况[J]. 基层中药杂志,1995,9(4):3-4.
[7]《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553.
[8]李国利,庄玉辉.三种中药对分枝杆菌抗菌作用的研究[M].微生物学通报,1989,16(3):153.
[9]史 蕙,任利斌.黔产鱼腥草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8,20(3):61.
[10]陈于正 . 鱼腥草注射液处方与工艺研究[J]. 中成药,1991,13(8):2-3.
[11]侯远生,张旭梅.鱼腥草注射液体外和小鼠体内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4(15):28-29.
[12]朱宇同.鱼腥草非挥发油提取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1983,14(7):25-26.
[13]Hayashi,Kamiya.Virucidal effectsofthesteam distillate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and its components on HSV-1,influenza virus,and HIV[J].Planta Med,1995,61:237-410.
[14]郭 惠,姚 灿,何士勤.鱼腥草抗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6(23):615-616.
[15]李大喜.鱼腥草水蒸汽蒸馏物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对HSV-1、流感病毒和 HTV 作用的研究[J]. 中成药,1996,18(11):49.
[16]Shimura M,Zhou Y,Asada Y,et al.Inhibition of Vpr-induced cell cycle abnormality by quercetin:a novel strategy for searching compounds targeting Vpr[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9,261(2):308-316.
[17]Yu YG,Li XS.Extraction and antibiotic action of volatile oil from Houttuynia cordata[J].Shaoyang Univ:Nat Sci,2005,2(1):80-81.
[18]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68-69.
[19]宋志军,王潮临,程建祥,等.鱼腥草、田基黄和丁公藤注射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草药,1993,24(12):643-644.
[20]Shao L,Yu QH,Huang Q,et al.The effect of Houttuyninum on cellar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splenecting animals[J].Chin Pharmacol Bull,2001,17(1):51-54.
[21]王潮临,Arsalan k,Vigg F.鱼腥草等中草药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化学发光影响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14(2):20-22.
[22]任玉翠.鱼腥草液升白细胞作用的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9,5(1):5-6.
[23]宁耀琦,柯美珍,周晓玲.雾化吸入鱼腥草提取液对大鼠呼吸道及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14(4):70-74.
[24]潘 莹,江海燕.鱼腥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2002,8(4):52-53.
[25]张俊青,张西菊.鱼腥草的药用和食疗[J].药膳食疗研究,2000(3):7.
[26]邹光友 .鱼腥草的食用开发试验[J].绵阳农专学报,1989,6(3):39-42.
[27]杨 瑞,张文学,曾 里,等.鱼腥草饮料的研制开发[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1,34(1):42-44.
[28]任玉翠,周彦刚,凌文娟,等.鱼腥草营养液的研制[J].食品与机械,1998(1):13-14.
[29]熊善柏,杨铁贵,赵思明,等.蕺菜汁饮料生产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9,20(4):40-41.
[30]杨小生,康文艺,梁东妮.鱼腥草苦丁茶保健饮料[J].食品科技,2001(6):44-45.
[31]吴天祥,汤庆莉.鱼腥草、南瓜、刺梨醋酸发酵饮料的研制[J].粮油与食品机械,2001(5):35-36.
[32]龚美珍.鱼腥草保健茶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3(5):74-76.
[33]肖 玫,刘 彪,赵仁铮.鱼腥草天然饮料的工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153-156.
[34]柯范生,陈绍军,陈明木.鱼腥草含片的研制[J].食品机械,2003(2):25.
[35]丁筑红,陈 锐,班玉校.鱼腥草袋装方便食品加工[J].食品机械,199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