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菊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500)
宫腔镜的产生,可追溯到百余年前,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1例利用宫腔镜电切术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宫腔镜在微创手术中的地位。其高科技手段可以使手术在可视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好、并发症少、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可取代传统的治疗方法。现选取本院89例宫腔镜电切术案例,作出以下临床观察。
选取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病例89例,年龄20~50岁,平均38.7岁,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5cm。其中异常子宫出血67例,合并贫血4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3例。根据荷兰HaarH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提出的分类标准[1],子宫黏膜下肌瘤可以被分为3种类型:0型,为有蒂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I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Ⅱ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本组0型病例50例,Ⅰ型31例,Ⅱ型8例。所有患者均无宫腔镜电切术绝对禁忌证,信任宫腔镜技术,且接受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手术时间以月经干净后2~7d内为宜。术前使用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确认患者均能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并大致确认了肌瘤的大小、位置、瘤蒂的附着位置。术前禁食,手术前夜在阴道后穹窿放置400mg米索前列醇以松弛宫颈。术晨灌肠。手术采用德国WOLF单级宫腔电切镜,选取切割功率80~100W,凝固功率60~70W。一般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取5%葡萄糖作为膨宫液充盈膀胱,膨宫压力为100~150mmHg,扩张宫口至Hegar10~11号,置入电切镜,在B超监控下全面确认肌瘤大小、位置、瘤蒂宽度以及其与肌层关系。(1)0型:先用环形电极切断蒂部,卵圆钳夹住瘤体后边旋转边下拉取,瘤体较大的,先用电切镜切细瘤蒂至<1cm,再钳出;(2)I型:从瘤蒂最靠近宫腔处开始切割,使其变细,然后沿宫颈方向顺序电切割,直到切除肌瘤;(3)Ⅱ型:先切开肌瘤最凸向宫腔部分的瘤体表面内膜和包膜,注射缩宫素,改变宫腔压力,使壁间肌瘤逐渐向宫腔突出,用环形电极切除。手术后仔细检查创面,如有渗血及时止血,取出组织送病检。
疗效判定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消失或减少,肌瘤停止生长或减小,月经规则,无腹痛现象;不满意:不规则阴道出血,剩余肌瘤增长以致采取2次宫腔镜手术或开服手术做全子宫切除[2]。
本组8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无转至开腹手术,宫腔镜电切术均顺利完成。其中81例0~I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6例II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2个月行2次手术,此2例病症为多发性肌瘤。本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2~6d,平均4.2d。术后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0个月。本组患者满意率为97.8%(87/89),0~I型患者满意率为100%(81/81),II型患者75%(6/8)。本组手术无一例发生手术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子宫肌瘤中有10%~15%为粘膜下肌瘤,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阴道内。随着近几年宫腔镜电切术的发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宫腔镜电切术因其创伤小、恢复迅速、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的主流方法。
作为一门高科技的微创手术,对操作者的技巧要求必然也是相当高的。宫腔镜手术难度大,但是只要提高医师技能,同时全程进行超声监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并且,在宫腔电切术中较为重要的问题,是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而全程B超监护的使用,可以准确的掌握肌瘤的位置、大小、和肌层关系,有效引导电切刀切平肌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治疗方法。
由本组病例可知,0~I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6例II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7.8%,0~I型患者满意率为100%(81/81),II型患者75%(6/8)。观察以上数据,宫腔镜电切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其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患者的治疗周期,节省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是值得采用的手术方法。
[1]夏恩兰.官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8.
[2]王研新,夏恩兰.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