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体会①

2010-02-10 09:25:19易寅华高洪波张志娟
中外医疗 2010年12期
关键词:腋窝声像浸润性

易寅华 高洪波 张志娟

(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连州 513400)

本文对我院5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乳腺癌的声像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后在我院或外院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8岁。临床表现多自诉乳腺肿块来诊或健康体检偶然发现。

1.2 方法

仪器:阿洛卡-1700彩超、飞利浦Envison彩超,探头频率7.5MHz变频,患者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对乳腺、腋窝直接扫查,记录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肿块侧方声影、肿块后方回声改变、肿块纵横比、组织浸润及有无钙化和异常的腋窝淋巴结等特征,并观察血流信号情况。CDFI血流信号分级判定按Adler方法[1]: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管径小于1mm;Ⅱ级: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见几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交织成网。

2 结果

2.1 肿块声像图特征

2.1.1 肿块大小及发病部位 乳腺癌肿块大小0.7cm×0.6 cm~5.5cm×1.7cm,平均大小2.3cm×1.3cm;其中左乳19例、右乳17例、外上象限21例,内上象限7例、外下象限4例、内下象限及乳晕下各2例;单发性病灶33例,多发性病灶3例。

2.1.2 肿块声像图表现 边缘粗糙不清、呈蟹足样改变32例;边缘尚清,似有包膜,见侧方声影占4例。内部回声呈实性非均质性粗糙回声占35例,呈均匀的实质性回声1例。肿块内有多发性微小钙化灶和远场衰减者分别为12和26例。乳腺肿块纵横比≥1的36例。皮肤组织浸润26例。

2.2 CDFI表现

血流信号以Ⅱ~Ⅲ级为主占28例,表现为血管环绕瘤周并发出分支伸入瘤内,在瘤内分叉,形成树支状,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动脉型高阻血流,PSV>17cm/sec、阻力指数>0.7者24例。肿块内血流丰富与否与肿块大小无关。

2.3 腋窝淋巴结

同侧探及腋窝淋巴结肿大24例,淋巴结大小、数目不等,呈类圆形,境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淋巴门结构消失,部分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和最重要的乳腺疾病,目前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故此早期诊断、治疗对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是乳腺癌的基本类型,占乳腺癌的50%,总结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声像特征,可以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水平,对临床诊治帮助很大。本组研究发现,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在二维超声上多表现为边缘粗糙不清、呈蟹足样改变,内部回声不均匀,微小钙化灶,远场衰减,乳腺肿块纵横比≥1,皮肤组织浸润等。根据这些形态学改变可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利用乳腺肿块前后径^横径≥1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最高(达10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癌细胞穿破导管或腺泡的基底膜侵入间质,在乳腺内形成硬结,早期就向周围组织作蟹足状或树根样生长,这可能与癌细胞释出大量溶酶体,促使其呈浸润性生长有关。同时,癌细胞常常累及淋巴管导致局部淋巴结转移。本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为主,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因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而超声在声像图上呈“蟹足样”“毛刺征”的特征性表现,毛刺长短可提示肿块的浸润范围。本组12例中肿块内伴有微小钙化,部分呈簇分布,部分呈散在雪花状、精盐样分布,有文献报道肿块内出现微小钙化系瘤灶内营养不良性钙化,为组织异常而产生的钙盐沉着,此作为诊断乳癌的一个指标[2]。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新生滋养血管增多,结构异常,壁薄,缺少肌层,并易形成动静脉瘘,故病变区就有相对丰富和高速的动脉血供。本组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流丰富,以Ⅱ~Ⅲ级为主,表现为血管环绕瘤周并发出分支伸入瘤内,在瘤内分叉,形成树支状,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动脉型高阻血流,PSV>17cm/sec、RI>0.7者24例。有研究表明,12cm/sec为较理想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临界值,当PSV≥12cm/sec时,提示为恶性可能性大,若低于12cm/sec,则提示良性可能性大,在2cm以下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达95.2%、100%和96.6%[3]。由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较大,而RI不受角度的影响,所以常以RI作为良恶性肿块的辅助鉴别指标。乳腺癌显示多为高阻血流,RI>0.7[4]。本组显示肿块内血流丰富与否与肿块大小无关。对于较小的恶性肿块,二维声像图没有特征性表现,声像图上与良性肿块不易鉴别。所以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多普勒超声后可以明显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腋窝淋巴结肿大是提示乳腺肿块为恶性可能性大的一个重要征象。超声对淋巴结的敏感度较高,本组就发现了24例腋窝淋巴结,每例腋窝淋巴结的数目不等,大小不等,质地较硬,淋巴门结构消失。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诊断应以二维高频声像图为基础,辅以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布与血流参数,客观地分析得到的检查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

[1]Adler DO,Ca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 f breast cancer:prelim inary finding[J].U 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33~537.

[2]荣雪余,姜玉新,王全华,等.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5):317.

[3]曹久峰,董宝玮,陈敏华,等.血流速度测定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5):370~372.

[4]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136.

猜你喜欢
腋窝声像浸润性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中国军转民(2018年3期)2018-06-08 05:51:11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益寿宝典(2018年5期)2018-01-28 09:59:49
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探究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35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16年8期)2016-08-22 11:22:06
捏腋窝 延衰老
女子世界(2016年3期)2016-03-22 16:41:38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