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勤华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院(襄樊 441000)
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主要作用为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临床上常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我院2007年1月1日收治一脑梗死患者,静脉滴注血塞通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某,女性,45岁,工人。因头痛、头晕5d,经磁共振诊断为脑梗死,遵医嘱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血塞通注射液250mg),15min后患者自觉胸闷,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60/45mmHg,立即给抗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后生命体征平稳,经相应处理,患者脱离危险。
立即平卧,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测,盐酸肾上腺素1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后,四肢温暖,血压仍较低,遂建立第2条静脉通道,予5%葡萄糖250mL注射液加入多巴胺40mg、5%葡萄糖250mL注射液加入地塞米松10mg静滴,经上述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等渗液体维持。
本例抢救表明,护士不仅应严格执行医嘱用药,还必须熟悉药理学知识;不仅要重视常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对某些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中药注射液也应给予足够重视。用药前应询问有无药物的过敏史、是否为过敏性体质,用药后应勤于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神志:休克早期,由于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缺氧较轻,神经细胞呈兴奋状态,患者表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休克晚期,患者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重者神志不清,以至昏迷。(2)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休克早期,由于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正常;休克后期,组织缺氧,代谢性中毒,局部活性物质释放,微循环淤血,有效循环血量和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少,血压每15分钟测量1次,在使用升压药的过程中5min测量1次,准确及时掌握血压参数,及时调整滴数直至血压平稳,同时还应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以及脉搏的节律、强弱。(3)观察尿量:尿量是反映休克的重要指标,是反应生命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状态的最敏感指标之一,必须高度重视。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用药后几秒钟或几分钟内,病情凶险,短时间内可造成脏器损害。因此要注意观察,做到早发现,及时抢救,以提高抢救效果,确保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