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男, 刘元强, 石昕, 韩斌孝, 陈学忠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科学、成熟、安全、经济、简便地适用于当地农村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卫生技术。我国13亿人口,农村占63.91%[]。守护健康,农村人口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联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10省推出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十一五”又在全国17省推出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研究项目,目的是建立适合当地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基线调查是为某种研究而进行的线索收集、分析。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基线调查是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推广卫生适宜技术进行的线索收集,是推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通过对当地农村地理、经济、民族、人口卫生资源配置和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及技术需求进行实地调查,获得全面、客观的资料。有效的调查模式,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大范围进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研究6年来,各地针对推广应用总结了许多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基线调查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没有可借鉴的基线调查研究[2]。本文总结甘肃省两期基线调查经验,探讨适合当地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基线调查模式,供同类研究参考。
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逐步解决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要求进行的。重视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协调职能是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已取得的经验和基线调查的重要条件~。总结甘肃省“十五”经验和“十一五”成效发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是基线调查的首要条件,应当成立省、县两级领导协调小组和项目办公室,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行政主导作用。领导协调小组总体领导,全面协调和给予政策支持,把基线调查作为当前的研究任务和重要工作来抓。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协调。行政主导贯穿调查全程,改变以往医患不配合的局面,保证调查渠道畅通。实践证明,这样的举措有了更充分的保障,使得调查过程更顺利,成效更加显著。
由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管理和协调项目的研究工作,项目组具体组织实施。根据国家总项目组统一要求,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对2个试验县的县、乡、村基本情况,门诊、住院、出院患者就医及家庭经济情况,技术人员的技术需求等多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前,课题组要充分调研、协调,掌握信息,为调查做好准备。一方面,与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根据地理、经济、文化、民族特点从全省筛选5个县作为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试验县,确定其中2个县进行基线调查;同时,了解卫生主管部门对当地农村卫生管理、教育、考核、培训的政策信息,为项目实施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到 5个试验县实地沟通,取得认识、重视和支持,也初步掌握各县人口、经济、地理、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信息,使调查有的放矢。
为保证基线调查顺利实施,调查前项目组必须在完善调查内容、选择合适调查人员、制订调查方案、选择合理调查时间,以及及时宣传、动员方面做精心准备。
项目组首先组织学习项目研究内容,逐条、逐项分析、理解各类调查表,注解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完善调查内容。在国家统一要求的调查内容基础上,根据我省特点,增加调查表和补充调查内容,确保调查的信息尽可能详实、完善。
项目组测算、印刷、分类、分装调查表,严格按照调查任务准备调查人力。我省项目组由科研机构、高校和医疗机构组成。除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外,根据需要要求试验县抽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调查队伍中。根据专业、经验和当地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详细分组、分工、合理搭配;同时,为弥补国家提供的适宜技术来源不足问题 ,筛选本省简便验廉的中西医和计划生育适宜技术与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出的200余项适宜技术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计生委先后推出的适宜技术相结合,由当地专业技术人员评估这些技术在当地的适宜程度,同时技术人员提出自己急需的技术。这样,做好基线调查调查人员准备的同时,也为技术推广做好技术准备。
地理、环境、气候决定当地农耕时间和常见病、多发病高发时间及患者就医数量。按照地理环境不同,南北有差别,充分考虑调查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开农忙时间,合理选择调查时间,保证调查人群数量和调查效果。甘肃是一个东西走向绵延1 655 km的狭长地形,东西地理和气候差异很大,两个试验县的农忙时间明显不同,因本次调查前做了充分调研,合理安排了调查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有了调查内容、调查人员和调查时间这些具体调查事项的周密准备,再绘制调查流程图,制订详实的调查方案,明确各类调查表针对的人群、数量、时间,并预备应变方案。根据前1天调查情况决定第2天调查方式,根据第1个县的调查结果,补充和完善第2个县的调查方案,制订一个有计划、有步骤、详实、严密的调查方案,从而使调查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调查对象对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其基线调查的认知程度严重影响调查效果。通过调查现场启动会动员、当地媒体及板报宣传,提高医患对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知晓率和认知度,消除调查时的误解和顾虑,从而减小调查阻力,努力做好调查对象的认知准备,积极配合调查。
调查涉及到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的技术人员和就医者,需要分级、分组、分批地全面展开、主次结合地进行调查。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级医疗机构为基础,带动村级进行调查。首先从县级医疗机构分组、分任务调查,根据规定的调查时间和进展,再抽出部分调查人员到乡、村调查,做到全面展开,分层次和主次结合地调查,从而节约资源,事半功倍。
调查过程是基线调查出成绩的最后阶段,需要充分发挥各级调查人员的协调、沟通和密切协作能力及敬业精神,严格按照实地“跟踪调查”的方式,尽可能获取更多真实、客观、有效的基线资料。调查中,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全局调查、现场协调和内容核实,研究生仔细、认真、耐心地解说和填写调查表,试验县调查员紧密配合项目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用地方语言沟通、协调和调查。在门诊调查中,紧跟每一位就诊者,从挂号到就医、划价、检查和取药,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实事求是、尽职尽责,注重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真正做到眼疾手快地“跟踪调查”。
基线调查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各试验县从经济发展、民族分布和卫生医疗机构设置、科室设置、病人数量等方面都有差别。本研究现场调查过程中,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配合项目负责人,现场协调解决需要卫生机构决策者解决的问题,并协调各调查组顺利调查。项目负责人现场随时与各调查组联系、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每天调查结束后,各调查组汇报、分析、讨论和总结。一个县调查结束后立即总结,整个基线调查结束后,又进行全面总结。这样的及时现场协调和环环相扣的总结,弥补准备中不可预料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调查效果。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线调查模式,为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研究奠定了基础。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精心准备、认真实施、及时总结的基线调查模式,本次通过两周对两个试验县的调查,收回各类合格调查表4 997份,超出国家要求12%地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的基线调查中,以政府主导为前提,前期多方协调和调研为基础,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实施为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各部门紧密配合,进行广泛、有效地宣传,认真、客观地实地调查,得到客观、真实、有效信息资料的基线调查模式,能最大程度利用各方面资源,使得调查效果最大化。同时,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校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协作研究的团队力量,使年轻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和提高;把研究生纳入到调查中,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基层专业人员参与研究,获得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而整个调查过程,对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基线调查是一项复杂、琐碎的基础研究工程,不可能从一两次的调查实践中就探索出完美的模式,只有不断地实践、总结,才能更加完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北京:国家统计局,2001-03-28.
[2] 张仲男,刘元强.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甘肃医药,2010,29(1):38-41.
[3] 宗上纲,李立,雷霖,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需要孵化器[J].河南医学研究,2008,17(4):367-368.
[4] 蒋健敏,杨再峰,朱炜,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6):333-335.
[5] 吴跃进,熊墨年,张进,等.当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3):196-198.
[6] 刘保延,谢雁鸣,荆志伟,等.中国十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89-792.
[7] 席彪,吴沛新,吕萍,等.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几个重要问题与体制构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26(7):44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