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玉枝 张晓明
(1.山西省屯留县中医院,046100 2.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
笔者自2008年起采用中药灌肠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5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全为已婚妇女。年龄23~48岁,病程 1~13年。其中 39例以少腹痛、腰骶酸痛为主,12例白带增多,7例月经不规律,症状多与劳累、经期有关。
药物组成:川芎 12g,当归 15g,延胡索9g,益母草15g,莪术 9g,香附 12g,蒲公英 15g,红藤12g,夏枯草15g,甘草 6g。
使用方法:上药加水没药两指,浸泡 2h后煎煮20min,再加水煎煮20min,两煎兑合,装瓶备用。
患者睡前排尽小便,取侧卧位,以药液150ml保留灌肠。灌肠后可在床上左右翻动,促使药液在肠腔内流动以利吸收。
月经干净后1周开始治疗,连用15天为1个疗程,1个月治疗1次。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经期停止用药。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双侧附件无压痛及条片状增厚,腹部B超提示子宫、附件回声正常,包块、积液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有轻微压痛,B超提示原有包块、积液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均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本组 58例,治愈24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3%。
不良反应:治疗中有6例患者灌肠后自觉下腹坠胀、有便意,难以保持到次日清晨,经3~4天的适应后,症状逐渐消失;4例患者从治疗起即大便次数增多,一日2~3次,便不成形,但未影响治疗。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由产后、人流、放取节育环及经期卫生保健不当,细菌入侵。由于急性期用药不规范,或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而成。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组织纤维增生,盆腔器官及组织粘连、渗出。病变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故临床表现纷繁不一,或小腹痛,或腰骶困,或带下,或月经不规律。本病常无急性发病史,起病隐匿,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属中医“少腹痛”、“癥瘕”、“带下”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由于产后、流产或经期保健不当,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邪毒与气血相搏,致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胞宫功能失调。其根本原因为瘀热互结、气机不畅、冲任失调,故治疗当以理气化瘀、清热散结为主要原则。方中川芎、当归、益母草、莪术祛瘀止痛、通络散结;延胡索、香附理气止痛;蒲公英、红藤、夏枯草、甘草清热解毒、利湿散结。诸药合用,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散结之功效。加之不口服而用药液保留灌肠,可使药物通过肠道渗透吸收,直接作用于病所,扩张血管,促进炎性积液吸收,包块软化,使之逐渐消散,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