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静
辽宁省建平县妇幼保健院(122400)
将辽宁省建平县妇幼保健院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丹那唑治疗比较总结如下。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Ⅱ期以上。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25例(孕三烯酮组),术后应用丹那唑(丹那唑组)。
两组均手术后1周开始用药,孕三烯酮每周2次,每次2.5mg,连续6个月,丹那唑组200mg,3次/d行半根治性治疗者服药3个月,行保守性治疗者服药6个月。
显效:无症状,未发现盆腔包块。复发: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盆腔包块及结节出现。
两组药物术后控制有效率达100%。丹那唑组25例显效22例(88%),复发3例(12%);孕三烯酮组25例全部显效(100%),无1例复发,其中3例复发病例,改用孕三烯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随访的患者术前合并不孕者24例,丹那唑组11例,治疗后1例受孕;孕三烯酮组15例,治疗后受孕6例。
两组均出现体质量增加,丹那唑增加(4.8±1.5)kg;孕三希酮组增加(2.5±0.3)kg。肝功能异常丹那唑组占85.00%;而孕三希酮组占80.20%,辅以护肝治疗后大部分恢复正常。
一些学者认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细胞减灭性的,因此术后可能复发,国外文献报道,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19%,而国内郎景和[1]报道,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是50%。药物治疗的机制为抑制垂体和卵巢的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水肿而引起闭经,继之异位病灶发生坏死吸收。
本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或丹那唑治疗总复发率6%(3/50),较单纯药物治疗复发率30%[2]明显降低。孕三烯酮复发率0.00%,丹那唑组复发率12%,其中3例复发病例改用孕三烯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似,但丹那唑组较孕三烯酮组体质量增加明显。
丹那唑为17-α乙炔睾酮,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而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甾体类药物,本身具有活性而不依赖于代谢产物,它们的作用机制相似,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具有双重机制,首先能抑制下丘脑-垂体生成和释放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引起卵巢分泌功能抑制,降低血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3],从而控制异位病灶的生长,其次可与血液中雄激素结合蛋白结合,使体内游离雄激素水平上升,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受体,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导致异位病灶萎缩甚至吸收。孕三烯酮有强的抗孕酮和丹那唑所没有的中度抗雌激素作用,而雄激素作用较丹那唑小,因此疗效较高。
[1]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之一):原则和分类[M] . //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99.
[2] 李诵玄,于传鑫.子宫内膜异位症[J] .实用妇科内分泌学,1999,3(3):191.
[3] 冷金花,郎景和.子宫内膜症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