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洁云
广东清新县人民医院(511800)
血糖异常在新生儿期比较常见,尤其是新生儿低血糖,若反复发作而不及时纠正,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1]。 由于孕妇年龄过大,或部分孕妇患妊高征、吸烟及酗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足月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足月低体质量儿出生后并发症比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低血糖[2]。因此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制定合理的血糖稳定策略,对治疗其他并发症有重要作用。本文使用微量血糖检测仪,试纸法对108例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具体报道如下。
本人收集了清新县人民医院2005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108例。对上述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其中检出低血糖患儿28例,高血糖患儿3例。检出率分别为25.9%和2.77%。所有108例新生儿中,男童为60例,女童为48例,出生时体质量小于2500g。低血糖患儿临床上部分表现为吸吮力差、反应差、嗜睡、哭声异常、呼吸异常。症状重的表现为发绀、震颤,尖叫,肌张力低,甚至是抽搐。高血糖患儿没有出现特异性临床表现。
对入院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取足跟血0.3mL,置于待测的试纸上,使用微量血糖检测仪,试纸法进行血糖检测。并且于后每3h进行一次血糖监测[3,4]。
新生儿出生后全血血糖值<2.2mmol/L,为低血糖;如果全血血糖值>7.0mmol/L则为高血糖。
对低血糖患儿予以25%的葡萄糖液2~4mL/kg进行静脉推注。然后使用10%葡萄糖液,速度为3~5mL/(kg·h)[5],以维持血糖平衡,并于24~48h后暂停使用,同时按需供给热卡。对高血糖患儿,根据患儿的病情暂时停用或减少葡萄糖用量,并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同时检查血糖以便调整。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4mmol/L,尿糖阳性,或是高血糖持续时间长,不见好转者可以尝试使用胰岛素1~3U/(kg·d),1~2次/d,而且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血糖和尿糖变化,防止出现低血糖,血糖正常后停用。而且对患儿一些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所有108名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中,检出低血糖者28例,高血糖者3例,检出率分别为25.9%和2.77%。血糖异常发生率为28.7%。但经过治疗处理后,大多在12~24h内恢复正常,最长者可达58h。而溶血、感染、硬肿症等患儿在血糖异常恢复正常后,根据对症处理,在24~36h内也恢复正常。
近年来,由于孕妇年龄过大或部分孕妇患妊高征、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足月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有所上升,足月低体质量儿出生后并发症多,其中并发症之一低血糖影响其他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因此,动态监测血糖,制定稳定血糖的治疗策略,其便于与其他疾病的并发症鉴别,为保证其他治疗方案有效实施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广东惠州翁丽珍等[6]报道探讨袖珍型微量血糖仪带试纸监测新生儿血糖的重要临床意义。其对99例病理新生儿均进行每天常规血糖监测2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对可疑者每2~3h进行一次检测,并抽血进行化验。从其研究结果来看,认为袖珍型微量血糖仪监测新生儿血糖变化,对防止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有积极意义。而吉林长春李玉梅等[7]采用MEDISENSE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了血糖测定,探讨了HIE患儿的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江苏泰兴徐康等[8]采用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HIE患儿于出生后24~48h的血糖变化进行了测定,探讨了HIE患儿的血糖水平的异常与临床分度的关系,评价了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同时浙江的朱小宝等[9]、新疆的吴志琴等[10]对足月新生儿的母婴并发症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低血糖发生率也比较高,为26.7%。宁夏银川的杨冬梅等[11-17]对足月小样儿和巨大儿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对尽早发现和治疗血糖异常有积极作用。
使用微量血糖检测仪,试纸法检测血糖,其创伤小,因此患儿及家属容易接受。而且结果出来比较快,价格低廉,方法简单,易掌握。由于其检测简单,速度快,便于及早了解病情,及时治疗。同时其价格低廉,技术要求不高,针对性强,对环境无影响,基层医院可广泛使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对基层医院的治疗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1]陈盈.新生儿血糖异常21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4):328-329.
[2]柯晓燕,李慧敏.足月低体重儿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42.
[3]毕爱华.足月低体重儿92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8):36-37.
[4]曹爱平,尉志华,足月低体重儿212例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9,3(7):36-38.
[5]王红兵,谷丽,孙克立.小于胎龄儿与正常新生儿血糖变化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学,2005,28(4):320-32.。
[6]翁丽珍.袖珍型微量血糖仪监测新生儿血糖(附99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6(1):25-26.
[7]李玉梅,王玉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6):652-653.
[8]徐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学,2006,5(24):42.
[9]朱小宝,李小清.足月低体重儿119例配对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7):44-45.
[10]吴志琴,古丽巴努.足月低体重儿172例母婴并发症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02,32(2):47-48.
[11]杨冬梅.足月小样儿和巨大儿出生早期血糖变化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6):615-617.
[12]王惠娟.100例纯母乳喂养新生儿最初4天血糖观察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2,20(3):227.
[13]何莉.高危新生儿低血糖检测分析及防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2):117-118.
[14]陈川碧.38例新生儿低血糖症诊治体会[J].中国热带医学,2003,3(5):630-631.
[15]付丽兰.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筛查和防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80-81.
[16]涂燕青.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21(6):562-563.
[17]李克华.高危儿并发低血糖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3,32(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