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中伟
(四川省郫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广安 611713)
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它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1]。主要成因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而导致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根据受损组织和结构的不同可主要分为五类,分别为颈肌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以及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30%~50%[2],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本院共收治颈椎病患者113例,经针灸加牵引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患者113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43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1.5岁,病程最短为3周,最长为14年,平均7.3年。患者均经检验排除其它基础疾患。
1.2.1 针灸治疗 患者取俯位或卧位或坐位,首先暴露针刺部位便于取穴:主穴包括大椎、颈2~7夹脊穴、风池、百汇、太阳、后溪。视症增减配穴,配穴则有肩外俞、曲垣、秉风、天宗等穴位。具体操作以毫针针刺上述穴位,针刺得气以病人有酸、麻、胀、重感,针刺出现针感后,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时间每10分钟行针1次并保留30min,每日治疗1次,且满10次为1个疗程。
1.2.2 牵引治疗 患者取坐位且保持舒适以保证全身肌肉放松,根据患者颈椎增生情况及有无神经压迫症状,选用中立位牵引颈椎部。牵引重量为5~8kg。治疗时间视情况每次20~30min,每天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
对于针灸加牵引的治疗效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评定》进行判定[3]。
治愈:头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上肢麻木及冷痛感等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肌力与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头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上肢麻木及冷痛感等原有症状得到明显减轻,肌力与颈、肢体功能有相当程度的恢复获得到功能改善,复发率不高。
无效:患者原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所有113例患者均于行针灸加牵引临床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其中86例患者被治愈,治愈率达76.1%,22例患者为好转,好转率达19.5%,无效患者为5例约为4.4%,总有效例数为108例,总有效率达95.6%。为跟踪效果,医院对113例患者进行了半年随访,7例患者因某些因素失访,受访的106例患者半年无复发。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颈椎椎体及其各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为主,致使其相邻的神经根、血管(主要是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组织受到压迫、刺激、失稳等损害,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颈椎病多常见于中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颈椎的退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严重。除此以外,患者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条件也会导致发生慢性劳损,颈部外伤,颈部炎症,椎管狭窄,颈椎先天性畸形等症状,这些都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的过程中,牵引力方向为朝上,如此一来与竖直向下的重力发生相互作用,使得颈椎钩椎关节及椎体后缘处的椎间隙变大,从而减缓了椎间盘组织向周边部位所产生的挤压力及由此引发的剪力,可以起到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的作用。而对患者牵引结束后进行针灸治疗治疗,则可进一步起到解除压迫和刺激,缓解症状的作用。本文对113例患者采取针灸加牵引治疗的方式,主取大椎、颈2~7夹脊穴、风池、百汇、太阳、后溪等为主穴并视情况增减配穴。经过2个疗程左右,取得了95.6%的高有效率。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通过沟通嘱患者应注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采用正确姿势。在感觉劳累或颈肩部有酸痛感时,可对颈部进行适度活动、并按捏肩部以消除疲劳,这样也有利于颈椎病的的预防及临床治疗。
[1]陈小平,王文芳.布托牵引加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8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4):40~41.
[2]苏稼夫,周文强,黄聪阳,等.以TCD观察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115.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