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华
(山东省莱西市市立医院 山东莱西 2666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饮酒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而酒类是一种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1]。酒精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已经在我国临床引起关注。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37例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77岁,平均(49.3±8.3)岁;婚姻状况:已婚29例(78.38%),离异5例(13.51%),未婚3例(8.10%);职业:农民31例(83.78%),工人3例(8.11%),教师2例(5.41%),无业1例(2.70%);文化程度:文盲4例(10.81%),小学13例(35.14%),初中16例(43.24%),高中3例(8.11%),大专1例(2.70%);初次饮酒年龄16~39岁,平均(23.9±5.6)岁;初次饮酒时间至出现精神症状时间5~31年,平均(16.5±5.7)年;饮酒量:日均饮酒量(以40度白酒计算)250~750mL,平均(513.10±156.20)mL;饮酒习惯:白酒、啤酒,每日饮酒量少者2次,多者10次或者整日酒不离身;家族史:父或兄酗酒者2例(5.41%),嗜酒嗜烟者9例(24.32%)。
1.2.1 精神症状 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幻听17例(45.95%),幻视18例(48.65%),幻听幻视同时存在者11例(29.73%);妄想13例(35.14%),主要以被害妄想、嫉妒妄想为主,有些妄想继发于幻觉;意识障碍15例(40.54%),呈震颤谵妄状态;智能障碍4例(10.81%);人格改变30例(81.08%);戒断综合征32例(86.49%)。
1.2.2 神经系统 肢体震颤32例(86.49%),走路不稳29例(78.38%),肢体感觉减退4例(10.81%),吐字不清19例(51.35%),共济失调21例(56.76%),癫痫4例(10.81%)。
1.2.3 合并症 末梢神经炎4例(10.81%),高血压16例(43.24%),心血管疾病18例(48.65%),糖尿病3例(8.11%),肝胆疾病10例(27.03%),肺部疾病4例(10.81%),股骨头坏死5例(13.51%),脉管炎1例(2.70%)。
肝功能异常17例(45.95%),甘油三酯异常7例(18.92%),白蛋白异常5例(13.51%),心电图异常17例(45.95%),脑电图异常8例(21.62%),B超示脂肪肝9例(24.32%),头颅CT检查脑萎缩5例(13.51%)。
(1)入院后戒酒,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替代治疗以镇静、稳定情绪,改善焦虑、失眠症状,缓解戒断症状,预防癫痫发作。用药剂量根据戒断症状的轻重、年龄特点个体化调整。
(2)所有病人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维生素C输液治疗,以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口服维生素AD增强机体抵抗力,有感染征象者及时抗感染治疗。
(3)精神症状严重者给予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维思通、氯丙嗪等;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而无癫痫发作者给予氟哌啶醇5~10mg肌注,同时合并适量氯硝西泮口服缓解肢体震颤。
(4)心理支持。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帮助患者养成不饮酒的生活习惯,强化家庭监督作用,避免病人再度饮酒。经过治疗,临床痊愈24例(64.86%),好转12例(32.43%),死亡1例(2.70%),出院后复饮9例(24.32%)。
目前,我国饮酒人数逐年增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中有逐年增多趋势。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比例由1990年的0.53%升为1998年的5.33%[2]。因此,酒精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需要引起重视。
本组37例病例,已婚者居多,文化层次偏低,职业以农民为多(占83.78%),这种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一致[3]。多与低文化者和体力劳动者长期习惯性饮酒有关。初次饮酒年龄(23.9±5.6)岁,初次饮酒时间至出现精神症状时间(16.5±5.7)年,这与有关报道的饮酒10年以上始发病相符[4]。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以幻觉、妄想占绝大多数,其精神症状经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好,一般4周左右可大部分缓解。本组所有病例入院后即强行戒酒,以至出现明显的生理戒断症状,最为突出的是肢体震颤、出汗、烦躁不安等。如果无躯体并发症,多数病人2~3d后戒断综合征消失。
本组病例中,出现癫痫发作4例,均有脑电图癫痫波,呈强直阵挛发作,发作前有震颤、出汗、谵妄等戒断症状。考虑强行戒酒后血液酒精浓度急剧发生变化,引起血清中镁、钾离子浓度降低,动脉血pH值上升,这时光诱发肌阵挛阈值降低,导致痉挛发作[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常伴发各系统并发症,本组资料提示:肝功损害最为常见:其中肝功异常17例,脂肪肝9例、伴白蛋白异常5例。酒精对肝的损害通常是慢性和反复刺激所导致的病变过程,从而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基本结构破坏。由于体内脂肪代谢改变,导致肝肿大。
本组病例中,心电图异常17例,主要表现为T波改变。其他表现为束支传导阻滞、短P-R综合征。所有病例在治疗1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复查心电图心肌供血明显改善。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长期饮酒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表现为:重度营养不良、癫痫频发、wernicke脑病、肝功损害、白蛋白及血糖均下降、同时伴发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合并感染。
综上所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有关,其对多器官、多功能损害机理尚未完全清楚,需进一步研究。作为临床工作者,应向社会广泛宣传与酒精中毒有关的知识。在治疗上以药物为主、辅助心理治疗,在患者家庭成员的密切配合下,认清酒精中毒的危害,树立戒酒信心,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社会及文体活动,依靠社会和家庭力量解决根本问题。
[1]李从培,于欣.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1.
[2]郝伟,杨德森,肖水源,等.国内六地区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65~70.
[3]秦树勇,胡强中.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3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6,1027(10):1040.
[4]杨国庆.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6例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4):239.
[5]方明昭.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