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成
(海南边防总队八所边防检查站卫生所 海南东方 572600)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或增生性关节炎。俗称“骨质增生”、“长骨刺”等[1]。临床上以负重关节和多动关节发生率高,如脊柱、髋、膝、指间关节。我们运用穴位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疗效满意。
84例患者均为我部队门诊患者,本组患者95.5%是农村劳动群众。其中女性59例,男性25例,年龄50~75岁,最常见的关节为颈椎、腰椎、髋、膝、踝、肩、肘、手指等关节,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痛、僵硬、关节肿大伴活动受限受限最为常见。
常用穴位主穴取肾俞、足三里,根据骨性关节炎发生的部位不同,加上不同的配穴:颈椎者,加风池、天柱、百劳;腰椎者,加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或腰夹脊穴;膝关节者,加上梁丘、阴陵泉或血海、阳陵泉;肘关节者,可加曲池、手三里;髋关节者,加风市、环跳;踝关节者,可加悬钟。以上穴位,可根据病情取双侧或单侧,每次治疗可选用3~4个穴位,还可以根据病情,选用l~2个阿是穴。
药物的选择临床上所用的穴位注射药物主要是一些具有补益、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药针剂或一些常用的西药,临床上可根据病情交替应用:(1)当归注射液:用于各部位的骨性关节炎。每次2~4mL。(2)鹿茸注射液:尤其适用于虚寒性的骨性关节炎。每次用2mL。(3)红茴香注射液:治疗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等,每次用2~4mL。(4)丹参注射液:用于虚证明显的骨性关节炎,每次用2~4mL。(5)维生素B1注射液:每次用1~2mL,常配合2mL当归注射液一起注射。(6)维丁胶性钙注射液:治疗虚性的骨性关节炎,每次用2mL。
根据所取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入药液,选好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作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注入。慢性病、年老体弱或精神紧张者,刺激宜轻,推注宜慢;一般疾病则用中等刺激,中等推注速度。如需注入较多的药物时,可将注射针头由深部逐步提至浅部,边退针边注射, 或将注射针头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物。对头颈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多浅刺、斜刺,而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直刺、深刺。穴位注射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一般可行1~3个疗程的治疗。
(1)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2)显效:全部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3)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4)无效:和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进步。
治愈9例(10.71%),显效48例(57.14%),好转24例(28.57%),无效3例(3.57%),总有效率96.33%。
目前对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也缺乏治愈的手段,故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尽可能避免治疗的毒副作用。穴位注射药物,一方面通过针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另一方面使药物沿着经络系统迅速直达病所,充分发挥了药效,因此达到了经—穴与药效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共同治疗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因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后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加强和延续穴位的治疗效能[2]。穴位注射也能通过针刺穴位刺激很多感受器,集针刺与药物的治疗作用于一体,二者相互协同,从而更好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穴位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1]徐卫东,吴岳嵩,张春才.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140~141.
[2]项平,王玲玲.中华针灸学[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04:4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