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
自动化药房是国际上一项成熟的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和机械传输手段,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药品在摆药终端储运的效率,减少差错率,带来药房经营方式的转变和运营模式的升级。我院于2008年建成了这一系统,为医院药房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药房工作的传统模式,使药房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到对外服务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1]。现结合参与我院建设自动化药房系统的亲身感受,谈谈对该系统的认识以及系统对我院药房各方面工作带来的影响。
药品分包机系统是一种自动包装设备,它接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传来的各病区医嘱信息后,将患者在同一时间服用的药片(胶囊)自动包入一个药袋内,并在药袋上打印患者信息、药品信息、服用信息及条形码。药品放置于与其外形和用量匹配的大小不同的药盒内,每个药盒可容纳几百至上千粒药丸,通过该设备的通用托盘(DTA),可处理特殊用药或半片药。每个药盒上都印有药品名称、剂型、编号,药盒插在机柜中配有相应品名、编号的插槽上,以确保收到指令时释放正确的药品。操作人员通过密码访问药片分包机系统软件,在HIS中药房信息系统输入药单时,药品分包机会自动识别现存的药品,然后进行选择、打包和印制标签,最后药品以流水排列的药包形式从设备中滑出。
我院使用的YS-TR-520型药品自动分包机,大小为1280 mm×1280 mm×2077 mm,立式,可靠墙摆放;供药方式采用光检测、中央落下方式;具有机储药及非机储药两种供药方式(DTA),其中非机储药方式具有事前提示功能。显示窗显示药袋剩余量、药片储量信息、药盒号以及正在操作的项目。药盒规格有7种,大小不同,以适应不同使用量的药品。片剂填充药盒内的片剂用完前,仪器会自动提示,且填药过程中不停机;也可设定药品的低用量,以便于提前添加。可在药袋上打印简体中文、数字、英文、图标,也可打印出患者信息、检药信息、服药信息、二维条形码。患者信息包括患者ID号、病区号、床位号、姓名、性别;检药信息包括药品名、剂量、用量;服药信息包括服用时间、服用说明、医生备注等;二维条形码则包含以上所有信息,可配合EDA系统进行自动核对。
医生:医嘱书写必须规范化,药品名称和剂量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执行,所有医嘱均应有严格的执行时间。
药师:备药方式由原来的分散备药改为集中备药。按临床用药需求准备一套药品外部储药盒,储药盒上贴有药品的名称、剂量、条形码,与自动分包机中内部储药盒对应药品的条形码相同。准备外部储药盒药品时,由2人核对签字。向内部储药盒中补药时,先扫描外部储药盒条形码,计算机自动生成该条形码所对应的药品信息;再扫描内部储药盒条形码,无误则显示加药信息,有误则系统拒绝继续运行并给予醒目提示。这样可避免加错药品的情况发生。对于摆药方式和流程,由原来的药师手工摆药、护士核对发药转变为自动分包机自动摆药、药师核对并摆放于药车中,由原来的摆药杯改为密封药袋,由原来的早、中、晚、特殊药杯摆药改为以时间区分药袋摆药(同一时间的所有用药摆放于同一个药袋中)。
护士:以前护士领药时,需按医嘱单核对药袋上的患者姓名、时间和摆药杯内药品名称,每天需耗时1 h才能完成领药工作。现在,则由护工为病区送药,节省了护士的工作时间;发药时护士按药袋上的具体服药时间发放药品,改变了用摆药杯发药的方式。
患者:服药时由使用开放药杯变为使用密封药袋。
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自动摆药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将药房人员摆药、护士核对变为现在的分包机摆药、药师核对,不但减轻了手工摆药人员的劳动强度,可更加灵活地安排药师的工作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摆药准确度,摆药错误可从每日2~3次减少到每2~3日1次[2],而且大大减少了护士来回取药和复核的时间。将药师与护士从传统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和提供用药服务,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服务工作水平[3]。
提高了摆药速度:利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用药的调配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工作,且分包的药品正确性高、标识清晰、用法明确。应用分包机进行摆药,每分钟可摆60包,去掉DTA加药因素,完成一个口服药品较多且用药复杂的病房摆药,大约只需5~10 min,与原来手工摆药相比,提高了摆药速度,保证了患者的及时用药。
减少了损耗和发药差错:据卫生部的不完全统计,各级医院都存在药品的非正常损耗,程度不一,大约在3‰左右,全国医院损耗金额达到每月几十万元。由于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可与医院网络连接,可根据需要进行药品的各种统计,有助于减少非正常损耗。例如药品装入摆药盒时,电脑会计入装药量,使用时则自动销帐;统计查询功能还可提供药盒内剩余药品查询,方便药品清点;电脑中设有药品的最低储药量,当药盒中药量低于该值时自动提示药量、填装,避免了在摆药过程中出现缺药。此外,药袋上明确的患者信息也可减少护士的发药差错,从而大大加强了药品管理。
提高了患者用药质量:手工摆药模式下,药品敞放于摆药杯中,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且在取用药过程中易翻落,药师的手与药品直接接触,病区护士领药时常将药品直接放在手中核对,这些都增加了药品受污染的机会。自动摆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过程,药品受污染的机会大大减少。药品包装袋上清楚地印有患者以及药品的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所在病区、药名及数量、服药时间和日期、服药说明等,便于服用,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提高了管理难度:1)药师的工作任务并没有减轻。尽管减少了“手工摆药”这一过程,但仍然存在许多手工环节,如自动分包机中的药品准备;同时仍有相当多的药品不能采用自动摆药,需要手工摆药后再汇总。因此,自动化的摆药并不能实现自动化的调剂。2)人工核对药品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机器摆药虽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过程,但也有可能产生错误,哪怕这种错误的几率极小,也必须要通过人工检查加以发现,以防止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3)增加了操作和管理自动分包机的工作。使用全自动分包机以后,每天需要专门人员对其摆药过程进行操作,同时机器若出现问题也需要人来解决,自动分包机只有在正确的操作和良好的维护下才可以很好地工作。4)增加了药品清点难度。机器摆药以后药师不仅要清点放在货柜上的药品,还要清点自动分包机里的药品,这大大增加了药品清点难度。同时,药品长时间储存在药盒中,在保存环境改变后药品可能受损,与新加入的药品有可能存在效期差异,新旧药品混合更难以保证质量。
全自动药品分包机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设备价格较贵,进口耗材费用较高;2)由于目前药品生产厂家还没有提供大包装的袋装药品,铝箔包装的药品以及大量的散装片剂或者胶囊剂需要药师预先拆分,药品准备工作量较大;3)由于临床非整片口服药品以及未制作药盒的药品品种较多,造成了DTA加药增多,影响了摆药速度,工作量增加且存在产生摆错药品的隐患;4)自动摆药时药师缺少了在摆药过程中对药品外观识别的训练,因此没有一定识别能力的摆药人员不能够胜任核对工作;5)对于部分粉剂、口服液等,自动分包机无法自动,仍需由护士领药后在护士工作站摆药,使护士的工作量增加;6)由于价格、招标、药品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医院药品的变动性很大,客观上造成了后期投入(制作药品盒)的增加。
[1]陈红鸽,朱姗薇.我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药房,2007,18(31):2426 -2427.
[2]杨樟卫,张梅玲,丁昆山,等.自动摆药设备应用于住院药房前后的工作模式和效益评价[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3):171-173.
[3]谭 玲,孙春华.有助于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的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J].中国药房,2006,17(3):228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