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林,韦 曦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对多数肠杆菌属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衣原体、支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丁溴东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痉挛、肾绞痛、胆绞痛及胃肠道蠕动亢进等。临床上两药常联合应用于胃肠感染[1]及解除胃肠道临床症状[2],两药体外可否直接配伍应用,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研究了室温下(25℃)两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
UV-24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pHS-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BP2110型电子天平(德国Sartotius公司)。丁溴东莨菪碱对照品(批号为100130-200502)、左氧氟沙星对照品(批号为130455-200202)均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注射用丁溴东莨菪碱(海南双成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 20 mg,批号为20080812);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为 2 mL ∶0.1 g,批号为 08073101)。
取左氧氟沙星、丁溴东莨菪碱对照品适量,用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精密配制成质量浓度约1 mg/mL的左氧氟沙星对照品溶液和约1 mg/mL丁溴东莨菪碱对照品溶液,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空白,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各溶液的紫外吸收。由所得光谱图可知,左氧氟沙星在292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丁溴东莨菪碱在257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分别与文献[3-4]报道的一致,同时两药在对方最大吸收处均有少量吸收,而0.9%氯化钠注射液在两波长处无任何吸收,故采用解线性方程组法,以257 nm和292 nm为检测波长。紫外吸收光谱见图1。
图1 紫外吸收光谱图
精密称取左氧氟沙星对照品适量,配成200 μg/mL的对照品贮备液(Ⅰ液),分别精密吸取Ⅰ液 1.0,2.0,3.0,4.0,5.0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成2~10 μg/mL的左氧氟沙星系列溶液;精密称取丁溴东莨菪碱对照品适量,配成2000 μg/mL的对照品贮备液(Ⅱ液),分别精密吸取Ⅱ液1.0,2.0,3.0,4.0,6.0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定容于10 mL量瓶中,配成200~1200 μg/mL的丁溴东莨菪碱系列溶液。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空白,分别在257 nm与292 nm波长处测定两溶液的吸光度,以质量浓度 C对吸光度 A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系列方程,见表1。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质解线性方程组[5],得 C丁=2.274 A257-0.91337 A292-0.0908,C左=0.01658 A292-0.008927 A257+0.0005321。
表1 左氧氟沙星与丁溴东莨菪碱线性回归方程
分别精密量取2.2项下的对照品贮备液(Ⅰ液)、(Ⅱ液)适量,用0.9%氯化钠注射液精密配制成含左氧氟沙星2,6,10 μg/mL的系列溶液各5份和含丁溴东莨菪碱200,600,1200 μg/mL的系列溶液各5份,按2.2项下方法对各质量浓度溶液重复测定5次。结果两药吸收度的 RSD分别为0.97%和0.76%,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将所得数据代入2.2项下各自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各自药物质量浓度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表2 回收率试验结果(n=5)
模拟临床实际用药质量浓度,分别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和注射用丁溴东莨菪碱40 mg,置2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将配伍液在室温(25 ℃)下放置,于 0,1,2,4,6,8 h时用纳氏比色管观察颜色变化,并测定其 pH。pH变化见表3。同时精密量取配伍液1 mL置100 mL量瓶中,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刻度,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空白,分别在257 nm和292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另外,取配伍液适量,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空白,直接在以上两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代入2.2项下各自的计算公式,以0 h时的含量为100%,分别计算两药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3。在测定含量的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配伍液,其紫外吸收峰无位移,无峰形变化,也无杂质峰产生。
表3 配伍液不同时间的pH和主药含量变化
本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丁溴东莨菪碱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8 h内无混浊、沉淀现象发生,配伍液为微黄色澄明溶液;pH仅有微降,含量变化很小,紫外吸收峰无改变。可见,室温(25℃)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丁溴东莨菪碱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可以在8 h内使用。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88.
[3]蒋仁发,陶 宁,余 昶,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2007,18(17):1329-1330.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9.
[5]马广慈,唐任寰,郑斯成.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