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医疗机构的药学管理现状

2010-02-09 23:40:44张先芬周国民马大伟
中国药业 2010年18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处方

张先芬,周国民,马大伟

(1.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100; 2.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100;3.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100)

为推动内江市医院管理年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逐步完善医院管理与评价的长效机制,2009年6月,内江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省、市注册医疗机构19所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按照统一标准、在规定统一时间段内进行了检查,笔者现就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医院药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药学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与现场察看、询问有关人员相结合的办法对19所被检查医院评价打分。检查标准依据《内江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医疗机构病历、处方质量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及《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由卫生局组织专家集中培训,细化统一检查标准及扣分细则。检查内容包括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动态监测,登记、通报不合理处方;建立医师处方考核培训、审批制度,药房备有各类医师处方权签名留样;处方开具药名、用量、时限、用法规范,处方格式规范,处方保存有专人负责;药师调配处方职责明确,麻精处方逐日编制序号,且有专册登记;麻精药品使用患者的病历有专人管理,且登记、存档规范等。

2 结果

2.1 药学管理的组织与制度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各医院均成立有药事管理委员会,但组成欠合理,6所医院缺少医院感染、护理部门人员;4所医院缺少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及职责。而且,部分药事管理委员会召开不及时,记录内容欠规范,主要表现为签名不规范,未由参加会议的人员本人签名,多由记录人员代签;讨论发言记录不完整;讨论内容只记录提纲,缺少具体内容。

药学管理制度制订:9所医院药学人员岗位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不全,缺少新品种筛查及引进制度、非招标药品采购工作制度等重要管理制度。个别医院未组织药事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学习、培训、考试和考核,未制订或修改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

药学人员资质:17所医院存在药学人员资质未能达到《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有非药剂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其中15所医院未能做到由药师负责处方审核、发药及安全用药指导。

药学人员教育和培训:15所医院能够制订药学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合理用药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但培训定期考核记录不完善。仍有少数医院对药事法规不关心、不学习,对医院药事质量管理工作及药学人才培养不重视,导致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正常开展药事质量管理工作。

2.2 处方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

医院处方集制订:10所医院制订有本医院处方集,但内容不完善,缺少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示范处方”内容,未能较好体现本医院的性质、功能、任务,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处方权审批:17所医院均建立有处方权审批制度,审批落实到位,但其中2所医院医师处方签名留样不全或处方签名与留样不一致。个别医院处方权授权不规范,无签名留样。

处方评价:绝大多数医院处方检查评价未做到每季度1次,缺少对麻醉、精神药品处方的检查评价,部分医院评价的奖惩公示情况未落实。中药处方普遍不合格,表现为药品名称不规范,如简写、缩写等;多数处方设计不规范,煎服法未写清。有3所医院西药处方格式与标准不一致。有5所医院部分药品名称不规范,如个别药品使用商品名,部分药品缺剂型、缺规格或规格不清,个别处方无药品用法,部分处方修改不签名、诊断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部分输液处方未分组、处方结束的空白处未划斜线,有的处方超过10种药物。个别处方用法不当或用法不清,如用法写成“术中用”、“外用”、“镇痛泵”,缓释片“tid”。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普遍未做皮肤过敏试验,部分注射用青霉素未注明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部分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符,个别处方用药时间过长,有的大处方达数月用量。

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开具:5所医院对14岁以下患儿未使用儿科处方;部分处方未按要求书写通用名,习惯用商品名开具处方;用法不具体,缺少用药部位及单次剂量;涂改医师未签全名及日期;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的情况较多;不论门诊或住院患者,一人2张以上处方不在少数,甚至有5张的情况。

药品购进:国家规定,应按照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各医院基本有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保留品种的专题会议记录,抗菌药物及心血管用药等同类药品执行均较好。为满足临床需要,购进超过2个的品种主要有糖盐水、胰岛素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醇、脂肪乳、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2.3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部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分级应用执行不到位,如住院医师使用限制或特殊使用类药品未经上级医师批准的情况。多数医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如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择档次偏高;未按药动学原则给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每日1次给药的现象较普遍;多数病程记录中用药、停药、换药缺少分析或分析过于简单;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个别联用药抗菌谱重复。各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有所提高,但结果阳性率不高,个别送检医嘱多天未见结果回示,而正常情况应2 d有结果回示。多数基层医院未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监测工作。所有医疗机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规范,包括三级医院,开展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工作效果不佳,缺乏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2.4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药师查房:多数医院均能开展临床药师查房工作,但药师查房记录普遍简单,格式不规范,流于形式,缺少临床用药分析和合理用药建议,缺少对重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用药情况追踪指导、评价。多数医院临床药师未完成每月3份药历的书写,或书写不规范。

临床药师会诊:多数医院不重视临床药师会诊,无临床药师会诊记录。有的医院有会诊记录,但流于形式,缺少临床用药分析和合理用药方案。多数医院全院会诊时未通知临床药师参加。

药物合理使用监测预警:药物使用监测和预警措施普遍落实不到位,对使用量大的“前10位”药品有统计无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专题分析报告内容不全面,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检查不系统,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或临床药师未能定期定量对归档病历进行用药检查和评价,或评价不当。处方点评、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工作多数基层医院未开展,已开展的多数医院也流于形式,未进行合理用药分析;有合理用药分析及建议的医院,临床医师却采纳得少,整改及干预力度不强,老问题重复出现。

2.5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2008年11月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召开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现场会后,多数医院已建立监测网络,但有少数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部分医院领导及临床医护人员对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良反应报告单填写不规范等。多数医院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不够重视,报告例数太少。

2.6 麻醉、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

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管理规定,但个别医院未开展相关的培训考核,因此医师对适应证掌握欠严格、使用不够合理,存在麻醉处方超过规定剂量的情况;处方书写存在问题,如缺少患者、代办人身份证号等,药品名称未按照标准通用名书写,用法不规范,书写字迹潦草,缺少残余药液的处置记录等。个别医院缺乏麻精药品的安全管理意识,无麻醉药品空安瓿及废贴的回收及销毁记录或记录不完善。部分麻醉药品处方无逐日编号,癌症患者未建立门诊病历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个别医院对住院患者麻醉药品未逐日开具,个别处方未更新、用法不规范、书写不规范。

2.7 其他问题

部分医院库房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如冰箱无温度计及温度记录,无近效期药品及高危药品(氯化钾针)警示。

3 结语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对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医院应将这些文件落实到医疗工作中去。开展“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卫生部为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出台的重大举措,通过检查,督促医院药学管理水平提高,对于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将医院药学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将起到促进作用。建议四川省出台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分级,以便统一管理,防止基层医院大量使用价格高的、限制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处方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人间处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处方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6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3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药学进展(2014年3期)2014-03-20 16: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