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碧英,任俊辉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临床药物配置中心,重庆 40004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根据药物或输液剂特性设计、适合静脉用药和静脉用输液剂集中配置供应的药学服务部门,所提供药物和输液剂由受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按PIVAS规定标准配置。PIVAS可以保证静脉滴注药物的无菌性,防止微粒污染;可解决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药物浪费,降低用药成本;确保药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将给药错误降至最低[1];同时,也可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了某些危险药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但与单病区配置用药相比,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从发出医嘱申请到接收成品,需经数批工作人员、多个工作环节及核对工序流转,增加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集中配置量大,忙中出错的概率也增大。为了更有效、科学地管理,杜绝差错发生,PIVAS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发现配置安全隐患,规避配置风险,提高配置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应建立健全静脉药物配置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及质量管理制度,形成细化、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质控标准;建立环节质量控制小组,以小组长负责制的方式进行,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及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并根据本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工作特点不断优化流程,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方式,督查各环节质量控制实施情况;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调每一位员工的积极参与,完善奖惩制度,真正做到奖惩分明;实施组长季度考核制,强调组长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及管理能动性的发挥;实施长效的培训与年终考核机制,提升药学人员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
库房药品管理:建立PIVAS专用二级药库,建立、完善库房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入库、出库、退药入库、效期数量管理制度等,实行专人负责、全微机管理药品,做好药品储存、清点药物数量及效期管理,做到帐物相符。
审方工作:建立前台电脑系统审方及人工审方机制,查配伍禁忌、用法用量及用药合理性等内容;建立与临床科室的反馈机制,审方药师及时向临床反馈不合理医嘱并提出修改建议,以促进医生规范用药,提高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使之更符合药物经济学要求。审方工作将药师的临床药学督导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排药工作:应严把排药关,由排药组长负责排药工作的分工、分组,按批次贴签摆药与核对操作,由药学人员和护理人员共同承担。排药时严格四查十对,同时注意药品的完好性及有效期,按不同批次、分病区排药。完成摆药后由药学人员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放入备用间待次日冲配。
退药处理:建立完善的退药系统,及时退药入库,对患者退帐。
设备监控与维护:配置环境是保证配药质量的重要因素,配置中心有净化系统、中央空调通风设备、电脑审方系统、水平层流操作台、生物安全柜、房间压力检测系统等设备仪器。保证各设备运转正常,应定期检测保养,如初效滤网的清洗更换,高效滤网、操作台、配置间空气的定期检测,配置间的定期消毒,房间压力差的随时检测控制等,应严格登记每次数据以备查。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建立长效培训与考核机制,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考核,提升药师与护士的综合业务素质,努力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严把辅配关:配置工作由两人分工协作完成,一人配置,一人辅配。辅配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通过对准备冲配的药物再次核对检查,既能发现排药中的错误,又能防止配置错误,还能加快配置速度,以确保用药安全。
规范配置人员操作:无菌操作和配置准确性对配置质量的控制非常关键[2]。辅助调配与配置人员应实行新老搭配。配置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认真负责,应以慎独精神作好自控;注重操作手法,避免污染注射器轴心,禁止反复在瓶盖上穿刺,减少瓶塞微粒污染;注重所配置药物的给药方法、用药顺序、溶剂选择以及药物的相容性、稳定性及配伍禁忌等,同时正确规范使用操作台。规范化的配置操作不仅可确保配置质量,而且是相关职业暴露防护的有效手段。
配置组长的最后成品复核把关:每一个配置间设定组长1名,负责对配置间及配置人员的着装和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做好药品共享登记、操作台消毒登记、药品结余登记,保证配置间物品放置规范有序,便于取用;同时对配置好的成品液体进行最后一道关口的复核,检查药筐中空安瓿及液体的药品名、规格、剂量、数量等是否正确、准确,确认无误后传出配置间打包外送。
成品核对扫描与包装:成品复核无误后传出配置间,由工作人员对冲配后的每一组标签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复核,以保证所配置的各病区、各批次的输液总数与接收的处方量完全一致。若出现不一致,必须当场查明原因,否则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扫描完毕,分病区包装好,待外送。
输液成品外送:由药工承担,负责将成品液体在指定时间内运送到各病区。运送药品到临床是PIVAS的最终环节,这一环节也是质量、服务、安全的最终体现。应建立药液交接双签字登记制度,建立组长负责制及随访登记本。
不良反应观察:每月定时收集临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记录,并将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上报至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
PIVAS的工作流程复杂、环节多,但每个环节都要求层层把关,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是降低差错的有效手段。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的同时,配置人员的自控和互控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有力的监控、自控和互控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静脉药物配置及临床用药的安全。可以通过培训和工作职责的明确细化,调整好各类工作人员的心态,提高药学人员和护士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员协调和管理,形成团队合力,以高素质的人员保证高质量的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
[1]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
[2]蔡卫民,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