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国——埃及”一节的同课异构活动

2010-02-08 08:54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200040陆弘德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200041郭潇潇
地理教学 2010年17期
关键词:王老师埃及知识点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200040) 陆弘德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200041) 郭潇潇

一、活动背景

时间:2009年11月

地点: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课题:金字塔之国——埃及

执教人:张 宏(嘉兴市洪河中学)

马煜娇(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

王永生(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郭潇潇(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二、总体评价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秉承“聚焦课堂,提升效能”的理念,围绕“金字塔之国——埃及”同一课题,分别由张宏、马煜娇、王永生、郭潇潇老师来任教,致力于搭建一个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平台,引导教师思考、分享、讨论、反思、改进,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值得肯定地是,四位教师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教学活动,展现了四地地理教学工作的水平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尽管各地对于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在处理同一个课题、面对同一地学生的实际中,四位教师殊途同归,均抓住了课题重点,体现了相同的教学闪光点,即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彰显地理教学的独特气质。

三、教学特色

1. 张宏老师的教学特色

张老师一课的整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见笔者整理并制作的教学流程图: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张老师注重对课本知识点的一一落实,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过多地删减和调整。同时,在授课中,还补充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和图片信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结课部分,则注重对知识点的反馈和落实。整堂课最大的感受是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而有些补充材料的设置,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目标,使人眼花缭乱,因而使得很多知识点的落实欠深入。在课后的教学交流中,张老师也谈到自己因为对教材不熟悉,在设计时,知识点不敢删减,怕造成学生的不理解。但从实际授课效果来看,过多的信息,易使学生忽视重点和难点,干扰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过,亮点在于,张老师及时地进行了课堂反馈,将发散出去的思维再收回,此举值得借鉴。

2.马煜娇老师的教学特色

马老师一课的整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见笔者整理并制作的教学流程图:

马老师极富激情和亲和力。上课之初,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由学生已知入手,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更是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避免了异地教学的不利因素。同时,从教学设计可以看出马老师牢牢地抓住了教学重点(尼罗河、苏伊士运河),并且十分重视自然地理知识的落实(位置、气候)。课后了解到,马老师在杭州学校兼教科学学科,因而,其授课风格透露出严谨性和科学性。可以说,马老师的课,环环相扣,逐一递进,并重视对学生思辨性的培养,十分精彩。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足:如问学生“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尼罗河?”等,显现出提问缺乏有效性和梯度。

3. 王永生老师的教学特色

王老师一课的整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见笔者整理并制作的教学流程图:

王老师的课堂设计,显示了其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寻找埃及”、“游览埃及”、“探索埃及”三个环节,层层解密,逐级递进,乐趣无穷。王老师是四位老师中,唯一没有用图片和视频开场的老师,但他却巧思秒想地将金字塔这一学生兴奋点,留在最后。引领着学生一点点将埃及神秘面纱揭开,越深入探索,越兴趣浓厚。而在实际授课后,有一群学生围着王老师探讨,这也充分说明设计的有效性。另外,王老师一课,亮点还有二处:①在地理位置介绍时,引入并讲解了西奈半岛,这种地理性的体现和知识点的拓展,对于学生的加深理解十分必要。②为了凸显尼罗河对埃及的特殊意义和作用,王老师创造性地将埃及和利比亚进行了一个表格对比(表格见下方),并将此环节定名为“埃及之谜”。通过对比进行解密,学生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地理解尼罗河对埃及的意义。

埃及之谜埃及 利比亚位置 北非 北非地貌 90%以上为沙漠 90%以上为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面积 100万平方千米 176万平方千米人口 7055万 669万

总体来说,本节课设计精妙,美中不足的是,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略显平淡,缺乏起伏。学生的平淡反应,影响到了他的授课情绪,后面的授课,略显随意。课堂教学,有设定成分,而更重要地是动态化的生成。教师适时进行课中的内容调整和学生情绪的掌控,才能将课堂设计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4. 郭潇潇老师的教学特色

郭老师一课的整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见笔者整理并制作的教学流程图:

郭老师一课的亮点1是小组学习,这也是上海二期课改后,上海教师使比较多的教学方式。根据郭老师的设计,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不相同的,这就便于稍后的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而为了能够达到碰撞的最大化,郭老师更是引导学生在开展小组学习前,明确自己的身份为“河流代言人”,稍后汇报的重点是“夸夸两河”。

亮点2:四位老师中,郭老师是将课堂和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充分体现了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生充分的学习后,老师给予一个思维的提升,并将这种提升引申到生活。借助当时最热点的新闻材料,请学生根据所学,进行点评新闻。不仅消化了学习内容,更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值得一提的是,郭老师的教学开展,始终围绕着一个学习国家框架,使学生的发散学习,仍在明晰的体系和框架内。

四、值得商榷的问题

在整个上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闪光点,但是也有很多问题,存有困惑。现一并提出,大家共同商榷。

1.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是否需要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进一步说,学生能够通过其它渠道获取的信息,是否需要教师都提交到课堂上来解决?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我们到底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什么?是已知的信息还是未知的信息?是学生无法解决的知识还是触手可得的知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个主体地位,是不是应该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困难为出发点呢?

2.拓展课堂信息,是不是意味着给学生的资料越多就越好?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的资料、媒介越来越多,面对纷繁的资料,我们应该首先问问自己,如何更好地将这些资料物尽其用,实现效能最大化。

3.吸引学生兴趣,是不是以教师的妥协和迎合为前提?即教师“轻视”授课中有难度的主要知识,而加大学生感兴趣的次要知识。进一步思考,有难点的知识,是否就一定不能生动有趣?如何将趣味化和实用性良好地结合起来,不仅仅在于公开课的展示,更考验着每位教师的家常课功力。

4.小组学习,是否是将学生学习过程动态化的最好方式?抑或是怎样的小组学习,才是将学生学习过程动态化展现的最佳方式?

借助同课异构的平台,我们探讨、思索、改进。也许今天,仍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困惑,但是明天,我们期待思考火花迸发出的智慧能照亮前日的困惑。

猜你喜欢
王老师埃及知识点
奇妙的旅行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有趣的动物
埃及艳后(外二首)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埃及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