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岸
别忘了他们有底色
文|江岸
红楼人生
人人都有底色。对于再偏爱的人都不会忽略他的底色,这是作家写实主义的良心,也是我们,不能也不该忽略的背景
我常常庆幸,我们没有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就算是《红楼梦》,都承担着若干政治重负:贾宝玉、林黛玉是反封建的贵族代表,晴雯、鸳鸯是奴隶群里的此类先锋。他们孤独地和四大家族的庞大封建势力做着绝望的、无谓的挣扎斗争。
挣脱了彼时的条框,其实今天的我们,仍旧会以另外的枷锁来要求书里的我们的意中人,比如名叫“完美”的,名叫“良善”的那些枷锁。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索性将宝黛钗们化作了一个美梦,华丽却空洞的梦,不再是真实的人生,不再有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没有热闹过,没有真正进入过我们心灵的繁华散尽、物是人非,又怎么会让我们惋惜留恋,痛彻心扉?
至善至情的贾宝玉,大闹学堂时,也有一点就着的火爆劲儿,和唯恐天下不乱的嚣张顽劣样儿。他也能和薛蟠等人与妓女云儿有说有笑,觥筹交错,唱酬得十分得体;贾芸想攀附贾府势力,认他做干爹时,他嘲谑的答应也轻浮而不以为然;王夫人逼死无辜的金钏,撵走病重的晴雯时,他“连屁也不敢不能放一个”(王蒙语);他踢袭人、撵晴雯时也一样暴躁冷漠……
这就是宝玉的底色。他出生时,繁华温柔富贵,加上各种繁文缛节已摆在眼前。他有他的人生规则。只是,与贾琏、贾蓉、贾兰等人有大致相似的贵族子弟的底子之外,宝玉毕竟是宝玉,在大厦将倾、繁华散尽、离乱衰老的悲凉未来终将到来之前,他以他的方式体验着、抵抗着,爱着、忧伤着。
红迷们常常不能原谅黛玉、妙玉对深具乡野大智慧的刘姥姥的那些嘲弄和刻薄,两人因此而有了污点。黛玉不招人喜欢的,又何尝不是这一点——生在农历2月12花神节的黛玉倒像是狮子座,常常要以语不惊人死不休来成为众人的焦点,因为极聪明又很自我,还没有因苦难和岁月积累起的包容和体谅,她渐渐成为众人眼中让人又爱又恨的尖刻女孩。
这也是黛玉的底色。作为贵族人家的独生女,黛玉曾拥有过的爱和重视,甚至会超越了兄弟姐妹成群的宝玉。这样环境下长大的黛玉,又如何能学会看人脸色?想想豌豆公主吧,不管在怎样的境遇下,她都能不管不顾,不看别人脸色地仍旧对物质生活挑剔敏感,而众人还是欣赏地赞叹:这才是真正的公主!
只是后来黛玉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经历过寄人篱下,她“很自我”的这条性格路线,又渐渐向着脆弱、敏感、忧伤延伸而去。
人人都有底色。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让她笔下的人物断案时,就常常根据的是人性的底色。《牌中牌》里,大侦探波洛买了几双昂贵精美的丝袜,让“女伴”(彼时英国的一种职业,声名不佳)安妮·梅瑞狄斯帮他挑选几双送人,等她挑完,转过身的波洛就发现,桌上的丝袜少了两双。波洛意味深长地笑了——此番测试,他不过是要再次证明:安妮小姐就是那个隐蔽的惯犯。
这种测试实际上很残忍,暗含的恰是那句我们或许不以为然的老话:一日为贼,终身为贼。但世间万事都是有始有终有代价的,曾经错过的代价之一,就是会留下日后供他人打量你的人生底色,无论你是否情愿。
不忘记描摹他的底色,无论那是否有助于他想要将其塑造成的样子——这是作家写实主义的良心,也是我们,不能也不该忽略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