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预设成就课堂精彩——以《杨修之死》为例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010-02-05 00:55桂永清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杨修预设文本

桂永清(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

高效预设成就课堂精彩
——以《杨修之死》为例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桂永清(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

出彩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对教师而言,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课如同一件艺术品,至于艺术品成色的高低就在于教师课前的预设做的是否具有效率性和创新性。陆游曾云“功夫在诗外”,俗语所言“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者认为:高效预设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着、探索着、总结着,也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感悟。下面以本人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18课《杨修之死》一文为例,谈一谈做好高效预设对提高课堂效率的意义,权当管窥之见,与各位同仁共飨。

文本单元概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篇课文均是明清白话小说经典情节的节选,分别出自《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作品都以某一事件为中心,通过情节设计、语言活动、心理描写和环境衬托等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使学生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从而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典小说具有的震撼性魅力。面对经典的文本,能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经典,这个难题就自然摆在了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备案的过程中充分做好高效预设,只有准备充分而周密,课堂教学才会出效率,才有可能让“经典”变得更“精彩”。在《杨修之死》一文的备教预设中,笔者就是以下面几个环节为抓手来展开的。

在文本悟读中,这堂课让学生掌握点什么?

认真细致深入地阅读文本,掌握作品的内涵是老师首先要做的重要功课。除了文本本身,还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从外延着手做到深层面的了解,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通过悟读、甄别、提炼和遴选,感知这篇节选的章节是以事件的组合串联来塑造杨修这个人物形象的,而这个形象的获得是通过一系列事件凸显出来的,从而明确: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 “如何通过事件的叙述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一写作要点,并要准确捕捉“事件”与“人物性格”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题材的选择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就在于看人物是否具有典型性。能认识到这一点,在自己写作或练笔时不仅有助于吸纳接收前人的创作经验,也避免在写作时出现材料无法支撑观点的情况。这对学生怎样写好文章是极其有用的,经常性地让学生去尝试,何愁他们的写作能力不会提高呢?

在教学流程中,这堂课老师该做点什么?

教学流程是否流畅得当,体现了一个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自己扮演着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通过教师对流程的有效组织和语言的有效诱导,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达到最佳的效果才是教师的课堂职责。对于《杨修之死》一文,笔者在备教预设中认为:应该紧紧抓住“提问”和“品读”环节。首先,“提问”设计要精粹,在文本中认识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杨修是一个 “恃才放旷”的人。全篇就该围绕“恃才放旷”来展开,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杨修的“才”体现在哪里?“放旷”又是如何体现的?带着这些问题组织学生梳理文本,这样把情节脉络按照要求整理出来,清晰明了,学生也容易接受掌握。整理概括如下:

其次,“品读”要细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不是仅仅从其所做之事体现出来,对于文本中细节的描述品读是了解人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针对《杨修之死》一文所选事件较多的特点,笔者在预设时就选择文本的第三段 (“改建园门事件”)作为品读重点。选择的理由是:第一句在行文中的作用是“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叙事体现杨修之才;最后一句表明曹操心理态度,为杀杨修埋下了伏笔。其次在这段文字当中还有几个重要的文言词语需要掌握。再次是体会简练的文言句式。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到怎样鉴赏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沉浸于文学作品的魅力之中。

在课堂活动中,这堂课要让学生展现点什么?

课堂是学生吸纳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老师就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活动空间,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针对《杨修之死》,笔者为学生设计的活动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评价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史书中记载的杨修和对曹操评价的文字:杨修,裴注引《典略》云:“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重视人才,胸襟广阔,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根据以上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要求是:叙述流畅,有理有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学会用史家的眼光去评判历史人物,认识到史实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也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这堂课让学生提高点什么?

一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点知识(包括字词的音形义和文言句式及文体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每一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在某个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做学问亦是如此,让自己处在高处,就能看得更深,看得更远,拥有良好的大局观,问题看得就透彻而深入,见解和观点也就深刻而新颖。根据这样的教学设想,在教学后半段笔者就为学生提供了一道探究延伸题,从《三国演义》中选取了“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章节,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的描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进一步塑造人物性格。再谈一谈对古代文化的印象和感受,这样做就是要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升到文化探究的层次,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去了解古代社会,了解我们先人的生存状态和时代的审美观。从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争论很激烈,分析很到位,气氛很热烈。这样在教学流程中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去质疑、去思辨,对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发掘学生的认知深度,是很有好处的,既让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又能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学预设不仅是对教材的深度把握,预设的构想也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体现。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教学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他的课堂也是充满个性化色彩的。一个高效的预设,如同一次记忆深刻的旅行,即使过去了许多年,一旦想起还会让人记忆犹新。如今的语文课堂,一味循规蹈矩地灌输,其结果往往是让课堂失去了生气,失去了活力,其效果怎样也是可想而知的了。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沿着“文字”——“文学“——“文化”的思路去设计每一节课,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杨修预设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