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体育现状调查
——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2010-01-30 03:39李率文余小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贵州省体育运动贵州

李率文,余小平

(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湖北 武汉 43008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主要居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水、壮、毛南、瑶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一千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4.9%[1]。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发展民族地区农民体育事业,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大,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城市体育还非常落后。鉴于此,笔者对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农民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农民体育发展提出具体发展方案,旨在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农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1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农民体育的现状

本次调研以发放问卷为主、专家(关岭县文体局局长)访谈为辅;调研小组围绕本课题,遵循社会研究方法中设计调查问卷的原理和要求,根据论题内容所涉及到的主、客观因素设计了问卷,并请相关专家对问卷量度、指标与问卷结构进行了筛选。前期调研经过了小范围问卷调查方式的试验,在完成信度、效度检验后,调研小组于2009年7月末8月初在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部分乡镇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05份,回收率 92.4%,其中无效问卷 9份,有效率达 89.7 %。

1.1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目的(见表1)

表1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目的(多项选择)

从表1可以看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依次为:成就、满足、报答、物质、政治、赌气和报复;目的依次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消遣娱乐、减肥健美、培养良好的习惯、参加比赛和传承文化。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消遣娱乐,从体育运动中得到成就与满足感,是绝大部分当地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与初衷。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具有正确的体育健康观,特别是体育运动具有培养良好的习惯、减肥健美等功能被农村农民普遍认可,更说明健康是生命力的基础,是人类追寻的永恒的主题。

1.2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周期、地点和形式(见表2)

表2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周期、地点和形式 (多项选择)

对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农民而言,体育活动周期主要集中在农闲期间和民族节日活动里。自己所种植的农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即为农闲期间,而民族节日则包括“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等等。其中,90%以上的村寨在节日中还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50%以上的村寨还举行文化娱乐活动,节日当天还要举行大规模的祭龙盛典和舞龙、山歌对唱等。另外,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地点多为天然场地(97.0%)、自然空地(90.9%)和居家附近(81.8%)。据实地考察得知,贵州省境内山地、丘陵占93%左右,正如谚语中所描述的那样“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山峦起伏,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因此,这决定了当地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多为居家附近的天然空地。表2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地村民参加体育活动多是与朋友、邻居一起参加村里表演活动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7%和78.8%,而独自和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村民不多。综上可说明,有人组织与无人组织对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1.3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爱好倾向(见表3)

表3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爱好倾向 (多项选择)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花棍舞、芦笙舞、板凳舞等。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不断进步,近现代体育文明,对民族地区村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本地区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冲击有目共睹。表3的调查进一步表明,现代体育项目以其趣味性、激烈性和对抗性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锻炼的人群。通过实地调查得知,只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通常情况下,选择篮球、乒乓球等来健身的人群比例(篮球90.9%、乒乓球84.8%)要比通过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花棍舞、芦笙舞等都低于80%)来健身的人群比例高。对于村民而言,主观上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前提是体育设施条件允许。此外,他们平时仍利用民族节日、岁时节庆和宗教祭祀等活动开展花棍舞、芦笙舞、庆丰收等民俗传统体育活动。

1.4 贵州民族地区参加体育运动的农民年龄、学历和性别状况

调查显示,贵州民族地区参加体育运动的农民中,16至30岁的占42.4%,31至45岁的占30.3%,其中男性占57.6%,女性占42.4%。这与2006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民族地区参与体育运动的农民群体也是以青壮年为主。实地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民族地区农民有体育需求,但参与程度不高,参与竞技体育项目的人群多以男性为主,而对于参与当地民俗体育项目的人群则男(57.6%)女(42.4%)比例比较均衡。此外,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87.8%的被调查村民为小学、初中毕业,当地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

1.5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

贵州省民族地区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执行方案,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经费问题难以落实,很多地区根本谈不上体育投入,即便是按照规定给予的体育费用,大多得不到保证,体育经费被挪用或截流,改投到见效较快的“面子工程”上的现象极为普遍。

2 影响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2.1 地理环境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其中山地占87%,丘陵占10%,盆地和河谷平原占3%,正所谓“地无三尺平”。这无疑为本民族地区农民开展有组织的现代体育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如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由于国家对使用炸药开发山地的严格控制,完全依靠人力来开山凿地,兴建体育场地,可谓困难重重。据当地的一位村长介绍,由于炸药的严格控制与限用,在体育场地修建过程中,需要号召当地村民出工出力,需要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因此,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

2.2 经济发展水平

众所周知,贵州是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滞后,位列全国倒数第二,与我国沿海地区及内陆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在被调查的民族地区,家庭年收入最低的为1 500元,最高的为10 000元,70%的家庭年收入在4 000元左右,而每个家庭的人口一般在3—5人,人均收入约在1 000元左右,显然,这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 900元相比差距很大[2]。从这一收入情况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贵州民族地区农民尚处于从生存向发展阶段发展的过渡时期。诚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活动是整个社会完全解决好温饱问题之后,才能有能力去发展的一个领域。这些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必然导致当地村民体育的发展的不全面和低水准,这都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农民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人口流动

在对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流动,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流动,当然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人口的流动,使得绝大多数的人因失去了原来的体育环境氛围,从而失去了继续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3]。这些流动人口,多以思想较为活跃,见识较为宽广的中、青年为主,而这些人往往是开展民族地区农民体育活动的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在外打工期间多半要为生计而奔波,大家组织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精力很少。因此,民族地区人口的大量流动,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

2.4 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

由于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场地设施建设,以及民族地区农民的频繁流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民族地区体育人口少,当地村民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身体的需求同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之间矛盾的凸显。另外,经过实地调查得知,在培训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县里只可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二级要到市里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除了往返车费,还涉及到吃饭、住宿等问题,因此,经费问题急需解决。另据了解,外出培训的人员,很多费用需要自理,显然,这是构成当地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缺少的最重要的原因,间接阻碍了民族地区农民体育的正常开展,制约了民族地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5 农村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代表着我国民族地区农民整体知识水平的基本素质,不具备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也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新时期新型农民。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在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的贯彻落实,以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使得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现时期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仍不容乐观。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人群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4.23%(其中文盲0.03%),初中文化程度占63.6%,高中文化程度占0.09%,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没有。此外,当地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落后思想观念。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4]。另外,长期以来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农民解放思想的步伐缓慢,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观念和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发展的理念、办法、措施以及精神风貌比较陈旧[5]。这也是影响和制约农民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

2008年我国举办了奥运会,实现了百年梦想,代表团的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金牌总数第一。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全民健身在中国体育的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体育的关注也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环境下,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民族地区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为民族地区农民体育的大发展构筑广阔的平台,使更多的农民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3.2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拓宽民族地区农民体育经费来源渠道

民族地区农民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经费是农民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基层组织应采取各种方式扩大农民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如企业赞助收入、有偿服务收入和实行内部会费收入等方式,都可加强农民体育活动组织自身的应变能力。此外,要充分认识到财政拨款不是农民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寄托,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农民体育活动经费的自主性和自筹能力。

3.3 强化职能管理,多渠道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从事民族地区农民体育活动的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农民体育活动的迅速发展,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民族地区农民体育活动专业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并通过多种渠道扩大从事农民体育活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本地的农民体育活动骨干队伍。

3.4 合理利用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中盛行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等等。每逢这些节日,苗族、布依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包粽粑。 男女老少盛装艳服,欢度节日。其中50%以上的村寨还举行文化娱乐活动,如大规模的祭龙盛典和舞龙、山歌对唱等。建议每逢民族节日期间,相关体育管理部门都应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其中,为不同民族地区村民提供相互认识和了解不同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机会[8]。地方政府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本着小型、多样的原则,积极开展与地方工作生活特点相适宜的市、县、乡镇农民群众体育活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多样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农民体育活动竞赛体制。

3.5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推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体育场地设施极为缺乏,尽管有“雪炭工程”、体育彩票等公益金的资助与支持,但仍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农民健身的需求。地方政府及相关体育职能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力度,遵循选好试点,以点带面,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本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方针策略,来逐步推进农村体育的社会化进程[9]。如先选择经济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的村寨,优先发展,并充分发挥其“龙头”“示范”作用,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推广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张民.贵州少数民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2] 魏争光,马小荣,肖鹏.我国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49~53.

[3] 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28~31.

[4] 徐成立,严珍,王丽清.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体育文化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66~68.

[5] 关博,董新秋.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若干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1):60~63.

[6]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1~195.

[7] 冯火红.我国地方政府社会体育政策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8] 刘玉,田雨普.后现代行政视角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02~204.

[9] 任远金.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2009(1):19~21.

猜你喜欢
贵州省体育运动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有多美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呆呆和朵朵(13)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