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张 颖,李 想,徐德清,闻群英,王林波,周志权,张 鑫,王昌来,许文谱,皮金宝,周长树,吕启国,杨利国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2.湖北省波尔山羊种羊场3.湖北省十堰市畜牧兽医局;4.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畜牧局)
家畜体型外貌特征不仅是部分生产力的直接表征,而且也是家畜发育、健康状况和结实度的外表反映,在育种中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对家畜外貌特征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奶牛[1]和猪[2-3],对山羊外貌性状的研究鲜有报道[4-6]。然而,耳型、头型、角型、体表毛色及分布是山羊最重要的品种特征,且与部分经济性状显著相关,最近有研究表明波尔山羊耳型、体表毛色及分布特征对羔羊早期体重和母羊窝产羔数、产活羔数及断奶活羔数有显著影响(P<0.05)[7-8]。因此,研究影响山羊外貌性状的因素,对提高种羊选育进程和经济效益有重大的意义。
波尔山羊是世界公认的优秀肉羊品种,南非1957年制定了波尔山羊品种标准[9],中国自1995年开始引进,随着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条件的改变,经十多年的群体繁育和自然生态选择,纯种波尔山羊的头型、耳型、体表毛色及分布等外貌性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种羊的选育和等级划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限制了波尔山羊的种用价值和杂交利用效果。该研究对426只波尔山羊2 556个体型外貌数据和852个图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出生年份、季节、性别、同胞个数和胎次对波尔山羊耳型、头型、额顶白色毛带分布和体表红棕色毛相对比例的影响,分析波尔山羊体型外貌遗传规律和某些与体型外貌有关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制定中国波尔山羊品种标准奠定基础,为提高波尔山羊优良的种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湖北省宜都市波尔山羊种羊场2001年2月—2006年12月期间426只波尔山羊2 556个体型外貌数据和852个图片资料。
1.2 羊群饲养管理 该种羊场位于湖北省中部偏西,处于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尾部地带,介于东经110°~111°,北纬30°~ 31°之间,平均海拔800 m,区内年均气温16℃,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5℃。年降水量1 200 mm,平均相对湿度85%,日照时间1 500 h,无霜期240 d。羊群饲养以放牧与补饲相结合。补饲精料主要组成:玉米 61%,麸皮 25.5%,仔猪浓缩料(157)13%,食盐0.5%。牧草种类有多年生黑麦草、红(白)三叶、墨西哥玉米、鸭茅草等;秋冬缺草季节收购三叶干草和农户花生藤、红薯藤等。在晴朗天气,羊群平均每天在运动场自由运动4 h左右。常年自由饮水,春、秋两季定期防疫和驱虫。
1.3 照片的采集 用数码相机(sony)分别采集每头羊左、右两侧照片。以1块被平均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方格子的白板作为背景,波尔山羊呈自然状态站立在白板前进行拍照。通过计算照片上波尔山羊全身所占据的方格数和红棕色毛所占据的方格数,计算每只羊体表红棕色毛面积占全身被毛面积的比例。
1.4 测量指标 用卷尺(最小刻度0.1 cm)测量波尔山羊耳型指数、头型指数、流星型指数和红棕色毛所占据面积比指数,方法如下:
耳型指数(ESI)=耳尖到耳根部的直线距离/耳最宽部位的直线距离。反应耳朵形状和生长发育状况,耳偏长,生长较快,耳型指数越大;
头型指数(HIS)=下嘴唇到耳根部的直线距离/下颌骨到角根部的直线距离。反应头部形状结构,头型清秀则头型指数越大,头型圆润雄壮则头型指数小;
流星型指数(WHFI)=(额顶白色毛带长度)×(额顶白色毛带最宽处的宽度)/(下嘴唇到耳根部的直线距离)×(下颌骨到角根部的直线距离)。反应额顶白色毛带的覆盖区域,比值越大,白色毛带覆盖区域越大;
红棕色毛比例指数(BH RI)=(左侧红棕色毛占据的方格数+右侧红棕色毛占据的方格数)/(左侧全身毛占据的方格数+右侧全身毛占据的方格数)。近似反应全身红棕色毛分布及覆盖区域大小,比值越大,分布越广,覆盖范围越大。
1.5 影响因素 出生年份:2002-2006年;季节:根据种羊场气候环境、光照时间、温湿度和常年青粗饲料的供应情况对波尔山羊外貌的影响,1年分2—5月份、6—9月份和10—1月份3个季节;性别:公、母;同胞个数:1、2和≥3;胎次:1~6、≥7。
1.6 数据分析 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 t检验。
2.1 出生年份和季节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在不同出生年份和季节中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不同出生年份对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耳型指数和头型指数在不同年份之间变化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34±0.27、2.17±0.00和1.52±0.19、1.39±0.09;出生季节对耳型、头型和红棕色毛覆盖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流星型指数影响显著(P<0.05),2—5月份(春季)出生羊的额顶白色毛带相对面积最大(0.39±0.21),其他季节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不同出生年份和季节的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2.2 同胞个数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不同同胞个数的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同胞数对耳型指数和流星型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且影响趋势一致,随着同胞数的增加,波尔山羊耳朵长与宽的比例和额顶白毛带相对面积均逐渐降低,单羔耳型最长、流星型最大。同胞数对头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同胞数的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3 性别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不同性别的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3。性别对耳型指数和头型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公羊耳朵短而宽、耳型偏宽,头部较长、头型偏大;母羊耳朵窄而长、耳型偏长,头部较短,头型偏小。耳型和头型是品种最重要的特征,显示出了明显的性别效应。公、母羊额顶部白色毛带和全身红棕色毛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性别的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4 胎次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不同胎次的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4。胎次对波尔山羊耳型指数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头型指数在不同胎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头胎羊头型偏短,与第二胎、第四胎之间差异显著(P<0.05),三胎以后头型指数基本稳定;流星型指数头胎显著最大,三胎后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不同胎次的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和红棕色毛比例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3.1 出生年份和季节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不同出生年份对波尔山羊外貌性状有影响,出生季节对流星型指数影响显著(P<0.05),2—5月份(春季)出生羊的额顶白色毛带分布和覆盖区域相对最大。头型、耳型和毛色是不同品种的重要特征,一般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不同气候、饲养管理水平、营养状况等环境也会对山羊外形器官的发育、体表毛色变化等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显示不同年份和季节对波尔山羊耳型、头型及毛色分布有影响,一方面不同年份和季节的气候、降水量、日照时间不同,进而影响山羊常年青粗饲料营养水平和供应数量,间接影响母羊泌乳力和羔羊耳朵、头部等器官的发育,产生差异;另一方面体表毛色受黑色素胞吐作用的影响,黑色素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神经胚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色素沉着,色素沉着也会由于色素细胞活性的降低而减弱,毛色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毛色的多样性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6,10-11]。如果黑色素细胞在额顶部分布少就会使流星变大,同时,黑色素细胞的分泌受光照影响较大[10,12],湖北地区与波尔山羊原产地南非相比,光照时间和强度大大减弱,春季较短的日照时间和弱的日照强度均不利于黑色素的分泌和沉积,导致春季出生的波尔山羊额顶部白色毛带面积较大。其他研究也表明年份和季节对山羊毛色、毛质有影响。白文林等[13]报道,四川境内山羊群体基础毛色具有较多的变异类型,是长期受自然选择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牛一兵等[14]报道,减少光照可促进绒山羊绒毛生长,但绒毛细度、强度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动物毛色与遗传结构和部分经济性状相关,一般认为牛的毛色与乳、肉的生产性能有直接的关系[11];绵羊、猪、家禽等毛色是品种的重要标志[15]。因此,研究影响毛色变化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对促进山羊遗传学的发展和经济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2 同胞个数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同胞数的增加,波尔山羊耳朵长与宽的比例和额顶白色毛带相对面积均逐渐降低,单羔耳型最长、流星型最大。众多研究表明,同胞个数对羔羊出生体重、体尺均有显著影响,单羔出生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均显著高于多羔[16]。该研究显示同胞数对羔羊耳朵和额顶部白色毛带分布亦有影响,与多羔相比,单羔耳朵较大且偏长,额顶毛色分布较多,与体重、体尺生长有一致的趋势。张颖等[8]也报道,波尔山羊体表毛色不同、色区和有无绒杂毛对产羔数和断奶活羔数有显著影响;Ebozoje等[17]报道,西非Dwarf山羊(WAD)窝产个数和每窝断奶个数在不同类型毛色之间差异显著(P <0.05),进一步证实了该研究结果。由于单羔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能从母体获得更充足的营养,促进了器官早期的发育,在体质和体型上均显示出显著的优势。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不充足的情况下(如多羔),羔羊耳朵首先满足横向发育,长到一定的宽度后再纵向发育,逐渐变长。因此,与多羔相比,单羔在胎儿期间有充足的营养供应,耳型普遍偏长偏大。
3.3 性别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该研究显示,波尔山羊公、母羊耳型和头型指数有显著差异。耳型和头型是家畜品种最重要的外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要的选种标准。大白猪头宽、嘴短、耳大直立,而长白猪头长、嘴长、耳大前倾,杜洛克猪头尖、嘴长、耳尖下垂[2];山羊耳的变异有正常耳、短耳和无耳等3种类型,可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研究表明,绵羊耳的长度呈典型的中间性遗性,杂合子的耳长只有正常耳的一半。同一品种不同性别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苟兴能等[18]对平武黄牛的研究表明,公牛头雄壮、额宽,母牛头清秀、细致;谢晓红等[19]报道新品系A系公兔耳长、耳宽和额宽均比母兔大。该研究显示波尔公羊耳朵短而宽、头部较长、头型偏大,呈现出雄壮高昂的头型;母羊耳朵窄而长、头部较深、头型偏小,呈现清秀细致的头型。
3.4 胎次对外貌性状的影响 胎次对波尔山羊头型和流星型指数影响显著,头胎羊头型偏短、流星型较大,三胎以后无显著差异。山羊属于多胎动物,一般有6~8年的利用年限。众多研究均表明,羔羊生长、繁殖等重要经济性状在前三胎中变化较大,以后逐渐趋于稳定[20]。该研究显示波尔山羊耳和头部等外貌器官的生长发育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可能与母羊子宫容量和内环境差异有关,头胎母羊子宫尚未发育完善、激素调节不稳定,限制了羔羊部分器官的早期发育。该研究显示头胎羔羊头型偏短,表明羔羊头部在早期主要横向生长,变宽变深,后期主要纵向生长,逐渐变长。
通过对波尔山羊耳型、头型、流星型及红棕色毛比例指数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波尔山羊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选育,逐渐适应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中国波尔山羊特有的外貌特征,大部分外貌性状受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山羊耳型、头型和额顶白色毛带分布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效应较小,选育过程中不能盲目只看这些外貌特征,应结合经济性状一起选择;红棕色毛比例指数受季节、性别、同胞数和胎次的影响很小,表明该性状主要受遗传效应的影响,可作为表型选择标记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羔羊耳和头部在早期有优先横向生长,再纵向生长的发育规律。经分析讨论,发现了波尔山羊部分外貌特征的影响因素、遗传规律及早期发育规律,为制定中国波尔山羊品种标准、提高波尔山羊种羊的选育、分级及杂交利用奠定了基础。
[1]索效军,李晓锋,陈明新,等.荷斯坦奶牛体型线性评定及其性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05(4):27-30.
[2]郭晓令.利用商品猪群定位猪耳型QT L[J].遗传学报,2004(8):819-821.
[3]施启顺.猪的毛色遗传[J].养猪,2006(4):21-24.
[4]常洪.山羊的毛色遗传[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2(2):1-4.
[5]李祥龙,巩元芳,刘铮铸,等.波尔山羊头颈部毛色特征以及黑色蹄色的遗传方式[J].遗传,2002,24(6):659-662.
[6]Renieri C,Valbonesi A,Lamannaa V,et al.Inheritance of coat colour in Merino sheep[J].Small Rumin Res,2007(3):1-7.
[7]巩元芳,李祥龙,吴建华,等.波尔山羊无肉垂和头颈部毛色特征遗传规律及其与早期体重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5):12-14.
[8]张颖,沈忠,周志权,等.波尔山羊体型外貌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7,27(4):18-22.
[9]康平.优秀波尔山羊的体征标准[J].时事政策,2005(12):27.
[10]张俊珍,董常生,范瑞文,等.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65-68.
[11]舒鸣,肖兵南,陈铁桥.牛毛色遗传的研究进展[J].中国牛业科学,2008(1):15-17.
[12]Stachurska A,Pietam M,Lojek J,et al.Performance in racehorses of various colours[J].Livest Sci,2007,106:282–286.
[13]白文林,王杰,尹荣焕,等.四川境内山羊群体毛色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5):39-40.
[14]牛一兵,贾志海,卢德勋,等.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绒毛季节性生长变化规律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05,17(2):33-37.
[15]白小青,王金勇.猪毛色遗传的研究进展[J].动物科技,2004,21(8):32-33.
[16]张春艳,沈忠,周志权,等.波尔山羊羔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6):640-644.
[17]Ebozoje M O,Ikeobi CON.Colour varia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the West African Dwarf(WAD)goats[J].Small Rumin Res,1998,27:125-130.
[18]苟兴能,李宪德,梁斌,等.四川平武黄牛的外貌特征与体尺测定研究[J].黄牛杂志,2002,28(4):17-20.
[19]谢晓红,龙继蓉,唐良美,等.新品系A系兔生长发育及部分特征特性测定[J].中国养兔杂志,2000(1):18-21.
[20]Zhang C Y,Shen Z,Yang L G.Variance components and genetic parameters for weight and size at birth in the Boer goat[J].Livest Sci,2008,115(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