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河南郑州 450053)
长期高强度的应激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1]。警察职业的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易使他们出现心理障碍。公安部很早就关注了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了系列举措。很多省市的地方公安机关设置了专门机构为警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甚至在近些年的地方警察招募中引入了对心理健康的筛查。而由于种种原因,作为维护铁路运输安全重要支柱的铁路警察,关于其心理健康的问题却少有理论调研和实践服务。事实上,笔者留意到有关铁路警察出现自杀或其他过激行为的多次报道,从接触过的铁路警察那里也了解到很多个体疑似心理行为异常的事实。那么,铁路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本研究采用 SCL-90问卷,对我国铁路警察的代表性样本实施调查,拟对这一问题做出调研。期望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对象为全国铁道公安局所属的铁路警察。在样本的代表性上考虑了以下因素:年龄、性别、学历、从警时间、婚姻状况、警种、级别、地域。其中男性 263人 (90.69%),女性 27人 (9.31%);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有 128人 (44.14%),31~40岁的有120人 (41.38%),41岁及以上的 42人 (14.48%);大专及以上学历有 260人 (89.65%),大专以下学历有 30人(10.34%);从警时间在 5年及以下的有94人 (32.41%),6~10年的有 60人 (20.69%),11~15年的有 86人(29.66%),16年以上的有 50人(17.24%);已婚 185人 (63.79%),未婚 105人(36.21%);警种方面,刑警和防暴警 176人 (60. 69%),治安警 80人 (27.59%),其他警种共 34人(11.72%);担任领导职务的 39人 (13.45%),普通民警 251(86.55%)人。地域的取样覆盖了全国 18个铁路公安局。
用中文版 SCL-90量表,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症状效度系数 0.77~0.99。本文采用 1~5分的 5级评分标准。从 1分代表无症状到 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统计指标为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各症状因子分。根据各因子分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分数越高表明其心身症状越严重。
自编问卷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了铁路警察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警龄、婚姻状况、警种、级别和地域信息。
问卷以调查的全路各公安局为单位,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集中统一施测,当场收回问卷。本次调查发放 325人,回收问卷 300份,有效问卷 290份,有效率 96.67%。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
将铁路警察在 SCL-90上各项得分与常模[2]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2.1。发现铁路警察在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在 0.01水平上显著高于常模;而阳性项目均分与常模没有显著差异;除去人际关系和其他症状的其余 8个因子分也在 0.01水平上显著高于常模。可见,铁路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的成人。
表2.1 铁路警察 SCL-90得分与常模比较
本文以总分超过 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 43项为阳性检出标准。任一因子得分超过 2分为阳性,说明可能存在着该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障碍。
筛查铁路警察的阳性率,结果发现,在 290名铁路警察中,总分超过 160分的为 96人,阳性检出率为33.10%。
由表 2.2可见如下情况:铁路警察的心理障碍在 SCL-90各因子上均有表现,平均每个因子的阳性率为 27.67%,出现心理障碍最多的是强迫症状和敌对症状,分别占总人数的 37.4%和 32.2%,其次较为突出的是抑郁症状、一般症状 (睡眠和饮食障碍)、人际关系症状、偏执症状、躯体化症状以及焦虑症状,恐怖症状最少,但也达到了 17%;出现较明显心理问题的症状因子平均检出率也达到6.07%,最多的仍是敌对 8%,最少的是恐怖 3.5%;个别个体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一般症状上还呈现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表2.2 铁路警察 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
对预测效标变量“总分”的 8个预测变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警龄、婚姻状况、警种、级别和地域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2.3。发现,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 3个,即警种、年龄和级别,多元相关系数为 0.312,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 0.097,亦即表中 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总分 9.7%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而言,以“警种”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 4.2%,其余是年龄的 3.4%和级别的 2.2%,这 3个变量的联合预测力达 9.7%。
也就是说,在影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各个外在条件中,警种、年龄和级别对铁路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具有预测作用,即这 3个因素对铁路警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而性别、文化程度、警龄、婚姻状况和地域对铁路警察心理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表2.3 铁路警察岗位、年龄和级别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
对不同警种的铁路警察的 SCL-90得分均值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2.4.1和表 2.4.2。
表2.4.1 铁路警察不同警种 SCL-90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
由表 2.4.1可见,其他警种的各因子得分最高,治安警其次,刑警与防暴警最低。9个因子在不同警种组间均值差异显著。由于方差齐性检验时发现,其他症状因子方差显示齐性,选择 Scheffe法做事后多重比较;其余 9个因子方差不具有齐性,选择Tamhane方法分别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2. 4.2。
表2.4.2 铁路警察不同警种 SCL-90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
由表 2.4.2可见,其他警种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8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刑警与防暴警,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更为严重;治安警只在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刑警与防暴警;而治安警和其他警种的各因子得分均不具有显著差异。
对不同年龄的铁路警察的 SCL-90得分均值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2.5.1和表 2.5.2。
表2.5.1 不同年龄铁路警察 SCL-90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
由表 2.5.1可见,41岁以上铁路警察各因子得分高于 40岁以下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各因子均值组间差异显著,而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均值组间差异不显著。由于方差齐性检验时发现,焦虑因子方差显示齐性,选择Scheffe法做事后多重比较;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怖和其他症状因子方差均不具有齐性,选择 Tamhane方法分别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2.5.2。
表2.5.2 不同年龄铁路警察 SCL-90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
由表 2.5.2可见,41岁以上的铁路警察在躯体化、焦虑和其他症状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 30岁以下的,其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和其他症状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 31-40岁的,说明,41岁以上的铁路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 30岁以下和 31-40岁的铁路警察情况更差。而 30岁以下和 31-40岁的铁路警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这二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当。
对不同级别的铁路警察 SCL-90得分均值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2.7。可见,非领导级别铁路警察各因子得分普遍高于领导级别铁路警察,但只有敌对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表2.6 不同级别铁路警察 SCL-90均值比较结果
由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可见,铁路警察与我国成人相比,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SCL—90量表症状中出现最多和较明显的是强迫症状和敌对症状,其次较为突出的是抑郁、一般症状 (睡眠和饮食障碍)、人际关系、偏执、躯体化和焦虑,恐怖症状最少。个别个体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一般症状上呈现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根据回归分析确定,警种、年龄和级别这三个因素对铁路警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学历、警龄、地域对铁路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考虑女性铁路警察的统计数量没有达到小样本要求,可能影响了性别因素成为显著影响因素。
进一步分析发现,刑警与防暴警相对于治安警和其他铁路警种心理健康水平稍高;41岁以上的铁路警察比 40岁以下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差;非领导级别比领导级别铁路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尤其在敌对症状上表现出显著差异。
对于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笔者倾向于给出这样的解释:铁路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可能与其工作性质有关。铁路警察的日常工作就是对付犯罪、承担一定的生产和安全责任等,这使其长期处于应激环境中,承受着比一般成人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反应,这是形成心理适应困难甚至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3]。
针对本调查中工作性质更加危险的刑警与防暴警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更好的问题,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这样的一个结果也与心理学上的相关研究不谋而合。首先,刑警与防暴警的基本工作特征是一个接一个的危险事件或有待侦破的刑事案件。这实际上是使其处于一个接一个间断性的应激事件之中。这些应激事件对铁路警察心理的影响还与其自身的评价有关。也许经过其评价,这些应激事件或者不会形成压力,或者形成压力但只是一个个短期的压力。伴随着每次危险事件或刑事案件的顺利解决,这些压力也随之解除,它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也随之消失,则未必对人产生不良影响[3]。甚至,成功解决案件也给他们因工作或生活所积累的其他不良心理感受提供了一个宣泄和疏导的机会,从而保持身心的平衡。其次,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论,个体经过一次压力的“挑战”或“考验”,很可能增强其对以后同类压力的适应能力[3]。如此则更有可能的是,刑警与防暴警的工作使其心理长时间处于高于常规水平的应激因素的“锻炼”中,反而帮助他们在处理常规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拥有更好的自信、能力或者态度,保证了事情的顺利解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身心的健康。而其他铁路警种,也会因忙于琐碎行政事务、应付复杂的工作、生活环境而形成心理压力,但又缺少较合理的宣泄途径和心理健康指导,更容易引发不良心理感受的积累,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年龄在 40岁以上的铁路警察,由于年龄的增长,出现了更多身体上的不适感,当面对繁重的警务工作时他们会力不从心;而其知识储备、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相对于 40岁以下的年轻警力已经落后于铁路警务工作的新形势、新需要,这可能会打压其工作的信心和热情,甚至与其追求更好工作岗位和表现的意志相冲突,使其显现强迫、焦虑、敌对等不适症状。而同时,他们也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较大生活压力之时。这些冲突和压力使 40岁以上的铁路警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非领导级别比领导级别铁路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可能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领导级别的铁路警察因工作的需要使其必须或已经拥有更好的心态、观点、方式方法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有利于其建立较健康的人格特征,心理适应性更好。而非领导级别的铁路警察,既要应对来自犯罪者的挑战,又要面对来自同事的升迁竞争等,这都可能使其出现更多的敌对情绪和意识。后者如果处理不好还会损害其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心理压力,久之必影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满足和因薪级提升所带来的生活压力的减轻等良性心理感受,也会使领导级别的铁路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而同一层面上,非领导级别的铁路警察则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心理的不平衡。
当然,这些都是可能的解释。更多有关联的因素还有待于近一步的研究,在此不再揣测与赘述。而对于本次研究所带来的警示却不能忽视。这些警示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亟需为铁路警察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选拔——训练——服务体系[4],贯穿在铁路警察的选拔、培训和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并形成制度和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精神是,在铁路警察的选拔中,把好心理健康关,确保心理健康的人才成就这一职业;在各级培训过程中,把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必修内容,强化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从基层到机关建立一套专门的铁路警察心理服务机构,一方面做好大面积的宣传工作或者有针对性地做好团体咨询工作,另一方面对有需要的个体进行心理健康个别服务,根据心理健康的科学规律定制合适的心理康复方案。
第二,要关注导致铁路警察出现心理障碍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方案。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应更多关注不同的工作内容 (警种)、不同年龄阶段和非领导级别等因素对铁路警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针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好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尝试,争取对症下药,提高心理服务的质量。比如说,针对铁路警察普遍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问题,根据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工作压力大,着力做好“压力疏导方法”的大面积的宣传工作,使每个人都能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一般的心理调适措施,做到“自助”。而针对非领导级别铁路警察的敌对症状明显的特点,可以抓住其根源,着重调节其认知观念,帮助其建立更客观、更协调的认知体系,而非浪费时间注重其他。
第三,在心理训练中增加相关工作的高水平应激因素的锻炼。既然平时适度的心理应激训练有利于个体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或使其形成更协调的认知体系,从而有助于心理健康,那么,笔者也倾向于认为,相关于工作的高水平的应激因素的先行训练有利于就业者去适应这一职业。所以,在预备警官的培养过程中,让更多的预备警察通过理论学习、实训实习更多地先行了解、接触、认知铁路警务工作的内容、风险等成为必需。在正式铁路警察的各级培训中,安排更多风险、难度高于其日常工作内容的拓展训练,有望提高其应对正常工作的能力。
当然,铁路警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和持续还需做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努力,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1]李华桑,聂生奎.313名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探索[J].心理科学,2009,(5).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秦治国,等.西部某省 40岁以下监狱警察 SCL-90测试结果及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