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旅游科学及其科学系统※

2010-01-26 02:35陈兴中郑柳青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科学旅游活动

陈兴中 郑柳青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4)

科学门类的分化与综合是科学发展的标志之一。近代旅游在 19世纪 40年代诞生以来,从萌芽状态的旅游科学——一种定性描述的“百科全书式”的旅游学[1],开始逐渐分化产生出许多科学门类。20世纪初,首先和经济社会特别关联的旅游学科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学、旅游地理学等学科诞生了。到 20世纪中叶,人们开始注重研究旅游与文化、精神领域的关联,因而产生了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旅游哲学、旅游行为学、旅游教育学等学科[2]。20世纪末,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使“旅游活动系统三要素”的内涵有很大延伸与发展,又出现以旅游景观学为代表的一类科学如旅游卫星地图学 (数字地图学)、旅游环境学、旅游规划学等以及旅游社会学、遗产旅游学、旅游民俗学等[3]。因此从旅游学诞生以来,旅游科学发展趋势以“分化为主”,但是科学的“分化”始终伴随“综合”,实际上 20世纪以来的许多新的旅游学科都是两门以上的科学综合、交叉的结果,例如旅游景观学、旅游环境学、旅游信息科学等都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乃至思维科学交叉而产生的应用技术科学。旅游应用科学与技术的大量涌现与兴旺,也是现代旅游科学迅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 现代旅游科学及其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旅游活动。这一时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劳动时间缩短,创造了更多人外出旅游的条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对和平的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形成,旅游性质、内容和规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旅游活动不再是少数人的活动,逐渐成为人民大众普遍需求的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出现了现代化、国际化的大规模大众旅游。现代旅游要求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因而促进了社会许多部门的参与、管理、组织或经营,旅游经济活动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交换阶段,并形成相应的社会大行业——旅游业。现在,旅游业已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旅游经济体系,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内超过军火、石油、金融、物流等的最大产业部门。旅游业布局的社会地域特征、经济商品特征和旅游文化特征更为鲜明、突出,因而又深刻地影响到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被各国、各地区普遍关注。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实践需要,又促进现代旅游科学的发展。

现代旅游科学从研究对象、研究理论与方法上都区别于传统旅游科学。

首先表现在对旅游活动的认知。1841年由托马斯·库克发起、筹备和组织世界首例包租火车的团体旅游活动,还是一种业余活动,直到他创办旅行社的商业性活动才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人们那时对旅游的认识还只限于观光与消遣。到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为:“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这是较早的旅游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定义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后来在 20世纪 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所采用,称“艾斯特定义”。联合国的“官方旅行机构国际联合会”(A IGTO)认为“旅游是指到一个国家访问,停留时间超过 24小时的短期游客,其旅游目的属于下列两项之一:悠逸 (包括娱乐、度假、保健、研究、宗教和体育运动);业务、出使、开会等”。[1]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 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4]也说明旅游科学的内涵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现代旅游科学是指研究现代旅游活动规律的科学。现代旅游活动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系统。这个系统由 3个要素构成,一般称“旅游三要素”,即旅游资源、旅游载体及旅游者。每个要素又组成自己的子系统。现代旅游活动系统的三要素内涵比传统旅游 (古代与近代旅游)发生了质的变化。

传统意义的旅游资源指具有一定景色景象,有吸引游客的自然与人文元素。旅游资源只是旅游生产的一个条件,只具有经济学的意义。在现代旅游学中它已由旅游景观概念所替代,旅游景观是一个具有美学、社会学、经济学意义并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空间区域,是一个整体系统与开放系统。传统意义旅游载体主要指提供旅游服务的设施,而现代旅游活动载体不仅包括了旅游设施,而且包括提供旅游活动的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及信息的时空环境。传统意义的旅游者只是浏览观光的过客,现代旅游者则是开放国际的成员欢聚,是一些不同国籍具有现代个性、现代理念,主要以追求精神与文化享受的人。长期以来把只针对游客满足条件的“吃、住、行、游、购、娱”误称为“旅游活动六要素”的看法流传甚广。作者曾有针对地提出了“新旅游六要素”,它们分别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底蕴、文明状况、员工素质[5]。现代旅游活动系统的“三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均较之传统旅游活动发生了深刻的质的变化。

2 现代旅游科学系统

旅游实践、旅游生产及旅游文化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旅游科学的发展,使其科学概念及理论系统日趋完善。不同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旅游活动特点及其形成、发展规律,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旅游分支科学。其中包括旅游地理学、旅游景观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哲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导游学等。[6]

我们按科学研究的不同对象 (旅游活动系统的不同侧面),对现代旅游科学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形成如图 1所示的旅游科学体系。

2.1 旅游社会学

旅游活动是一种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中产生的社会现象,研究旅游现象与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的科学就是旅游社会学,它把旅游现象作为社会现象,并对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

旅游社会学主要包括旅游史学、旅游哲学、旅游法学、国家旅游管理学、旅游政治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学科侧重旅游活动系统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关联,研究旅游活动与社会最高组织——国家的发展关系。研究旅游者精神及心理现象的学科有旅游心理学、旅游行为学等。

2.2 旅游经济学

图1 现代旅游科学体系

旅游活动同时是一种经济现象,旅游业已成为当今最大的经济产业。旅游经济学研究内容包括客源市场、旅游企业及旅游商品,研究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生产供给的矛盾运动中的经济规律,研究旅游商品的市场因素及价值规律。旅游经济学包括如下分支:旅游市场学、旅游商品学、旅游企业学、旅游企业管理学、旅游营销学、旅游建筑学等。

2.3 旅游文化学

旅游活动主要是人类一种心理、精神追求,并由此而产生的行为现象。这种现象既有长期历史文化的继承积淀,又有新的文化的发展内容,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按照文化理论对这类现象进行研究,就产生了旅游文化学。它当然包括对旅游系统各方面的研究,内容有旅游者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载体文化等。目前,旅游文化学已形成如下分支:旅游企业文化学、旅游景观文化学、旅游教育学、旅游艺术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遗产旅游学、民俗旅游学、旅游信息科学等。

2.4 旅游景观学

研究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的关系,尤其是研究旅游活动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的学科,就是旅游景观学。旅游景观学包括区域旅游地理学 (如中国旅游地理、美国旅游地理、广东旅游地理等)、客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区划及规划学、旅游环境学、旅游卫星地图学、星际旅游学等分支。

总之,这四类学科都研究旅游活动系统——旅游者、旅游景观及旅游载体,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侧面,以揭示旅游活动系统的特征、形态及发展规律,因而能独立于学科体系中。但是这些学科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其内容有相互交叉和相互覆盖之处。

3 研究现代旅游科学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现代旅游活动的实践需求促生了大量现代旅游科学,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及科学的系统化工作。这一工作是人们对客观的旅游活动世界的多方面联系的认识反映,但“世界体系在思想上的反映,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条件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其作者的肉体和精神的状态所限制”[7],不承认科学分类和系统化存在客观真理是错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认识长河的延伸,会使这项工作愈来愈完善和科学,我们不能因客观或主观的某些限制,而在旅游科学分类及系统化工作上无所作为、无所创造。

第二,任何一门具体的旅游科学,都需要知道其在现代旅游科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促进科学任务的分工,避免研究内容的交叉与覆盖,因而能使每门科学更好地深入而精准地把握学科的研究对象,促进学科的发展。所以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十分必要。

第三,恩格斯在撰写《自然辩证法》时就提出和论证了“科学的系统化”的重要性。他写道:“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态本身之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现在愈来愈成为必要的自然科学的系统化,除了现象本身的联系是找不出来的。”[8]因此,我们应当努力科学地建立现代旅游科学体系,正确反映旅游活动系统的多方面联系,而通过科学分类工作所表明的科学之间联系,能促进和引导学科之间的渗透与合作,从而在方法论上指导科学发展。

[1]李天元.旅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喻学才.高端旅游的基准与标准探讨[J].旅游科学,1996(2).

[3]陈兴中,汪明林.现代旅游景观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乔修业.旅游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陈兴中,郑柳青.旅游活动“六要素”新论[J].人文地理,2007(10).

[6]威廉·瑟厄波得.全球旅游新论[M].张广瑞,等.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7]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1999.

[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

猜你喜欢
科学旅游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旅游
科学拔牙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