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设计

2010-01-23 00:47刘中文
中国矿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氨氮排放量煤炭企业

马 媛,刘中文,2

(1.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2.山东女子学院科研处,山东 济南 250300)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由一系列统计指标组成的、用来反映和监测能源消费规模与结构,以及效果的指标体系。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国内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形势下,构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面对当前的能源形势,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到2010,我国单位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其中2006年降低4%”,提出建立“单位GDP综合能耗公告制度”。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家发改委制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经贸委出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由此看出党和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2007年末,国家统计局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科学统一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标志着能源统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就学术层面而言,学者们对能源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石油冲击下就已经开始,但更多关注的是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如Kraft。与此相比,人们对能源消费统计监测方法的研究关注较少,起步较晚,但仍有不少学者做了有益的研究。刘明宪(2002)[1]、赵加宁(2003)[2]、王式跃(2007)[3]分别从能源开发、资源储备、能源管理的角度,对构建能耗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统计方法的探讨,或从改革现有统计方法方面以及加强和完善能源统计工作方面,对能源统计问题做了研究。宋马林等(2008)[4]从投入产出方面,提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樊耀东(2008)[5]以电信运营业为对象,构建了包括核心指标和前瞻指标两大内容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但是,在既有成果中,鲜见针对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形势建立的指标体系。

1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特点

在工业部门的诸多行业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学、建材、煤炭、机械等行业是耗能大户中的大户,同时也是污染排放大户。煤炭企业属于社会经济基础能源生产、提供的行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部门。一方面,伴随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地表深陷、地下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存占地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自身消耗大量的工业资源和能源。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煤炭企业节能,是指在煤矿设计、煤炭生产、选洗加工等环节加强管理,提高全员节能意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损失和浪费,以便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煤炭企业减排,是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加强对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瓦斯气、矿井气体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煤矸石、煤泥、废水、废气的排放。

2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依据

2.1 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基本概念清晰、逻辑结构严谨,能够客观和真实地反映节能减排状况,度量节能减排水平。

(2)通用可比原则。指标体系要具有纵向、横向比较的通用性和可比性。保证纵向比较的通用可比性,条件是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应保持稳定。保证横向比较的通用可比性,关键是要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指标体系。

(3)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意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实用性,是保证其走出实验室,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基本条件,具体要求指标简化,数据的可获得性强。

(4)目标导向原则。节能减排统计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现实工作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和鼓励企业或企业的基层单位向正确的方向或目标努力。

2.2 构建依据

(1)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即“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减排、着力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和组织领导”。

(2)贯彻和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前者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后者指出:“到20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必须要比2005年下降10%。”

3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节能减排非常基础而重要的部分。在对国家相关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和对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构建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

3.1 能源指标

(1)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工业生产按国家统计规定所消费的煤炭、电力、油类、气(汽)类等。煤炭包括原煤、洗精煤、焦炭,油类包括汽油、柴油、煤油、成品油,气(汽)类包括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蒸汽。

(2)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产值(吨标煤/万元)

(3)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与辅助生产消费的能源之和÷产品产量(吨标煤/t)

(4)取水量包括从地表水、地下水、单位自建供水设施、自来水等水源第一次被利用的水量(t)

(5)工业产值取水量=工业生产消耗的新鲜水量÷工业产值(t/万元)

(6)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变动情况=本考核期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上年度同期工业产值综合能耗 得到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增加(减少)的绝对量(吨标煤/万元)

(7)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变动情况=本考核期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上年度同期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吨标煤/t)

(8)节能量=(上年度同期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本考核期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产品产量(吨标煤)

3.2 排放指标

(1)二氧化硫排放量,依据在线监测和企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废气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浓度确定,以物料衡算法进行复核。

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效率)(t)

(2)COD排放量,依据在线监测和企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废水排放量和浓度确定。

COD排放量=废水排放量×COD浓度(t)

(3)氨氮排放量,依据在线监测和企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废水排放量和浓度确定。

氨氮排放量=废水排放量×氨氮浓度(t)

(4)矿井水复用率,按照计量仪表数值确定提升量和排放量。

矿井水复用率=(提升量—排放量)÷提升量×100% (%)

(5)SO2排放达标率、COD排放达标率、氨氮排放达标率,根据在线监测、人工监测或检查结果确定。

达标率=监测达标次数÷监测次数(%)

(6)废弃物是指在掘进、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矸石等废弃物。

废弃物利用率=再利用的废弃物÷废弃物总量 (%)

(7)SO2减排量=上年度同期SO2排放量—本考核期SO2排放量 (t)

COD减排量=上年度同期COD排放量—本考核期COD排放量 (t)

氨氮减排量=上年度同期氨氮排放量—本考核期氨氮排放量 (t)

3.3 效率指标

节能效率=(上期单位增加值能耗—当期单位增加值能耗)/当期节能减排投入,纳入计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能、汽油、柴油。

减排效率=(上期污染物排放总量—当期污染物排放总量)/当期节能减排投入,纳入计算的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D和氨氮。

节能减排经济效率=(上期能耗费用占成本比—当期能耗费用占成本比)/当期节能减排投入占成本比。

4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体系

煤炭企业可以利用上述统计指标,采用抽样的技术与方法,实施随机动态监控。既可以采用单项指标,也可以采用综合指标,可以极大地降低监控成本。

(1)正态分布理论

正态分布的特性是存在一个相对位置参数(平均值)和一个离散参数(偏差类型)。

在节能减排数据可靠的情况下,可以依照概率计算出能源消耗控制上、下限;污染排放正常情况下的上下控制线。统计上,通常采用3σ法则加以选择临界值。

(2)节能减排监测流程

节能减排监测流程见表1。

表1 节能减排监测流程

5 结束语

节能减排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成为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国家基础行业的煤炭行业,在节约能源、减少废水、废气排放方面大有可为。建立一套能够描述、评价、监测、预测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将有助于煤炭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1] 刘明宪,常冬梅.加强和完善能源统计的建议[J].统计研究,2002(11):15-16.

[2] 赵加宁,俞英鹤,等.建筑能耗统计中的几个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3(02):32-33.

[3] 王式跃.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7(21):79-80.

[4] 宋马林,杨杰,孙欣.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01):31-33.

[5] 樊耀东.电信运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电信科学,2008(05):101-103.

猜你喜欢
氨氮排放量煤炭企业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氨氮动态优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效果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
PTFE膜的膜组件设计对去除氨氮传质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