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锋,袁际华,景东升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顺利竣工,并于年底投产,计划年输油量1500万t。加上9月10日开工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中国段)顺利开工建设,将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原油从缅甸实兑港运送至我国境内,大大减轻了马六甲海峡的威胁,为我国油气进口安全又加重了一个法码。至此,中央所部署的在西北、东北、西南方面已开工或建成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四大国际管线不但在提高我国能源的保障能力程度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对于确保我国能源进口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油气资源的供给压力越来越大,不只是在石油方面,天然气需求也将大大增加。总的来看,中哈、中俄、中亚、中缅四条油气进口管线都是为了缓解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的而兴建的国际输油管线(见表1),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彰显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与此同时,我国规划布局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已全部落定,油气进口的四大动脉基本形成,油气进口呈现新格局(见图1)。
中哈原油管道开工投产最早,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的阿特劳,向东经过哈国肯基亚克和阿塔苏,最终到达中国新疆的独山子石化公司,管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00多公里,我国新疆境内240多公里,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主要输送哈国自产的原油。是我国第一条跨国长输管道,也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条不经过第三国而与市场直接相连的管道。
表1 四大油气管道基本情况
图1 中哈、中俄、中国—中亚、中缅油气管线示意简图
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及其大陆架,是世界第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区。哈国计划在2010年将石油产量提高到1亿t,大量原油需要向外输出销售。此条输油管道,不但可以减少我国对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获得便捷安全、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而且可以为哈萨克斯坦大量生产的原油建立稳定可靠的销售市场。不仅仅是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成功合作,更是两国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也为成功开建中俄、中亚和中缅管道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条管线涉及国家最多(横跨中、哈、土、乌四国),服务面最广。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边境的格达伊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我国新疆的霍尔果斯。管道总长度1818公里,其中乌境内525km,哈境内1293公里,年输气300亿~400亿m3,争取输气500亿~600亿m3的能力。
进入我国境内后,在霍尔果斯与规划中的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联网,通过我国境内全长9102km的一条干线和八条支线,向沿线省份输送来自中亚地区的清洁能源。包括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川,中南地区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和江苏、浙江,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广西。这条横跨四国的能源大动脉,不仅对于促进四国能源合作、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中亚经济体的发展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俄原油管道始于1996年,历时谈判时间最长,争议最大,也最曲折,主要是管道走向及临国日本,但最终还是于2009年4月、5月开工。这条管道是中俄关于石油领域的政府间合作协议和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项目协议的重要内容。
作为我国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999.04km,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t,计划2010年底投产。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长72km,黑龙江穿越段长1.5km,我国境内从漠河至大庆段长927.04km。是继中国西北油气进口通道之后,在东北部署的又一进口通道,在设计输油量方面留有提高到3000万t的余地。
中俄原油管道不但为俄罗斯开拓远东及亚太地区市场打开了通道,成为我国东北陆路进口原油的重要战略通道,有利于提高我国油气进口多元化和安全,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也为重启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增加了砝码。更为重要的是彰显了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前三条陆上进口管道不同,开工最晚的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部署在西南方向油气进口大动脉,也是原油进入中国大西南的最便捷通道。管道会将来自非洲和中东的石油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km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云南昆明,实现陆上运输。并通过天然气管线运输缅甸近海天然气。
按协议,初步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t原油、120亿m3的天然气,政策维持30年不变。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据资料,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m3,近年来缅甸年产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
我国自1992年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至2009年,净进口量已达1.99亿t,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1.32%。几乎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不安全因素相当大。因此,打通进口通道并保证进口安全已成为确保我国能源进口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
四条油气国际管道建成后,按设计能力计算,年输送石油将达5700万t(相当于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的28.6%),天然气420亿m3(相当于我国2009年天然气产量的一半),大大增加了我国陆路和管道进口油气资源的比重,减少了海上运输比重,进口安全风险大大降低,油气进口呈现多元化,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
目前,我国进口原油中50.1%来自中东,30.2%来自非洲,9.7%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7.1%来自南美,2.9%来自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也就是说,我国进口原油的绝大部分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华山一条道,进口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四大管线建成,尤其是中缅管道将对破解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产生极大作用,标志着我国进口原油运输在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多了一条通道,极大地提高了非洲和中东原油进口的安全性。
中哈、中俄、中国—中亚、中缅四条国际油气管道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资源大国的油气输出和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缓解了我国油气供需矛盾、平加了进口安全性。但其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了我国与哈、俄、土、乌、缅在的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增强了经济互补性,在实现区域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区域经济和开展地区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成功典范。
四大管线进入我国境内后,将极大的带动本地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化工、轻工、纺织及就业方面),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如中缅管道,项目预计年总产值约1000亿元;每年可上缴税金约20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近5万人的就业机会。中石油在2013年前还要在云南新建500座加油(气)站、2500km的油气支管线和80万m3油库的油气销售网络。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国内段天然气管道干线长1727km,原油管道干线长1631km,途经4省区市、23个地级市、73个县市。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对云南省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而且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积极影响;中哈管道终端,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已建设1000万t炼油和120万t乙烯项目,中石油在哈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2万多人,累计向哈国政府上缴税费超过6亿美元;中亚天然气管道,随着液化天然气项目纷纷上马,传统的海上石油进口通道增加了液化天然气进口这一新内容,已经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增加直接就业超过4000人。
四条进口管道建成后,将在我国西北、东北、西南陆上构筑起新的油气进口新网络和格局,大大提高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和进口多元化。但为了进一步避开马六甲海峡和降低威胁,应加速海上通道的建设,即在东部积极构建海上通道,建立石油和LNG海上船运供应通道,进一步保障能源进口安全。(如,开凿克拉地峡运河,不但可以再次避开马六甲海峡,而可直接缩短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运输距离1200km,实现海上LNG供应1000万t/a以上,新增海上石油供应4000万t/a以上)。这样,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原油将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进入我国,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四条进口管道建成后,将在我国西北、东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建立构筑起新的油气进口新网络和格局,大大提高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和进口多元化。但为了彻底避开马六甲海峡和鳊军方对印度洋的控制,应在中国—巴基斯坦—伊朗之间再建一条运输通道。直接摆脱印度军方和马六甲海峡的威胁,这样,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就可完全由陆路进入我国境内。
管道建成后,维护管道运输安全就成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进一步加深与相关国家的战略合作,也包括维护管道的安全工作,在地区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两国关系方面要下更大决心和力气,确保油气运输和进口安全,以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