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就“退出中国”急刹车

2010-01-20 12:05
环球时报 2010-01-20

●本报驻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青木 胡枫●本报记者 魏莱 王跃西

谷歌这两天看上去是想在“退出中国”的问题上踩急刹车了,但巨大的惯性带着全球的观众和各种议论继续往前拥。谷歌中国18日宣布公司职员现在都已经回到工作岗位,其在华业务恢复正常运行,但19日又宣布推迟两款与中国联通公司合作生产的手机发布,引发外界不少猜想。19日两名西方驻华记者的谷歌信箱被称遭到攻击,这件平时根本不算事的事情被美联社报道出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被问及谷歌事件,而中国网民最热衷的也仍是对谷歌公司评头品足,其中骂谷歌的帖子在几家大网站上都占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刘斌19日对《环球时报》说:一些西方势力想借谷歌事件分裂中国民意,但事实证明,他们“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判断力,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成熟度,低估了中国民众对国家的感情和对国家道路的认同”。

“中国说谷歌不能例外”

谷歌指责“中国黑客攻击”事件19日又闹出新花样。继上周说一些“中国人权活动人士”的谷歌电子邮件账户“遭遇中国黑客攻击”后,19日美联社又说,包括美联社记者在内的“至少两个驻华外国记者站的谷歌信箱”也遭到黑客攻击。外国驻华记者俱乐部已通过电子邮件给全体会员发出警告。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邮箱遭到攻击是常有的事,他们能拿出什么证据?这很像是信口雌黄,没事找事。”

另据美联社报道,谷歌公司19日表示将“延迟在中国推出两款谷歌手机”。美联社认为,这个决定与谷歌“在中国遭到网络审查和黑客攻击”,以及谷歌宣称撤出中国有关。路透社称这是这场纷争以来“谷歌在华商业业务受损的第一个标志”。谷歌公司新闻发言人当天说,这两款手机是由该公司与摩托罗拉、三星及中国的联通公司合作开发的,本来要在20日进行新产品上市发布会,但没有对延迟作任何解释。

清华大学教授何茂春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谷歌取消手机发布会只是工作程序上的改变,并不是重大的政策改变,更没有什么报复意味。

《华尔街日报》18日发表文章称,“谷歌事件的余波在扩大”。文章举证说,首先,谷歌现在已经开始调查在中国的700名雇员中是否有“内鬼”;其次,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18日对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怀疑中国黑客在去年12月15日攻击了他的办公室和其他印度政府部门的电脑,因为在同一天,谷歌也称遭到了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

据路透社报道,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了纳拉亚南的“怀疑”,称这一声明是“毫无根据的”。在回答谷歌遭黑客攻击一事时,他说,中国是黑客攻击最大的受害者,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并依法禁止黑客攻击。马朝旭还就谷歌事件发表声明称,“外资企业在中国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中国公众利益和文化传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谷歌当然也不例外”。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迅速被各大通讯社转引,美联社的标题是“中国叫谷歌要遵守法律”,路透社的标题是“中国说谷歌不能例外”。路透社评论说,中国外交部对谷歌事件的表态比此前要“更强硬一点”,显示不会就谷歌公司的要求作出让步。德国电视一台19日分析“中国为什么这么强硬”,称中国已是新的超级大国。“西方相信谷歌威胁退出中国,可以影响中国人。但实际上这是次要的。中国应该驶向哪里,中国人自己有数。”

谷歌也是“外交工具”

国际舆论继续关注谷歌事件,一些不利于谷歌公司的材料正浮出水面。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上近日出现了一篇美国Howcast网络公司CEO杰生·利伯曼的文章。题目是“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都是外交工具”。作者在文中写道,1月7日晚,他有幸参加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召开的一个邀请信息与网络技术精英参加的小型晚宴,讨论如何利用高科技为外交和国家服务。希拉里对利用高科技推动美国在世界各地干预行动的作用非常感兴趣。“她认识到,如果美国的外交政策要鼓励民间运动、反抗暴力与压迫,21世纪的工具,诸如微博网站Twitter、谷歌以及视频网站YouTube将是关键”。希拉里认真询问在场每个人有何具体建议,并拟出了一些点子。包括寻求一些方法可以激励全球民众设计应用程序实现这些目标,寻求创造性的途径来确保互联网可以永远自由地接入等。出席晚宴的名流包括,谷歌公司CEO施密特、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塞、微软首席战略官克莱格·曼迪等。

硅谷至顶网ZDNET18日发表《华尔街的分析师将拷问谷歌》的文章,对谷歌此时向中国政府发难提出质疑。文章说,这个星期四,谷歌管理层需要向华尔街的投资者演示他们在2009年第四季度的利润与收益报告,其中,谷歌在华计划以及撤出中国对谷歌盈利的影响都将是关键性问题。文章质疑说,谷歌公司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表达“反对信息审查”,但为什么以前一直没提,偏偏是现在?而且,业内人士都知道,谷歌一直持续地遭受一些网络攻击,但是为什么这一次用此作为借口?是向投资者推脱经营责任吗?华尔街需要答案。

美国《赫芬顿邮报》18日发表署名博客挖苦谷歌如今的处境,文章说,谷歌好像在“玩棒球”,不过在上星期发出“最后通牒”后,这个搜索引擎的巨人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除非中国允许谷歌在不经审查的情况下继续在中国运营,否则谷歌就应该离开中国了。文章说,谷歌之所以敢这样下赌注,“可能是谷歌掌握了中国政府进行网络攻击的确切证据”,但也不排除他们其实“没啥把握,只是作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罢了”。

也有媒体为中国与谷歌的这场冲突表示担忧,认为结果难料。英国《卫报》19日称,谷歌公司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冲突已经非同寻常。一个商界的庞然大物与一个国家巨人互殴,这场严肃的小规模的冲突结果难料。“虽然中国政府遭受非议,但是谷歌公司也很难让人怜悯”,“游戏刚开始,谷歌就在第一线”。

谷歌在德国遭遇3起投诉

在中国之外,谷歌公司也正遭遇麻烦。法新社和美国《纽约时报》18日报道称,谷歌在德国日前遭到3起投诉。微软子公司Ciao、两家德国出版行业组织以及在线地图服务提供商Euro-Cities投诉谷歌在其新闻网站上显示新闻片段没有向出版商支付费用。

德国报纸出版商协会发言人福尔曼称,谷歌的侵权给他们带来惨重损失,去年所有德国报纸、杂志网站广告收入仅1.43亿欧元,而谷歌一家就靠搜索广告在德国赚到12亿欧元——“谷歌总是说,它为我们带来流量,问题是它赚走了这么多钱,流量让我们赚到什么没有?”

调查显示,谷歌在德国搜索引擎市场占80%份额,德国投诉者指责谷歌利用这一垄断地位获得不当利益。

事实上谷歌在世界各地频遭争议甚至诉讼。在意大利,去年夏天政府反垄断局因某些企业的指控,搜查了谷歌意大利分公司的办公室。在澳大利亚,默多克曾威胁谷歌“不付费就退出”。2009年法国几家主要出版商还将谷歌公司告上法庭,称谷歌的图书搜索服务“掠夺法国文学遗产”;12月底,法国出版集团拉·马蒂尼耶状告谷歌网上侵权胜诉。2009年,德国一个城市为了阻止谷歌把当地街景上网,市议会通过表决,要以每公里20欧元的标准,向其收取拍摄的权利金。当地民众认为,谷歌通过各种手段积累财富,受害者却是不明真相的民众。2009年,法国品牌路易·威登也向欧洲法院做出陈述,认为谷歌的广告宣传增加了那些出售假冒名牌的商家的知名度。欧洲各国还正创建属于欧洲自己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中国网友奚落谷歌和美国政府

正如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公司19日的文章标题——“在中国,所有眼睛都盯着谷歌”。谷歌一周来的表演时刻被广大中国民众关注和审视着。从谷歌开始威胁“退出中国”,到后来通过各个媒体再三证实“在中国的业务一切正常”后,许多中国网民感到受了愚弄。19日查看中国主要新闻网站的留言能发现,对谷歌的负面态度占了绝大多数。有网友写道:“美国政府的照会也不知发到哪儿去了,中国驻美大使应该主动到美国国务院去催一下,以免让我们某些缺钙的同胞失望”。还有网民说:“谷歌已经完成了美国政府给它下达的任务,分散了人们对美对台军售的关注,侮辱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激化了中国内部矛盾”。甚至有网民激动地写道:“谷歌的老板听着,现在不是1840年,中央人民政府也不是满清政府,要想在咱中国找饭钱,只有规规矩矩地按照咱中国的规定,老老实实地做合法生意。你想走当年英国的老路,完全是在做梦!顺便转告你的美国主子,他想来插一杠子,除了碰得一鼻子灰,什么也捞不着”。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虽然一个外国公司是否撤出中国是它的自由,但我认为谷歌的做法确实比较幼稚,他们想试试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在民间到底怎么样,一些西方势力想借谷歌事件分裂中国民意。如今事实证明,他们低估了中国民众。”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谷歌事件不单是商业事件,而是政治性事件,因此中国政府立场十分坚定,处理方式完全符合国际规范。”他说,谷歌作为大型跨国企业,遇到的问题不可能只在中国,但在德国这样的国家,谷歌的炒作冲动可能就不大,因为他们不可能获得当地舆论和政府的同情,谷歌对中国的态度是由其背后的政治因素决定的。

何茂春说,谷歌在世界其他国家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率往往高达90%,因此对于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谷歌可能是不满意的。谷歌事件显示“其在中国经营时遇到了挑战”,但威胁别人的做法只会伤害自己,谷歌应该学会本土化、法制化,当一个适应环境的竞争者,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自己。互联网涉及的法律体系不仅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还有社会法律体系,如黄、赌、毒和暴力等;此外,还要受当地文化和宗教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