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阿使馆曾被迫关闭9年

2010-01-20 12:05
环球时报 2010-01-20
关键词:扎伊火箭弹喀布尔

张 敏

自1955年建交后,中阿两个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发展得很顺利。但到了90年代初,由于阿富汗内战突发,安全形势恶化,中国驻阿大使馆被迫撤离,两国之间的相互交往也一度停顿了将近9年。

苏联从阿富汗撤走军队之后,1992年4月28日,抗苏游击队组织从亲苏政权手中接管权力,建立了伊斯兰国。各派之间因权力分配不均,当天就陷入了一场持久的全面内战。首都喀布尔的各个城区被不同派别占据。最多时有40多个司令部互相对峙。尤其是总理希克马蒂亚尔和总统拉巴尼两派之间的战斗更为激烈。城市建筑破坏严重,市民遭到重大伤亡,大量难民逃往国外,外国代表机构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我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是,希望阿富汗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各派通过协商建立起基础广泛的、能为各方接受的联合政府。阿各界称赞中国是“唯一不干涉阿富汗内政的国家”。然而,在当时那种战争环境下,我馆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越来越困难,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我馆与阿总统府仅一墙之隔,距总理府、外交部、安全部等要害部门也非常近,它们都是被争夺和打击的重点目标。所以每次发生武装冲突,我馆都难免受到波及。不时有人想要借道我馆对总统府发动进攻,都被我们劝走。更主要的是火箭弹的威胁。开战的最初9个月里,在1万多平方米的馆舍内,就先后落下13枚火箭弹,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一栋小楼变得千疮百孔,所有门窗的玻璃几乎全被震碎,无法御寒,水电供应也很紧张。

当时,国内对我馆人员的安全十分关心,使馆为了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也根据现有条件在住房、对外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和安排。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到了1993年年初,形势更加恶化。阿政府不能正常运转,大多数外国大使馆都已经撤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最终决定暂时关闭我驻阿使馆。2月11日,我们一行9人撤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在那里暂住待命,继续观察阿富汗形势。阿富汗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和政治司副司长在呼啸的火箭声中前往机场为我们送行。

临行前,作为驻阿使馆临时代办的我回答了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的提问,表示这次撤馆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没有政治因素,一旦条件具备,我们将马上返回阿富汗,恢复使馆工作。遗憾的是,9年之间,形势始终未见好转。在撤馆两年之后,当国内派人前去查看馆舍时,当地雇员告知,这两年之中院内又中火箭弹60余枚。我们随即请阿外交部派专业人员前去清扫。从院中拉走火箭弹爆炸后留下的碎片,竟然装满了一辆小型卡车。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用武力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同年11月27日,联合国在德国波恩召开关于阿富汗未来的磋商会议。各方代表于12月5日达成一致,决定组建以卡尔扎伊为主席的临时政府,接管塔利班遗留下来的政权。

我国政府对波恩协议表示支持,决定积极参与阿富汗的和平进程和战后重建。因此,国内临时决定派我以外交部代表的身份前往阿富汗。由于战争还在进行,没有飞往喀布尔的民航航班,只有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飞往喀布尔的一架联合国的小飞机可乘。因此,我们一行于12月14日从北京出发,先到伊斯兰堡,然后搭乘那架小飞机。虽然票价很贵,要1000美元一张,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这一路上相当惊险,因为我们要飞过美军与武装分子交火的地区。19日,我们抵达巴格拉姆机场(当时已经是美军基地),然后转乘阿富汗礼宾司司长的汽车。从机场到喀布尔约有60公里,那段公路已经完全被毁坏,很难分得清主干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偏离主道碰到路边的地雷。所幸一路上有惊无险。

到达喀布尔后,我们立即拜访了阿富汗新内阁成员,并于12月22日参加了阿临时政府成立仪式。为表示对阿富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政府决定向阿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这批物资于3月底移交阿方,中国成了第一个落实援阿承诺的国家。2002年1月23-24日,卡尔扎伊主席访华,时隔38年后,阿富汗国家元首第二次来访。

2002年2月6日,中国驻阿大使馆在闭馆近9年后复馆。虽然喀布尔的冬天十分寒冷,但复馆仪式的气氛却隆重而热烈,阿临时政府5位部长出席。事前,卡尔扎伊主席曾表示要亲自来祝贺,可是,由于天气原因,他没能按原计划回到首都,加上通讯条件的限制,无法相互沟通,待他赶到时,仪式早已结束了。5月初,我新任驻阿大使到任,从而结束了多年来大使馆一直由临时代办主持的状况。中阿两国关系也重新走上了正常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扎伊火箭弹喀布尔
玛拉拉·尤萨法扎伊的日记
希拉里将参加卡尔扎伊就职典礼
卡尔扎伊这 年很无奈
卡尔扎伊呼吁塔利班参加大选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