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1月19日文章,原题:对于中国来说,主导之路不平坦 中国的政治气氛一如北京的严冬寒气逼人。对于全球经济决策来说,这可能加剧从贸易到汇率及全球变暖的种种问题上的摩擦。
相关人士透露,北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带头否决一项协议后,一名西方领导人表示,没想到中国会如此施展力量,原以为这种情况要到10-15年后出现。新加坡世纪亚洲战略咨询公司的巴斯卡兰说:“中国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看法正经历根本性转变。”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巩固中国的信心。去年西方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时就已领教过。巴斯卡兰认为:“这恰恰反映世界权力平衡的真正转移。”按照这种看法,中国能够做到更加自信,因为它认为美国军力捉襟见肘、财力走弱,日本已陷入不可逆转的衰落,而欧洲仍是一盘散沙。
因此,如果伙伴国认定中国一意孤行,可能导致针锋相对的报复和怨恨的恶性循环,引发政策失误的风险。如果美国的失业率继续保持两位数,指责中国“偷走”美国就业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响。麦格理证券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库尔茨说:“近来媒体呼吁对中国汇率政策实施关税报复,这为2010年的贸易关系定下令人不安的调子。而且,11月美国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公平贸易可能因此成为今年持续炒作的政治议题,从而也带来市场风险。”欧亚集团的分析师康索纳利说,作为第一个从金融危机复苏的大经济体,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世界对北京的期待正迅速上升,希望它担负起随之而来的责任,但北京似乎无意充当外界强加的领导角色。关键在于,北京不愿为任何全球协定或合作,而牺牲国内增长或政治和经济稳定的目标。
也有中国问题观察家对北京受到民族主义强硬派左右的看法不以为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家说:“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从未中断,因此更依赖良好的对外经贸和政治关系,同时将遭遇更多困难和冲突。”他认为,问题大体得到妥善处理。中国处理几乎所有贸易纠纷都根据世贸组织规则,该国去年还增持美国国债,这可不像一个要对抗的国家的做法。这名分析家说:“换言之,中国在驾驭外界对这些事情的观感方面做得不好。真正有意思的是,这种观感是不是比实际情况糟糕得多,在美国政治背景下意味着什么。”▲(作者艾伦·惠特尼,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