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毅刚 胡晓娟
毫无疑问,投资拉动型的增长还将延续,但少了两万亿信贷支持的2010年,“新一轮产能过剩”可能威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大暑之后必有大寒。在经济偏快甚至过热的喧嚣中,2008年底我国经济内忧未解,却与一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前期针对“三过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的政策“药效”尚未来得及发挥作用,一段用非常之策的非常时期紧锣密鼓的展开了,并从2008年四季度一直延续,贯穿2009年全年。
所谓随形就势,在直面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做了重要调整。近两年为抑制过热而日渐趋紧的顺周期调控政策让位于反周期的积极和宽松政策;前期担心的投资过快、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等问题,也随着“四万亿”投资的部署,变成唯恐不及。广被流传的“白加黑”和“五加二”,成为促进投资高涨期有关部委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除投资外,为“保增长”中央调控政策“多拳并出”,大规模结构性减税、促消费、大范围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出口退税率保出口、拓市场等政策密集出台。全球经济一片“风声鹤唳”之时,中国“一枝独秀”支撑世界经济加快走出这百年未遇的衰退。
砥砺奋进逆势飞,一切似乎都将回归美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问题和困难依旧不少。有经济政策风向标之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
辩证的表述中,其实蕴涵了危机仍未结束的信号:一方面,在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的条件下,2010年我国经济短期的稳定性将面临挑战。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将成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最大制约。毫无疑问,投资拉动型的增长还将延续,但少了两万亿信贷支持的2010年,“新一轮产能过剩”可能威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而且各地涌现的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也在加大。这都将“伤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定调,四方面的变化值得关注:一是“保”让位于“稳”。2010年“稳增长”在政策调控力度、节奏和重点上都将有明显变化,不是直接干预,而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二是“调”优先于“保”。2010年政策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首位,更强调结构调整。三是需求侧的政策调控得到加强。不同于反危机时以刺激供给作为手段,2010年中央政策管理更加强调扩大需求的重要性。城镇化等刺激需求的政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四是货币政策将明“松”暗“紧”。虽然会议并没有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但由于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出于对通胀预期的担忧,以及支持经济复苏任务的完成,宽松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和退出不可避免,只是调整的时机将随形势而定。
2010年仍是浙江的挑战之年。一是货币政策的逐渐收紧以及部分利好政策的逐步退出将加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二是关系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亟需破题。尤其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协调的要素价格改革面临攻坚,这不可避免对经济发展的惯性造成一定冲击。三是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经济仍面临以何种方式突围的问题。
图/新华社
当然,危局之下必有大机遇。2010年,浙江发展至少存在三方面机遇。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要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投入和财税政策支持,引导浙江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布局新增长点的政策机遇。准确把握中央产业政策调整导向,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时期的增长点。三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政策机遇。新一轮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政策窗口已然打开,浙江可以抓住这一良机,积极推动浙江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广利用“两分两换”等已有成熟经验,进一步提升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