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为榆林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10-01-16 06:56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兰炭榆林市榆林

■ 华 锐

产学研合作为榆林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华 锐

在资源开发优势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榆林市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由封闭落后地区向开放开发热点地区的转变,由几十年吃财政补贴向为国家财政作贡献的转变,经济社会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200 9年,榆林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六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榆林市上上下下都保持着冷静。“榆林要可持续发展,单纯依赖资源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去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从项目集聚走向产业集群,从产业集群走向创新集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说。

然而,榆林是改革开放以来靠着资源开发迅速发展起来的,没有部属院校、研究所,省属科研单位也寥寥无几,科研实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面对现实,如何借梯上楼、借脑生财,对接高等院校(所)的优势科技资源,引领企业升级?

产学研合作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推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成功经验。当前,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不断西移,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巨大需求,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中共榆林市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今后十年,榆林要面向省内首府西安市,牵手周边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兄弟市,进军环渤海经济圈,打造我国内陆开发开放的战略新高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要强力推进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中心城市三大建设,到2015年,GDP年超过4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榆林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市50强;到2020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建成中国经济强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榆林市决策者认为,宏图要变为现实,榆林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与智力支持做后盾,推进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榆林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现实需求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宏伟的蓝图也为地方引进科研机构、科技人才、高科技项目与企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提供了机遇,为产学研合作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思路决定出路,榆林市委、市政府开始加强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研发平台,加快成果转化,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榆林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榆林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发挥支撑作用推进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的决定》与《实施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决定》、《榆林市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建设创新型榆林的若干政策规定》等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350万元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3000万元的校地产学研专项经费。

榆林搭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促进产学研合作平台——“61211”科技创新工程于2007年启动以来,累计投入1亿元,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新材料、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六个重点领域,为自主创新与产业孵化奠定了基础。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山地红枣微灌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重大专项课题,以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土地承包大户孟好海经营的580亩山地为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平台,重点研究解决了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山地红枣微灌节水技术、集成了降水就地利用技术与水肥高效调控技术,搭建了枣树需水监测远程传输平台,探索了科技要素紧密结合的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新机制,形成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体系,建成了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山地红枣微灌试验示范区,形成了“孟岔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山地红枣每亩年灌水量由169立方米减少到50立方米,减少了70%。该项科技成果已在榆林市推广面积达4750亩。专家鉴定组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山地滴灌设计计算方法、山地涌泉根灌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榆林市推进的产学研合作使榆林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与企业笑逐颜开,他们对产学研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技术创新逐渐成为榆林市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自觉行动——

“市场尖刀与技术长枪共同组成精锐部队,一同走科技创新之路。”用这句话形容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是很合适的。他们组成的这支精锐部队,首次在国内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吨/年新型煤炭低温干馏兰炭生产成套技术和装备生产线,同步开发出的兰炭生产配套自动监控系统和废水处理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兰炭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焦油炉气综合利用和废水净化循环利用,确保了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精确控制和生产稳定,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环保水平,带动了榆林市乃至全国的兰炭产业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在榆林市建成9条60万吨/年的生产线,产能达480万吨,预期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该项目已申请专利23件,授权14件。该项成果获2009年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引才引智先人一招,校地双方发展共赢。近年来,榆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校地双方共赢,让科研院所发展破浪扬帆,让榆林经济奋蹄扬鞭,产学研合作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榆林市与国家煤科总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和项目协议,先后有500多名国内外专家到榆林合作交流,形成了合作研发、技术转让、科技服务、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托培养人才、建设科技园区、资源共享合作等模式,实施校地科技合作项目260多项,合同总金额3500多万元,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诊断560多次,解决了300多个技术难题,取得了180多项科技成果。

同时,榆林市研究起草了《兰炭产品技术条件》、《兰炭用煤技术条件》、《兰炭产品品种及等级划分》三个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培育出国内第一个优质荞麦杂交种;突破了长柄扁桃人工栽培和制备食用油关键技术;引进世界上首套工业化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装置(20万吨DMTO)和拥有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兖矿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成国内已投产的最大煤制甲醇装置——兖州煤业榆林能化公司60万吨甲醇装置;美国GE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甲醇低压羧基合成醋酸、德国鲁奇低温甲醇洗及甲醇合成、荷兰荷丰超级克劳斯硫回收技术成功应用。

在榆林,产学研合作正逐步产生聚变效应,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据介绍,榆林产学研合作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99项,申请专利304件,授权专利215件,获省科学技术奖22项,市科学技术奖138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达70%以上,累计净增产值12亿元。

2010年10月22日,榆林市第二届校地产学研合作峰会暨“科教引领 创新转型”高层论坛在西安举行,峰会对促进产学研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榆林全市上下重视科技、鼓励创新、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日益浓厚,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科技进步已成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产学研合作不仅达到了校地双方发展共赢的目的,也为榆林创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使榆林在宏观战略与现代农业、能源化工、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榆林市政府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兰炭榆林市榆林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鉴定兰炭与煤粉互混样的方法解析
榆林感怀
兰炭在钢铁(冶金)领域应用专题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废弃橡胶黏结剂热压成型制备兰炭型煤*
走榆林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榆林抿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