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学,任 红,杨雪婷
(大连民族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组织人事部,辽宁大连 116605)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产业就业结构分析与预测
于成学a,任 红a,杨雪婷b
(大连民族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组织人事部,辽宁大连 116605)
对产业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能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在对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成份数据的预测方法对中国2008~2015年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降至30%左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则增到30%左右;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上升到40%左右。可见,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是非常频繁的。
就业结构;G M(1,1)模型;预测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下滑,从而导致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劳动就业结构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1]。对产业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有利于就业政策的制定。
目前,国内外关于就业结构预测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Puri用自回归模型预测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就业结构变动[2];郭克莎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间劳动力结构的变动,并且分别分析了一、二、三产业内部就业比重的历史变化,预测了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3];胡雁雁分析比较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比例,计算出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预测[4]。高素英等构建了就业结构变动的Markov链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河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结构变动的平均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同时通过设定初始就业结构向量,再利用求得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对河北省未来10年的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5]。不同于以上研究,本文将采用成分数据和灰色系统模型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中国产业就业结构进行预测,进而提出金融危机下产业就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不断增加,逐步超过第二产业,只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差别,这种变化趋势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有着速度差别。2007年,中国总的就业人口数达到76 9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占总量的比重最大,为40.8%,而第三产业占总量的比重仅为32.4%,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中,均是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为主,而且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超过60%,见表1。
表1 部分国家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分析(%)
然而,中国的产业就业结构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观察近些年来中国产业就业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变化情况,本文绘出了2000年、2003年和2007年产业结构的饼图(如图1、图2、图3)。
比较上面三个产业结构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50.0%减少到2007年的40.8%,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22.50%先减少2003年的21.6%,然后又上升到2007年的26.8%,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则从2000年的27.5%上升到2007年的32.4%。从2008年10月至今,中国大量的制造业关停并转,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金融危机是造成此期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源,而产业结构急剧变化是造成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压力所在。
在已知就业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情况下预测未来年份的就业结构状况,通常主要采用分别预测各就业人口成份的未来份额,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造成所有就业人口份额的预测值总和不再等于1,出现这种结构的关键问题是饼图中的成份数据是一组受约束的数据,即饼图中各份额均大于等于零,并且总和必须为1,因此如果将饼图中的p个份额用一个p维向量来表示,则它的自由度只有(p-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主要采用一种成份数据的预测建模方法,同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对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预测。
在统计学中,饼图各份额数据的组合又被称为成份数据,如果有一组按时间顺序收集的成份数据序列:
鉴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已有的记录信息建立成份数据的预测模型,并预测第T+l时刻的成份数据XT+l,下面给出成份数据预测建模的算法步骤如下:
1.对原成份数据做一个简单的非线性变换
以上成份数据的预测建模方法能有效而准确地预测出随着时间变化或突发事件发生目标值的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因此,运用此方法完全可以预测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为了研究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本文对《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年)中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中国产业就业结构成份数据见表2。根据表2的数据,运用成份数据的预测方法,建立中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动态规律分析模型,并对2008~2015年中国的产业就业结构的比例进行预测。
表2 中国2000~2007年就业结构数据
对于t=2000,2001,…,2007年,经非线性转化得到的数据见表3。
表3 2000~2007年非线性转化数据
对于t=2000,2001,…,2007年,经非线性映射得到的数据见表4。
表4 2000~2007年转角数值(弧度)
表5 2008~2015年的转角预测值(弧度)
从而得到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在2008~2015年的预测值,见表6。
表6 2008~2015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预测值
根据以上预测,可以看出,从2008~2015年期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下降, 2015年降至30%左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则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08~2015年间增到30%左右;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大幅提升,到2015年,将达到40%左右。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以上预测结果显示了中国的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与金融危机直接相关。
本文基于成份数据的非线性降维方法,并结合灰色系统建模预测方法,对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30.28∶30.34∶39.38,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2007年下降10.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比2007年提高3.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比2007年提高6.98个百分点。可见,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是非常频繁的,因此,在此期间,应该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对劳动力人口进行引导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饮食、流通等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同时扩展中、低端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发展资本密集、高技术制造业中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另外,应该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消除体制性障碍,积极促进劳动力市场与资本、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的相互贯通,建立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传递网络[8],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保障劳务输出的有序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引导劳动力在区域、城乡、产业间合理流动,确保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实现同步调整,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1]马斌.广东省就业结构的特征分析[J].广东经济, 2007(5):33-36.
[2]PUR I.Foreeasting industrial employment figures in southern califomia:Abaye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J].Regional Scienee,2000,134:503-514.
[3]郭克莎,王延中.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1999:33-36.
[4]胡雁雁.产业结构的就业比较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2):41-44.
[5]高素英,田立法,王竞,等.区域就业结构的Markov链预测分析[J].商业时代,2008(18):95-97.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China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YU Cheng-xuea,REN Honga,YANG Xue-tingb
(a.College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b.Department of Personnel and Organization, Dalian 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 structure can provide the right employment polic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employment structures in China,thispaper forecasts the three industrial employment structures between 2008 and 2015 using grey principle data metho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atio of employment population for the first industrywill decrease by 30%in 2015,increase by 30%for the second industry in 2015,and increase by 40%for the third industry,which suggests that the flow ofChinese labor is very frequent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employment structure;Model of G M(1,1);forecast
G306
A
1009-315X(2010)06-0581-04
2010-06-03
于成学(1970-),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董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