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的构思和追求

2010-01-10 00:54侯甬坚
关键词:政区西安

侯甬坚

(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2)

“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的构思和追求

侯甬坚1,2

(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2)

组织和创作八卷本的“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势必要跨越不同时代,在丰富的自然和行政区域层次上展开对西安地理位置及区位价值的透视分析;西安历代政区沿革是一种城市记录,更是社会生命的一种体现,为此应当融入社会学理念的阐释。透露这一系列著作写作意义和构思,将为作者们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增添知识经济或网络时代的机会、责任和豪情,而摸索经典学术著作的创作路径,又可视作学者们萌自文化自觉意识追求惯性的自然流露。

长安;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

从历史的长河上进行考察,在渭河南岸龙首原南北宽阔的土地上,长安、西安两个政区名称可谓源远流长。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关中地区设置长安县,七年(公元前200年)这里被确定为西汉国都,至唐末哀帝天祐元年(904)迁都洛阳,长安作为都名前后使用了数百年,作为县级政区名称则使用了2 000多年;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设置西安府起,一直到2010年的今天,西安之名的使用时间也有600多年。立足于今日西安的回顾和考察,这些都是西安城市史的研究内容。

城市史研究是自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历史学分支学科,国内外学界对其界定已经很多[1],如果不是把城市史研究领域模糊起来的话,那么城市史研究理应是就城市地域范围内所作的关于城市起源、发展演变的专门探讨。我们所面对的西安理应是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一处圣地。

一、西安地理位置及区位价值透视

一座城市的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位置是容易测量和判断的,如西安位于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42°~34.45°之间,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渭河之南、秦岭以北、陇海铁路线上。它是陕西省省会,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之一。然而,这是不与周边区域相联系的叙述方式。事实上,任何一个地理位置本质上都是同周边区域存在着相互关系的。这种关系的内容丰富或持续与否,可以以时间尺度的专题研究来予以说明和论证。

早在1942年抗日战争大后方重庆,地理学家沙学浚发表《位置价值》一文,已经阐明了地理位置的区域意义。他说:“位置(英文和法文为position、situation,德文为lage),是地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据德国地理学家Schmitd P H的解说,位置是‘地面上一地点与其他若干地点间之关系,此项关系愈显著,则其间联系愈强而愈复杂’……可见位置是指空间的相对关系而言”[2]。这在地理学中的专业表述,即为区位分析(locational analysis)。

依循这样的认识,初步判断西安地理位置及其区位的价值是极其丰富的,历史上作为国都或西北军事重镇存在的各种特别情形,均达到了当时条件下的最高程度,甚至连西北地区的边疆民族以及域外各国也同长安或西安产生了各种联系。对今日西安城市位置的区域层次加以判断,见表1的内容。区位价值或优势的提升,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综合作用。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处于中国黄河中游地区关键位置上的西安如何能够发挥出更加强劲的辐射作用,理应从历史上寻找经验,从现实社会中获得启迪。

表1 西安城市位置的区域层次

二、西安政区沿革:社会生命的一种阐释

人们习见的许多单纯的政区沿革文书,重在对政区及其治所、辖境的沿革进行梳理,已经同当地的人群及其社会内容呈分离之势。事实上,对于西安这样的都市而言,历代政区沿革不仅是一种城市记录,而且更是社会生命的一种体现。长安有幸为都,西汉政府为之迁入了大量的关东豪杰及其家属。为实现“强本弱枝”的策略,在政区制度管理上又别出新招,是为突出和加强京畿之地的三辅之制,这即为政区制度本身所包含的社会性。

一个政区之内的人口、经济水准乃至其面积均有可能成为确定设置政区或政区等级的基本依据。而当有的地区失去基本社会条件(如荒漠地区的水源不济)之时,在原有的政区建置被撤销的情况下,人们或许才会深切感受到“社会生命”存在的理由和意义。而西安,其漫长的城市史体现的就是城市环境、地理位置及其区位优势强大的生命力(表2)[3-5]。

表2 西安城市史的政区脉络及其转折

在“八水绕长安”所形成的西安小平原地域上,在完整考虑西安都城营建史、相关性和继承性的场合,有必要将西周丰镐、秦都咸阳也包括在西安城市史之中,故有学者认为,“如从公元前1059年周文王都丰算起以迄于今,古都西安的城建史应该有3 060多年的时间了”[6]。这一时间之长,在中国城市史中居于前列。

三、“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的意义和构思

此前我们的一个预想是,堪与悠久古都长安城历史比肩对映的学术著作还没有问世,这应该是学术界致力的一大目标[7]。一座悠久而壮丽的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所昭示的意义[8],也是通过深入不懈的研究,方能予以不断而充分的揭示。

在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组织和敦促下,我们着手组织撰写的西安城市史(含长安都城史)系列著作为八卷本,其具体构思内容见表3。

表3 八卷本“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的组织构思

(一)撰写目标

本书为研究性质的系列城市史(含都城史)。撰写目的是在目前条件下,完成一套堪与悠久古都长安城、著名城市西安的城市历史比肩对映的系列学术著作,即关于西安这座城市起源、延续和发展演变全过程的完整叙述。

(二)基本设计

本书的设计,是按朝代分卷,从前到后分为八卷(各卷名称按突出都市、顾大头、从习惯的原则来确定)。除了采用文字叙述和表格表达外,在书中插入精绘精选的有关地图、遗迹和实物图片、建筑图片。为提高本书的学术性,提倡作者制作研究用图、用表,在正文不易插入的情况下,可作为附录放置于书后。其后统一为“大事记”,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排列方式按英语字母顺序)。

刘丽芳极少光顾丈夫公司,生意上的事也从不过问,她今天来的目的只想推心置腹地与丈夫谈谈,尽最大努力地解开丈夫心中那个结,那个结关乎两个人的声誉,甚至婚姻。丈夫的匆匆离去对刘丽芳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三)基本内容

本书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城市史,但以综合性为总的著述特点。基本内容包括城市的位置、范围、建筑及其营建、改扩建过程,城市的基本布局、功能及其演变,都城皇宫、官署、军事防御设施等建筑形制,以城市为空间场所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展开,城市百业、城市居民来源、族别、分布及其日常生活。所叙述的内容,均自然体现在本卷著述所对应的时空背景之中。有关各卷构思、撰写中参考的写作提纲见表4。

(四)撰写范围

所谓都城或城市,是指该地居民及政府管理机构常驻的场所,这是其主体部分(城墙是一种标志),也包括城关部分(周边及外围),或近代以来的郊区范围。出于研究的需要,有些同城市内部关系密切的内容(如皇帝行宫、军事防御设施、商路等),可以有选择性地纳入。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发挥各位作者已有的专业特长,注意从自己的学术积累中提炼思路、提取资料、展开写作、形成本书。本书的主要构成是作者负责朝代都城或城市基本历史内容的写入,基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产生的认识,也可以写入。

(六)作者商议会及主编的责任

本书的构思和撰写,无异于攀登一座学术高峰。为保证本书撰写过程中各卷的连贯性,将不定时召开作者商议会,由主编负责召集,协调员负责安排,就撰稿进度及撰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商议和决策。作者之间应当互相信任,互通学术信息,交流彼此看法,促进认识,最终提高全书的质量。主编应当及时了解各卷的撰写情况,最后进行统稿。

(七)若干基本共识

(1)本书撰写的效果和目的是努力使读者能够看得见或感受得到这一座城市的存在。无论朝代之长短、都市之盛衰,每一卷都很重要,各卷共同构成“西安城市史”系列(含长安都城史)。

表4 供各卷构思、撰写中参考的写作提纲

(3)依据现有条件和可能性,写出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历史内容偏少的分卷,可多选多写。

(4)城市的发展史会涉及许多方面,但首先是把每一时代最有特点的内容写入书中。历史内容偏多的分卷,可少选精写。

(5)为避免各卷写作上有可能出现的重复现象(如地理环境要素方面),最好的办法是把撰写内容尽量都集中到本卷所对应的朝代上。

四、结 语

1830年1月,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所著的《地质学原理》第1版出版,以后他一直保持着修订再版的习惯。由于他持有物种不变论的思想,因此认为生物进化是超自然的智慧的结果,并同交往密切的达尔文有过多次激烈的争论。到1966年10月,他最终接受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物种变异理论,于是有了他的《地质学原理》第10版。1872年1月,他为该书第11版写了序言,称5年来“气象学和气候的重要理论问题,引起了不少辩论,而深海网捞,也提供了不少关于海底温度、形状和生物的新资料”。为此,他改写了该书的第10、11、12和13章,在第20章里增加了最新了解的有关洋流的事实。中国科学界于1959年初版之后,在2008年再次出版了这部名著[9],这就是“一书多版”之显例,值得长于“一人多产”的学者加以思考一番的。

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作品的话题,却是以他人的认可程度作为最重要的参照内容。1990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日本参加“东亚社会研究讨论会”后,写下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题词[10]在学界广为流传,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写作中尝试追求的一种境界。在第1版的撰写过程中,对于他人的优秀作品不妨有较多的兼收并蓄的部分,哪怕使这部著作有了“编著”的痕迹,也是富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多事研讨,逐步推进。

目前,集体著述已成为科研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参与者同气相求、彼此照应、倾心合作、努力而为,是为一部成功之作的基本保证。本书第1版出版后,面对已有的难度和高度,继续保持在修订的方向上,堪为志同道合者践行的一种学术追求。

(本文撰写中得到李冀博士研究生、由淑敏、杨恒显以及2010级历史地理学、科技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帮助,作者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1] 姜 芃.城市史是否是一门学科?[J].世界历史,2002,23(4):98-104.

[2] 沙学浚.地理学论文集[M].台北:商务印书馆(台北),1972.

[3] 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

[5] 内政部.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6] 吴宏岐.西安历史地理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

[7] 侯甬坚,孟凡治.长安城:人类史和自然史研究之胜地[J].唐都学刊,2008,24(2):69-76.

[8] 人民日报社.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N].人民日报,1992-06-18(1).

[9] 莱伊尔.地质学原理[M].徐韦曼,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 黄淑娉.有情应怜书生志,临别花开君子兰:费老对中国人类学的理论贡献[N].中国民族报,2010-10-29(6/7).

Ideas and pursuits for the book series“Urban History of Xi'an”

HOU Yong-jian1,2
(1.Center for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China,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Shaanxi,China;2.Institut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hinese Geography,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Shaanxi,China)

Fororganization of the eight volumes of the“Urban History ofXi'an”book series,the authors have to consider many different time periods.To investigate the position and location value of Xi'an,they als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 natural regions and the frequent chang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These chang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re not only the annal of the city,but also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life.W ith some theories of the sociology in the books,they have revealed the above pursuits and ideas to show a broader creating space for the authors of the book series,and also add pride,chance and responsibility of our knowledge-economy and ne twork t ime to them.Searching a nice way to create an excellent book series can show spontaneous outpouring of the inertia from the pursuing of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hang'an;Xi'an;urban history;book series

K928.6

A

1671-6248(2010)04-0016-05

2010-11-22

侯甬坚(1958-),男,陕西扶风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部委员。

猜你喜欢
政区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江苏省政区图
MOROSO西安旗舰店
古代“淮南”政区沿革及其演化规律
家住西安
耦合与失衡:闵行政区变迁中的上海城镇化进程(1958—1992)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江苏省政区图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