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自己不同寻常之处。比如卖大米的不少,但有几个卖出了名堂?而有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塑胶大王”王永庆,他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卖大米开始的。
少年时代的王永庆,家境贫穷,连裤子都买不起,每天都穿着他母亲用面口袋给他改的一条裤子,上边还印有“中美和资”的字样。家里勉强把他供到小学毕业,15岁时他就被迫到一家米店里做小工。刻苦用心的王永庆,在工作之余留心观察卖大米的诀窍和学问。第二年,他央求父亲支持他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米店。父亲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借来200台币,不久王永庆的米店就开张了。
由于资金少,王永庆的米店地处偏僻,门面又小,和嘉义县城的其他30多个米店相比,生意很难做。而离王永庆的米店不远处就有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既批发又零售,谁又会到这家少年开的不起眼的小米店来买米呢?坐等不来,那就主动出击,王永庆背起米袋,走街串巷,一天到晚累得够呛,但米店的生意还是不见起色。
一天,王永庆在米店里望着米仓里的米发呆,突然一拍大腿:“有了!”由于那时碾米技术落后,卖的米中有好多没有脱干净,还有不少小石子、小木棒等类的杂质。有的米店为了赚钱,故意往米里掺杂物,不仅虚抬了米的重量,而且增加了用户淘米的麻烦,很让大家头疼。王永庆想的办法就是为客户着想,把米里的杂质清理干净后再卖给客户。
他立即喊来两个弟弟,干到半夜,把第二天要卖的米中的杂质一粒一粒地拣出来。结果,第二天的米生意很快就见到起色。从此以后,买米的大婶口口相传,说王永庆卖的米几乎不用淘洗,由此米店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这就是王永庆卖米的第一招: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入手经营,卖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服务。
在做生意中,王永庆始终牢记父亲经常说的那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有钱,但有力气,他相信只要不惜力气,就会有回报。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王永庆忙完米店的活刚要上床睡觉,门外响起了敲门声。王永庆打开门一看,是铁路对面旅馆的厨师,说刚刚来了两个客人还没吃饭,恰巧旅馆里没米了,叫王永庆送点米过去。王永庆二话没说,立即冒雨给那家旅馆送去了米。由此他又发现卖米的第二招:“送米到家。”别人送米顶多送到家门口就完事了,王永庆却不止于此。他到主顾家,发现还有没吃完的陈米,就先倒出来,放到一边,把这家的米缸清洗干净擦干,倒进新米,找来几张白纸放在新米上边,再把陈米倒上。如此主动精细的服务,自然使人有物超所值之感。这些细节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主顾,回头客自然就越来越多了。
做任何事情贵在用心,王永庆卖米还有第三招:“巡视米缸。”他每次送完米,都拿小本认真记下这家的人员、吃米的量以及发薪酬时间等情况,在这家人米即将吃完之时,就主动将米送上门去。遇到家庭拮据的,也不急着催钱,等有了钱再给。
王永庆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主动满足顾客的需要,如此做生意,如此去经营,事业的兴旺发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正是卖米赚来的第一桶金,为王永庆以后建立庞大的企业王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