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明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校高一年级体育新课程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现就我校新课程改革情况提出一些自己个人见解,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预计出现问题:学生受各方面影响,导致上课积极性减弱,完成课程目标受限。
形成原因1:由于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运动技能普遍较低,学生完成运动动作受限、动作形态变形、不协调、怕受他人讥讽、嘲笑,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会就越不会、不具备就越不具备”。例如:现阶段普遍存在学生喜欢体育课,但是学生到了体育课堂就不喜欢运动(由于学生个体普遍存在运动能力低),体育课堂中表现出:喜欢自由活动、喜欢扎堆闲聊;认为:“紧张的文化课生活终于找到一个放松的机会”,因而形成一种变相的“喜欢上体育课”。这是新时期制约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的瓶颈问题。
解决方案: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前题就是:学生具备一定运动技能。也就是所谓学生要“会”要“具备”。根据解决问题“查漏补缺”的原则结合我校现阶段高一年级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全体高一年级体育教师积极配合,在必修体育教学中,积极倡导两个“全面”,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必修课程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以必修体育课为基础,选修体育课为亮点(好比必修体育课为果树,选修体育课为果实,果树结果才有价值,选修体育课也就闪光了)。形成必修体育课支持选修体育课,选修体育课带动必修体育课的新局面。以达到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形成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的目的。当学生“会”和“具备”了运动技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真正喜欢上体育课。从而解决新时期制约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点:高一年级全体体育教师认真带领全体同学进行身体练习,有选择的学习,并对有些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和简化(降低要求),根据学生需要去创新和发展。从而普遍提高学生个体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为选修体育课这个亮点打基础。
形成原因2:学生兴趣不能持久。学生身体练习期间由于受场地、器材、教师教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先前建立的兴趣降低或终止,形成学生后期被动或不积极参加身体练习,导致教师完成课程目标受限。
解决方案: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要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兴趣”的延续。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不是说不要竞技运动项目,而是应该有选择的学习,并对有些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和简化,根据学生需要去创新和发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①培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众所周知,有兴趣才有动力。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要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要由过去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时期教与学的平等、互助、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教出特色。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方法,只要激发学生看、激发学生想、激发学生比、激发学生闲睱时间也要练的方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贯穿课堂的始终。课前,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课中,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课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兴未尽的感觉。形成:“教之初——趣以生,教之中——趣更浓,教之后——趣亦存”的教学理念,用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特长,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关键点:教师角色、观念要转变,教师要由过去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在“兴趣”上下功夫;学校提供完善的场地、器材,保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场地有器材,杜绝以往的“徒手练习、原地练习”充斥教学课堂的现状,确保学生的“兴趣”。
②转变以往对学生机械、死板的评价体系
以往我们对学生体质的评价,是运动成绩的评价。体育教学被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考试项目、教学方法规定太死,教学内容要求面面俱到,而且被统一了标准和要求(例如: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技术动作时,学生经常出现“为撒”、“有什么好处”等话语,都是学生被机械、死板的考评机制演变的思想)。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没有学精、什么都没有学会。此次课程改革针对这一现状响亮提出:“提高学生一两项运动的技术、战术水平,增强技术和战术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运动、充分的学习、充分的提高,确保每位学生受益。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也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建立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有利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评价体系。把评价作为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