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还须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

2010-01-08 05:27陈永华
北大荒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方法语文

陈永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的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创新。在这一创新活动中,还须加强对教师主导性的认识,重视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发挥“导”的作用。

一、引导作用

引导,即引路导向,或叫做诱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于导”。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的讲,主要就是引导了,自主学习的关键也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新课的引人,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思想、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样的引导,能使学生尽快地“上路。比如,在新课的引入中,我们教师激趣设疑,创设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采取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引导就在这里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在启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积累感悟,积累语感,启迪智慧,培养思维能力方面,同样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引人入胜,必定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必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二、疏导作用

所谓疏导,即疏通开导,或叫做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系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或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的时候,那么我们教师要及时运用疏通,画龙点睛而又留有余味的方法进行点拨,能指点迷津,化难为易,使学生在“疑无路”的状态下,茅塞顿开,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时,教师还要满怀热情,灵活多样地对待学生,使他们的思维能活跃起来,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设计,选择点拨点,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还要选择点拨的最佳时机,点在新旧知识衔接之处,点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回答的确实十分精彩,但其他的学生还在困惑,为什么这样回答呢?这时我们教师要点拨一下:“你回答的很精彩,那么你能否谈谈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你根据什么要这样回答?”这些思维的过程往往是问题的关键之处,搞明白了这些,其他同学就会恍然大悟,同时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作用

指导,指点引导,指示教导。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指导学习方法,好比是教师把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这就是“授之以渔”。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要用正确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学会了或者说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学”的机械方法,这样的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教师们在逐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也看到了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潜能,并能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最需要的便是教师的指导,如果老师完全不闻不问,则可能适得其反,学生走了弯路不必说,更可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说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进行分析等,以及发现了问题后,如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方法的指导是多方面的。例如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就要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吟诵,如何达到多读、善读,如何“举一反三”实现“读”的迁移,如何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读等。

总而言之,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在教师指导下,应该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去摸索、去探究、去实践,教师主要是从侧面加以启发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所应用。

教师还应该明确,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应是平等、相互的关系,课堂上应平等交流、平等对话。这是否是说教师可以卸下自己的职责,放弃自己的主导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仍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计划者和安排者。不可能一讲师生平等,一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任学生决定一切,就如一盘散沙,放任自流了。事实上,完全缺乏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课堂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好用活,我们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是要建立在教师的指导上,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的“导”,才能使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只有重视加强了教师的“导”,才会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学生在学习发展中,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中,也并非就此一帆风顺,还会有疑惑,有困难,还会有迷惘,我们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走出困惑,走出迷失,顺利有效地去达到学习目标,就这方面来看,更不可缺少教师的“导”。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语文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