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进逼机制与我国的产业安全战略

2010-01-07 03:06李作战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

摘要:文章分别从威胁论、能力论、状态论、权力论和层次论的视角对产业安全进行了内涵辨析,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冲击我国产业安全的三大进逼机制,即行业垄断进逼机制、技术控制进逼机制和品牌控制进逼机制,从五个层面提出了我国产业安全的战略保障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安全;产业政策

一、 产业安全的内涵辨析

产业安全指一国拥有的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以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下的发展力。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一旦外资企业控制了东道国某些重要产业,就可能以此要挟东道国,甚至与其母国政府联合,迫使东道国政府接受其种种不合理条件来谋求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国内对于产业安全含义的探讨很多,但是观点很不统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 威胁论。童志军(1997)和冯江红(1999)认为,产业安全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是指外商利用其资本、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资、直接收购等方式控制国内企业,甚至控制某些重要产业,由此而产生对国家经济的威胁。

2. 能力论。夏兴园(2001)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产业对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具有足够的抵御和抗衡能力,能够保持各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也有的学者对“能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分别从控制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力等方面定义产业安全,如王允贵(1997)认为产业安全是指本国资本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掌握控制权,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本国资金、技术和品牌,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张立(2002)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在国际竞争发展进程中,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保持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主体的控制。

3. 状态论。该观点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抗击外来侵害的状态,其实质是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中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本国的产业(张奋勤,1999);谢莹(2004)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产业安全可以界定为:国家产业利益和产业不受内部或外部因素侵害或威胁的状态。程恩富(1998)认为产业安全是指在国际交往和竞争中由该国国民所有和控制的产业,其地位和权益可能受到外国产业影响和危害的状态。

4. 权力论。该观点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对某一产业的创始、调整和发展拥有相应的自主权或控制权。对产业是否拥有创始权、调整权和发展权是衡量产业安全与否的标准。创始权指国家对某产业的出现或生成以及形成规模的相应权利。调整权指为适应本国社会、尤其是经济、技术的变化,有时也是为适应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及其结构的变化而对某产业做出相应调整的能力和由此拥有的权利。本国对该产业的升级换代拥有这种顺其自然地调整和引导的权利和能力。发展权则是衡量一国产业安全最关键、最重要的标准(马建会,2002)。

5. 层次论。有的学者主张,对于产业安全的含义不应一概而论,应该分不同的层次进行探讨,景玉琴(2004)认为产业安全可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产业安全应该定义为: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引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可以定义为: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二、 外商直接投资冲击我国产业安全的进逼机制

1. 行业垄断进逼机制。外资企业占领市场后,凭借其资本、技术、管理、人才和经营等方面的优势,高筑进入壁垒,阻止民族企业进人该行业参与竞争,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乃至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进行长期压制,这种挤压主要体现在外资企业对股权的控制上,在合资企业中,许多外资企业实行绝对控股。目前,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已占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4.5%,出口额的37%。从非重要产业的化妆品、服装行业到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微电子、电讯、医药等,外资企业都占有了一定的市场,相应挤占了国内产业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部分企业如摩托罗拉天津独资企业已占绝对优势。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民族经济的自主性和主导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不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和增强。

2. 技术控制进逼机制。首先,外资在取得控股后,往往取消原有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使其依附于外资母公司研究开发机构所提供的技术,削弱了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外资企业向我国转让的却是相对过时的技术,有时甚至是已被淘汰的技术,对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却严加封锁。即使有尖端技术的转移,也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制约条件;同时我国对转移技术的吸收能力也天生不足,缺乏技术熟练的工程师和工人。其次,我国以设备进口为主的技术引进现状尚未改变。中国技术引进中成套设备进口所占比重占技术引进总额的85%左右,一些领域尤其是一些基础产业的生产能力完全依赖于国外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对外国技术形成严重的依赖性,容易受制于人。最后,外资企业凭借优厚的工资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我国企业挖走人才,造成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大量流失,加剧了我国产业的人才危机。

3. 市场挤压和品牌控制进逼机制。在我国的洗涤用品、饮料行业,外资企业在总销售额上占35%~50%,在轿车行业外资企业的总销售额占68%, 摄相机行业99%的市场份额被外资企业占有,使我国民族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外商一旦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权,便会对本土品牌进行打压,使本土品牌逐渐消失或出现于低端市场。品牌的消失,对于我国来说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对于企业及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讲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目前,中国传统的民族工业品牌面临严峻挑战, 许多传统的民族工业品牌由于转轨时期的资金缺乏等原因选择了合资的道路,将品牌及有形资产转让给外资。由于在合资公司中通常无法控股,而外商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权后,利用现成的生产线和劳动力,为其自有品牌服务,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并从全球营销出发,放弃或者削弱中国品牌的宣传营销力度,使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直至为国外品牌逐渐所取代。在外资趋于品牌控制的态势下,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国人产生对外国产品的认同心理,这会很容易导致在其他产业产品上对外国品牌的崇拜及对民族品牌的歧视。

三、 我国产业安全的战略保障措施

1. 加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外资企业“治”外资企业。一家外资企业控制了某一市场,那是垄断,而众多的大跨国公司进入同一行业,就形成了竞争。跨国公司为了与同样实力强大的其他跨国公司作竞争,就不得不加快转移新技术、引进新产品、降低产品价格。这一点,早已被事实所证明

2. 壮大民族产业,减少外资对中国民族产业安全的冲击。要鼓励国内企业竞争,制定增强内资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在大量增加政府科研经费的同时,还要鼓励私人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将科技和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关键因素。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失业问题和扩大国外市场的“纲举目张”的效应,同时培育自己在高科技产业中的竞争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国内企业通过国际化提高产品质量,创立世界名牌,学习先进的营销管理经验,增强竞争力。国际化为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源培养企业的竞争力,然后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提供便利,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以及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仍需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引进外资。但是我们必须要总结经验教训,按照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目标,调整和改进外资政策,尤其是要注意“政策统一”,以降低乃至避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

3. 逐步调整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根据我国每个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和目的,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该取消的要取消,该增加的要增加,该调整的要调整。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方向的,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对于在特区内注册,但跨地经营的企业,其在内地的经营活动不能免税。取消对外资的普遍优惠政策,使那些没有优惠政策就没有竞争力的外资不再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同时,要采取新老企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即对老企业的优惠政策可在一定时间内予以保留,以期达到既不否认历史,又能在一定时期后实现取消不当优惠政策的目的。在新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新优惠政策来进行调节,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4. 通过适当的产业保护措施,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同类产品自动兼并和联合,加强生产分工,组建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营造一个与外资企业处于垄断竞争中的市场结构。在竞争中获取技术转移的动态收益,严格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录》引进外资,坚决按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个类别操作。各级政府部门要对本地区、本产业制定不同对策和措施。加强对跨国公司的购并管理,完善购并管理上的法律体系,注重各法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日本的一些做法是根据不同时期要保护的产业,限制外商的投资领域,制订“公平交易法”,规范和管制跨国公司的交易行为。

5. 建立安全预警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牵头建立监测外商直接投资的信息预警体系,通过产业指标特别是关键产业指标、结构指标以及国际收支指标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安全的问题点。

参考文献:

1. 陈勇,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工业技术转型.管理世界,2007,(6).

2. 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收敛效应.经济研究,2006,(1).

3. 童志军.利用外资与国家产业安全.中国软科学,1997,(2).

4. 夏兴园,王瑛.国际投资自由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

5.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财政政策效应实证分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3).

6. 张立.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变迁模式初探.天府新论,2002,(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07JA63008 6)。

作者简介:李作战,广东商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09-09-18。

猜你喜欢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产业政策需区分“大小非系统”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
CFO如何对待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