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松梅,章其华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8)
南京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初探
邹松梅,章其华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8)
南京地质博物馆前身是 1913年在北京建立的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室,它是近现代历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馆之一。经过数代人的科学典藏,现有岩矿、古生物、第一手复制品等标本及历史文物 2万余件,大部分是老一辈地质学家科学研究用过的标本,堪称地学领域的宝库。馆藏中有不少珍贵、稀有或国内唯一的标本,这些标本成了南京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所列入的“镇馆之宝”在展出过程中,非常吸引观众的眼球,非专业人士在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后,对如此精美、完整的实物标本大为赞赏和惊奇,专业人士见了保存完好的标本更为其珍奇性和稀有性而惊叹!这些镇馆之宝在地学科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馆内收藏并展出国内最为完整的周口店哺乳动物化石群标本,其中,哺乳动物化石 134件,藏品数量比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还要多、还要完整、齐全。
周口店哺乳动物化石群是我国华北地区更新世中期典型的哺乳动物群,以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中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代表。周口店动物群与著名的北京猿人生活于同一时期,因此又称“北京猿人——肿骨鹿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化石遗存非常丰富,仅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中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94种。周口店动物群中肿骨鹿、中国鬣狗、披毛犀等为其特有代表,肿骨鹿、葛氏斑鹿、洞熊、洞穴斑鬣狗、剑齿虎、杨氏虎、德氏水牛等是中、晚更新世特有的新种,还有棕熊、缟鬣狗、狼、普通狐、中华貉、豹、猫、鼠等等。周口店动物群同时包括了喜湿与耐旱、喜暖与耐寒的多种动物。正因为物种的多样性,周口店动物群才被公认为我国新生代后期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古人类活动遗物——石器、骨器、灰烬,共有248件。石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凹刃刮削器、圆形双边刮削器、双孔刮削器、破碎石凿、石斧、小石凿、石箭镞、各种类型雕刻器与尖状器、石球等;灰烬包括有北京直立人用火后遗留的灰烬、燃烧过的骨片与石头、经过燃烧将其作为食物用的朴树籽等;骨器除一般的骨器外,还有大量的穿孔獾牙、狐、獾犬齿、动物门齿以及咬伤骨、病态骨等。另外,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标本。
这些标本是南京地质博物馆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收藏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是地学类博物馆中唯一收藏的珍品。
馆藏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北京直立人 (Homo erectus pekinensis)头盖骨化石第一手复制品 (一套5个)。先后于 1926年 12月由裴文中先生亲手复制,1936年 11月由胡承志先生复制、陈志农绘色。现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展出的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 3套模型之一,另外 2套分别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天津自然博物馆。由于北京猿人头盖骨真骨化石遗失,这套复制品视同真骨化石,从而成为我国的国宝 (图 1)。
馆内展出的炳灵大夏巨龙,是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甘肃省第三勘察院古生物研究中心于2008年联合采掘的。共发掘有属炳灵大夏巨龙的 8节颈椎、4根颈肋、10节背椎,5节荐椎、1节尾椎。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介绍,发现的标本占整条恐龙的 30%~40%,属比较完整。经研究,该恐龙体长 28m,身高 8m,目前是亚洲发现的最大型恐龙。馆内除展出真骨化石外,按 1∶1复制的炳灵大夏巨龙模型同时展出,令广大观众十分震撼。
20世纪 30年代在云南陆丰地区发掘的 3具十分完整的恐龙真骨化石,分别是许氏禄丰龙、黄氏云南龙和巨型禄丰龙。这 3具标本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展柜中安睡了 70年后,终于全部装架矗立于新馆中,其中的许氏禄丰龙,是由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于 1938年在云南陆丰发掘出的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骼化石标本,后杨钟健先生于 1941年研究命名,称为“中国第一龙”(图 2)。
另外,馆内还展出中国历史上第一具复制“许氏禄丰龙”模型,它是于 1945年由原中国西部博物馆组织人力复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说起恐龙蛋,人们对其并不陌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大量恐龙蛋的产地河南省西峡地区。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知道江苏也产恐龙蛋。馆内陈列的 2枚暗紫红色恐龙蛋化石,是由江苏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江苏宜兴市牛犊山发现的,1窝共 14枚,个体呈长卵形,大小为长约 11cm,直径约 4cm,如此小的恐龙蛋在世上极为鲜见。经南京大学刘冠邦教授鉴定,该恐龙蛋为“长形恐龙蛋”。这一发现填补了江苏无恐龙生活的空白,对研究恐龙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迄今为止江苏唯一发现的恐龙蛋化石。
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北侧草坪上,耸立着 1具极似霸王龙形态的巨型叠层石。叠层石长约 8m,高达3.5m,重达 82t,如此巨大的叠层石在国内实属罕见。它产自江苏徐州,距今约 8亿年历史。由于其体态独特,在此照相留念的观众络绎不绝。
馆藏木化石,产自缅甸,长 26m,平均直径50cm,上下一般粗细,根部较粗,直径大于 1.5m,在距根部约 25m处出现枝痕,无主根,板状根发达。该木化石应生活在土质层较薄的山坡地带,推测生长时高度大于 50m。木化石保存完好,呈土黄色,木质部表面纵向纤维层清晰,横截面年轮清晰,显示温暖气候环境。与市场上所见的木化石相比,馆藏的标本石化程度较低,断面上可见密集而细小的木质纤维黑色碳化点,是原汁原味的木化石。而市场上常见的木化石石化程度很高,达到了玉化的程度,故常称之为“树化玉”,也就是在石化过程中经过了重结晶阶段。馆藏的木化石如此巨大,在国内较为稀有 (图 3)。
图2 沉睡南京地质博物馆近 70年的中国第一龙终于站起来了
图3 长达 26m的硅化木化石
馆内有 2块巨型水晶晶体,一是产自莫桑比克,重达 2.68t,长 108cm、宽 120cm、高 108cm,这是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联合采掘的;二是产自江苏省东海,重达 1t多。这 2个水晶体在全国排行第二和第三。就透明度、纯净度而言,江苏东海水晶当属国内之首 (图 4)。
“四极石”并不是岩石名称,因为它们分别来自地球的四极,即北极、南极、珠峰地区和大洋深处,所以称之为四极石。
“四极石”包括北极斯匹卑尔根西海岸的石英岩、辉绿岩;南极的南极石、留尼汪岛 (法属)雪峰的玄武岩、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盖西峰的菲尔德斯罗汉松型木与气孔状玄武岩、矿化玄武岩、假山毛榉化石、安山玄武岩、含铁碧玉,南极设德兰群岛欺骗岛的火山渣与凝灰质粉砂、凝灰质砂岩;珠峰地区的切割菊石、卷笔石、菱形古心蛤、简叶菊石、岗巴波褶蛤、角腹印度侏瓦菊石、刷形简叶菊石、密肋束助旋菊石、珠峰隔板槽贝、大蚌形蛤、印度海扇等无脊椎动物化石,珠峰峰项 (8 848m)白云质结晶灰岩;太平洋北部夏威夷东南水深5 000m处的锰结核等。
“四极石”看起来虽不起眼,却得来不易,地学科学意义非常之大。观众不仅能看到宝贵的岩石、化石标本,而且还能体会到地质工作者攀登地学科学高峰不畏艰辛的精神。
海蓝宝石是指蓝色或带绿的蓝色或带蓝的绿色的宝石级绿柱石。其中文名称就是由于其颜色象海水一样蓝而得来。在夜间灯光照射下海蓝宝石会呈现出比白天更加耀眼的光芒,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夜光宝石”。
馆里展出的海蓝宝石原岩标本光芒四射,原岩上的海蓝宝石的可见长度约 6cm,六方柱状晶形,呈淡蓝色,透明度极高 (图 5)。与海蓝宝石共生的其他宝石有碧玺、黄玉、水晶和长石,这是一块珍贵的原岩标本,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宝石标本。
图5 海蓝宝石原岩
馆藏闪锌矿标本与方铅矿共生,高约 40cm,宽约 20cm,其上有数千颗闪锌矿晶体,表面有直径1cm以上的晶体数十颗,类似于红宝石。晶体呈粒状,红棕色,松脂光泽,透明度高。闪锌矿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金属锌用于合金、镀锌、印刷、颜料等,由于其特殊的光泽、透明度与晶体造型,是珠宝界和收藏界追逐的喜爱之物。这块闪锌矿标本,经地学专家、珠宝商和收藏家初步评估,价值不菲,确切价格难以估量 (图 6)。
1922年 7月 17日,国民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举行陈列馆、图书馆开幕典礼,时任大总统黎元洪率政府要人出席了开幕式,规格之高甚为罕见。黎元洪在讲话中说:“民国九年,募集捐款建筑图书馆,并扩充原有陈列馆,以备公开展览。今日为开会之期,本大总统得亲逢其盛,见夫东西书籍分别部居,标本图说粲然罗列,足以树实业界之楷模,稗学术界之研究。将来科学进步、实业振兴、国家富强之基,胥在是乎。”会后,黎元洪大总统等与谢家荣、王竹泉、袁复礼、葛利普、章鸿钊、丁文江、邢端、周赞衡等地质学家到丰盛胡同 3号陈列馆参观,并在馆前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原件现珍藏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它是地质调查所时期保存下来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
什么是镇馆之宝,众说纷纭,解释不一。笔者认为,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之一即可列为镇馆之宝:世上稀有国内罕见的、动物群标本或同类型标本馆藏数量最多且系统而完整的、在同类型博物馆中唯一的、标本 (展品或藏品)极其珍贵的、来之不易且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等等。进一步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 3个级别。笔者所述的镇馆之宝,属于世界级的有北京直立人头盖骨第一手复制品、炳灵大夏巨龙、四极石;属于国家级的有周口店哺乳动物化石群、古人类活动遗物、3具恐龙真骨化石、木化石、巨型叠层石、巨型水晶晶体及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图书馆落成典礼照片原件;属于省级的有江苏特产长形恐龙蛋、海蓝宝石原岩、闪锌矿。这些宝贝不仅具有影响深远的地学科普教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意义。
笔者在成文前,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以及地学界前辈对于南京地质博物馆哪些可列入镇馆之宝进行了探讨,在成文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关学科专家的热情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10.3969/j.issn.1674-3636.2010.0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