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汽车业转型发展研究

2010-01-04 08:26欧清玲
海峡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电动汽车新能源

欧清玲



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汽车业转型发展研究

欧清玲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面对能源危机与节能减排的压力,发展清洁能源刻不容缓。发展电动汽车是实现低碳交通,低碳经济及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从电动汽车发展带来产业格局转变与国内各大汽车企业电动汽车研发情况两方面的分析中,对我国低碳汽车产业化的创新思路进一步探索,寻求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汽车业转型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 新能源 低碳汽车产业 电动汽车

1 “低碳经济”的提出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该白皮书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产出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式;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质量,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

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1]。

图1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框架

资料来源:付允(2008)研究成果。

李胜,陈晓春(2009)在总结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它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2]。

自“低碳经济”提出以来,我国积极回应并给予高度的重视。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郑重提出了4项建议,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下一阶段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议题,建设低碳的、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2 中国发展低碳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致使温室气体排放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4],2008年我国汽车的碳排放高达4.5亿吨,按照现在汽车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从现在的6000多万辆增加到1.5亿辆,以2008年汽油消耗5100万吨为基准进行测算,到2020年汽车的碳排量将高达10亿吨,届时将超过美国1990年的排放量成为世界第一的CO2排放大国。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减排压力艰巨。

另据有关数据显示,交通工具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近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高达25%,预计到2050年,全球交通工具碳排放将比目前增长30%到50%[5]。交通运输占全社会石油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耗部门。交通用油对能源产生巨大的压力。下图显示了我国自1990年以来对石油的需求情况。

图2 1990~200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

数据来源:付允(2008)研究成果。

图2显示,2004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近十年的最大值47.5%。据预测,至201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57%。这意味着,我国石油的“自主”权大部分不在自己手中,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在我国,汽车行业占石油消费量的1/3以上,因此,转型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是摆脱石油依赖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解决交通工具造成的能源危机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面临转型的需要,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新型的低碳和脱碳能源,实现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发展与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对我国迈向产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实情况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接着从产业格局、行业内厂商的互动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3.1 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产业格局的转变

2001年电动汽车研究被列入“十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我国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7]。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流,并将主导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能源汽车根据动力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三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已形成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产业化突破口,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方向,多种技术并存的电动汽车格局[5]。不像在传统机车方面差距悬殊,在电动汽车领域,由于行业刚起步,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具有颠覆性特点,对于那些传统汽车领域的世界汽车巨头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我国却没有这方面的负担,相反,在某些地方还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形成比较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配套体系,具有先发优势。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正迅速以整车厂商为核心,向包括充电设备、核心零部件等在内的上下游延伸。同时,我国具有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资源优势。比如优良的技术、成本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锂、锰、铁、钒、磷等资源。低碳经济使我国这样的后起之秀超越传统汽车巨头成为了可能,汽车产业格局因此重新被改写。我国正努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使之顺应这一历史上最为深远的产业变局。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纷纷表明将把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抉择。汽车产业低碳经济的实施最为深远的影响在于,低碳经济将导致未来汽车行业的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变局:各国政府出台的汽车排放法规,势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市场准入壁垒。欧盟通过减少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指令来限制新车的排放量。美国的《燃油经济条例》提出,到2016年在美国销售汽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155克,到2020年要达到世界先进标准。日本到2015年将每公里汽车碳排放控制在155克,2020年为115克。法国制定鼓励与惩罚措施,碳排放低于每公里60克的汽车,每辆可以得到5000欧元以上的补助,没有达标的企业将受到惩罚[5]。这使得我国的汽车工业不仅要面临未来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还要面对各国筑起的二氧化碳减排法案造成的出口壁垒。

3.2 国内各大汽车企业电动汽车研发情况分析

我国各大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积极投身到电动汽车领域,已研发出了许多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集中体现了自主品牌将量产的新能源车的成果。比如吉利的EK-1和EK-2两款电动车,海马汽车的纯电动普力马以及混合动力海马3,奔奔MINI纯电动汽车,长安S460混合动力车,比亚迪E6纯电动轿车,江淮和悦电动版,力帆320电动车,奇瑞QQ电动汽车和高速纯电动汽车瑞麒M1-EV,荣威750电动车E-1。

随着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及汽车产业低碳经济的实施,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正面临着空前发展机遇。目前电动汽车这一新兴的技术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刚起步状态,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而我国的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持平,在这一领域,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和创建自主品牌,与传统汽车技术相比,我国的机遇大得多,又加上本身具有的先发优势与资源优势,自主品牌企业无须面对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后背负的“包袱”,获得成功的几率就相对较高。另外,我国传统汽车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巨大,导致我国汽车产业经济效益较低,环境污染严重。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绕过我们相对比较落后的传统汽车技术而转向发展新型能源汽车,可获得比发达国家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没有得到科技部的扶助,仅依靠自主创新、自主研发首先把商业化的电动汽车生产了出来,然而,在政策上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倾斜,扶持重点没有全面落实到具有自主技术、拥有自主品牌的新兴民营汽车企业上。这给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约束。

4 我国低碳汽车产业化的创新思路探索

目前,电动汽车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应在国家层面上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解决规划与政策滞后的现象,配套政策跟上产业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与政策先导的作用,积极推动我国电动汽车跨越式发展。

4.1 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首先,从研发经费上看,要改变我国研发经费不足的格局,缩小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并且从研究与开发类型上,要从主要集中在试验性发展领域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转变。在研究与开发上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充分发挥工人主力军的作用,挖掘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加大电动汽车研发投入,力争在可靠性、耐久性及低成本等核心技术上进一步取得突破,加速混合动力汽车规模产业化。继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开展示范运行,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和建立新型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做好技术准备。

4.2 国家的扶持政策要加强

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消费市场领域倾斜,加速启动电动汽车的消费市场。要将财政补贴直接发给消费者,鼓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购置税减免,引导消费者选择购买和使用电动车。同时政策要坚定地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动汽车企业倾斜,要扶优、扶强,而不是扶大。使财税与科技扶持政策对象重点放在具有自主技术、拥有自主品牌的新兴民营汽车企业上,支持以企业为主导,联合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另外,国家可考虑在减免的购置税和消费税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专项基金,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通过国家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

4.3 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目前电动汽车市场上最主要的问题是汽车充电不便利,这个问题依靠厂家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全面的推进。然而,财政补贴政策及电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无实质性进展。因此,应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借助市场机制,构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建设与运营的商业化平台。通过税收优惠安排,发挥国家电网主动参与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建设积极性,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电网的规划与布局。并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建立运营领域特许经营模式,使建设与运营市场化,加大基础设施的发展。

4.4 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完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制定电动汽车产品公告与市场准入审批和管理办法,研究解决各类电动汽车载客试验运行牌照问题。

4.5 优化油价政策

我国目前油价政策不利于推广电动汽车,也不利于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实施燃油税,既可以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又可以减轻石油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和国家财政负担。

5 结论

全球范围内实施低碳经济的热潮,为中国的汽车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一视角下,中国汽车业只有积极响应,发展低碳汽车,以电动车为突破口,全面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低碳交通。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现实的发展情况,本文认为在低碳汽车产业化上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思维:(1)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不仅要从研究经费,研究开发的类型上,更要注重在研发领域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2)国家的扶持力度要紧跟产业发展的进程,政策上要侧重于具有那些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动汽车企业,使油价有利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3)完善电动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1] 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2] 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3] 黄为民.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在“低碳经济”中加快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2009,(12):33-35.

[4] 陈津恩.发展低碳经济,开发节能环保新技术[J].上海节能,2009,(6):10-11.

[5] 辛华.低碳经济与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与对策[J].开放导报,2009,(10):31-35.

[6] 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1):6-8.

[7] 黄振邦,吴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及前景展望[J].城市车辆,2007,(7):34-36.

[8] 陈海生.低碳经济重塑汽车产业格局[J].观察,2010,(1):22-23.

[9] 陈光祖.低碳能源的应用是本世纪汽车产业的方向[J].产业经济报道,2008,(6):14-17.

[10] 万钢.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交通与运输,2008,(2):1-3.

[11] 黄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11):94-96.

[12] 刘晓萌.低碳经济投资主题之二:新能源客车[J].股市动态分析,2009,(44):43-44.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电动汽车新能源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电动汽车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
绿色新能源